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行业】畜牧业“十五五”(2026-2030年)期间的养殖方向
养殖
  
7小时前
[ 导读 ] 畜牧业“十五五”(2026-2030年)期间的养殖方向。

总体来看,“十五五”期间中国畜牧业的核心发展方向将紧紧围绕 “安全、高效、绿色、智能” 这四个关键词,加速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可持续化转型。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养殖方向预测和重点领域:

01

核心发展方向

01、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这是“十五五”期间最核心的顶层战略方向。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升级:从“无害化处理”向“高值化利用”转变。不仅解决污染问题,更要将粪污转化为沼气、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等商品,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减臭与碳排放控制:研发和推广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益生菌)以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改进粪污管理工艺,降低氨气等臭气浓度。碳足迹核算将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动物福利与绿色养殖: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养殖模式(如非笼养、提供丰容设施)将更受关注,这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能提升产品品质和溢价能力。

02、智能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

AI、物联网、大数据将从“亮点”变为“标配”。

“无人化”或“少人化”牧场:广泛应用机器人巡检、自动饲喂、自动清粪、AI估重等设备,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人为误差。

精准养殖与大数据决策:通过传感器监测畜禽个体的采食量、饮水量、行为特征、体温等数据,利用AI算法进行健康预警、发情鉴定、精准投药和营养调控,实现生产性能最优化。

全产业链溯源: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增强消费者信任。

03、生物安全与疫病净化

后非洲猪瘟时代,生物安全体系是养殖业的生命线。

区域化疫病净化:从单个场的防控升级到区域性的疫病净化,如伪狂犬病、禽白血病等。国家会鼓励和支持创建无疫区、无疫小区。

智能化生物安全监控:利用视频监控、人员车辆消毒通道自动化管理、物联网设备等,确保生物安全措施执行到位,不留死角。

种源净化和自主育种:继续强化核心种源的自主选育,确保种源健康和高产,减少对引种的依赖。

04、饲料粮减量与多元化

解决“人畜争粮”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精准满足动物氨基酸需求,降低豆粕在饲料中的比例,这是国家明确鼓励的方向。

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加大对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如酒糟、果渣)、昆虫蛋白(黑水虻等)、单细胞蛋白等资源的利用技术研发。

饲草产业加快发展:在牛羊养殖中,大力发展优质苜蓿、燕麦等草产业,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提升养殖效率。

05、产业机构优化与产业链整合

适度规模化成为主力:政策将继续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同时龙头企业的集约化、一体化程度会继续提高,形成“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稳定合作模式。

产业链纵向延伸:养殖企业向下游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销售延伸,提升抗风险能力和附加值。

特色畜禽和水产养殖提质增效:对地方优质品种(如我国的地方猪、黄羽肉鸡、特色牛羊等)进行产业化开发,满足市场对风味和多样化的需求。

02

重点发展的养殖领域

1. 生猪产业:稳产保供是基础,核心是提高生产效率(PSY、MSY)和猪肉品质,发展地方黑猪等特色养殖。

2. 草食畜牧业(牛、羊):是“十五五”期间的重点增长领域。大力发展奶牛、肉牛和肉羊养殖,推动“种养结合”模式,解决粪污消纳问题,提供优质动物蛋白。

3. 家禽产业:继续向高效率和多元化发展。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蛋鸭、水禽等并行发展,注重福利养殖和产品深加工。

4. 现代水产养殖:发展深远海养殖(如大型网箱、养殖工船)、循环水养殖等集约化、环境友好型模式,保障水产品供给。

03

给从业者的建议

关注政策:紧密跟踪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发布的“十五五”畜牧业相关规划文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拥抱科技:积极引入适用的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不要惧怕前期投入,长远看是降本增效的关键。

重视环保: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核心战略,提前布局粪污资源化项目,避免环保“一票否决”。

打造品牌:在保证安全和品质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自己的产品品牌,通过可追溯系统和绿色、福利等认证提升产品价值。

总结而言,“十五五”的中国畜牧业,将不再是一个单纯追求产量的行业,而是一个融合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环保理念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未来的赢家,必然是那些在效率、安全、环保和智能化方面走在前列的企业和从业者。

来源:晋城市畜牧业发展协会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