【养殖行业】各显神通,国内多地养殖技术创新

养殖21小时前

[ 导读 ] 国内多地养殖技术创新。

目前,国内聚焦深远海空间拓展、陆基集约化养殖、传统模式数字化升级、资源循环利用等不同方向,养殖技术各具特色:

山东:深远海智能网箱养殖技术

山东作为海洋渔业大省,聚焦深远海养殖空间拓展,推广 “深蓝 1 号”“国鲍 1 号” 等大型智能网箱技术。

“国鲍 1 号”

网箱配备水质在线监测、自动投饵、远程操控系统,可精准调控水温、溶氧量等环境参数,抵御 12 级台风,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 20 米以上水深的深远海。

通过远离沿岸污染、利用自然洋流净化水体,养殖的三文鱼、鲍鱼等产品品质显著提升,单箱年产可达 500 吨,解决了近岸养殖空间不足、生态压力大的难题,形成 “深远海生态养殖 + 加工物流” 完整产业链。

广东: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

针对珠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张、近岸污染防控压力大的问题,广东大力推广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

采用 “物理过滤 + 生物净化 + 紫外线消毒” 三级水处理系统,水资源利用率达 95% 以上,相比传统池塘节水 90%、节地 70%。圆池通过离心力实现水体自动循环,配合智能投饵、溶氧预警设备,可精准控制养殖密度,单池年产加州鲈鱼、石斑鱼等优质鱼类达 1.5 万公斤。

该技术摆脱了对自然水域的依赖,可在工业园区、盐碱地等非养殖区布局,实现 “零排放、高密度、高效益” 养殖。

福建:藻类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

福建依托丰富的藻类资源,创新 “藻类养殖 + 生物质能转化” 技术路径。采用浮式筏架规模化养殖海带、紫菜等藻类,养殖废弃物及采收剩余部分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经提纯后可作为清洁能源供能;发酵残渣则制成有机肥料反哺农业与养殖业,形成 “藻类养殖 — 沼气发电 — 有机肥还田” 闭环产业链。

四川:山区冷水鱼循环水养殖技术

针对西南山区冷水资源丰富但地形分散的特点,四川研发山区模块化冷水鱼循环水养殖技术。利用山体自然落差实现水体自流循环,配套高效微滤机、生物滤池等设备,将水温稳定控制在 15-20℃,适配三文鱼、虹鳟等冷水鱼生长。采用集装箱式模块化养殖单元,可灵活组合布局,单箱年产冷水鱼 500 公斤,且养殖尾水经处理后可用于灌溉,实现 “水资源梯级利用 + 山区特色养殖”,带动偏远山区渔业增收与乡村振兴。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