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模式】“浙”8大模式30个案例公布!
乡村振兴
  
2025-08-31 16:20:14
[ 导读 ] “浙”8大模式30个案例公布!

7月25日,浙江省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现场会在天台县召开。会上公布了浙江省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八大模式”30个实践案例,一起来看看。

名村示范带动型

发挥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辐射能力强的名村引领作用,通过辐射经验、资源共享等方式,放大品牌效应,创新运行机制,让名村从“一枝独秀”走向“满园春色”,带动片区共同发展。

淳安县大下姜片区

以下姜村为核心辐射带动24个行政村,探索跨乡镇联合党委协调机制,依托自然资源、红色资源,大力发展农林、旅游产业,形成强村带弱村示范效应。2024年片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360.9%。

余姚市大横坎头片区

发挥横坎头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发展多元产业,带动周边6个村发展,构建“红绿融合”发展模式和老区共富实践路径,推进片区经营性收入倍增。2024年片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9万元。

安吉县大余村片区

发挥余村“两山”理念发源地品牌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文旅IP、青年入乡创业地,构建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三新”汇聚新局面,带动8个村抱团发展。2024年片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17万元。

嘉兴市南湖区大三星片区

以“共富101”公交线为纽带,建立“大三星优选”区域品牌,推进水蜜桃等优质土特产“出村进城”,打造城市“后花园”发展周末经济。2024年片区7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43万元,较上年增长15%。

开化县“两有”金星片区

发挥金星村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带动周边5个村以抱团发展、投资入股、协作带动等方式,重点打造“培训+”特色产业,形成研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2024年片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70万元。

产业融合联动型

立足乡村“土特产”,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方向,推动片区各村在产业分工、业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紧密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进一步延伸链条、做大实力、做强品牌,提升片区整体竞争力。

乐清市北塘片区

以“花果飘香”为主线,构建“种产销研学展”一体化产业体系,推动种苗、文旅、农服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村一特色,多业共繁荣”差异化布局。2020年至2024年片区9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由88万元增长至302万元。

绍兴市上虞区仙果丁宅共富片区

以“仙果+”品牌为引领,构建草莓、水蜜桃、桑葚“季季有仙果”产业矩阵,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转型升级。2024年片区6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8万元。

舟山市东海区大新建片区

发挥新建村海岛乡村振兴示范效应,聚焦“一条鱼”产业链发展,借助文旅招引新业态,带动周边5个村走出了“党建引领、山海共览”共同富裕之路。2024年片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

天台县大塔后片区

构建“民宿产业领富、康养产业联富、生态农业增富、节庆活动创富”多产业联动模式,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通过“两联两分”利益联结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形成“设施运营+旅游运营”可持续发展格局。2020年至2024年片区8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由12万元增长至51万元。

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片区

以“一核带五村、一艺兴三业”模式,打造“画框里的大港头”品牌,推动油画、茶叶、旅游三大产业全片区协同发展,实现跨村资源优势互补和价值转化。2024年片区6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75万元。

青年入乡推动型

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和生态培育,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以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技术能力和市场思维激活乡村发展动能,驱动乡村产业与文化价值再生,推动片区整体发展。

义乌市大李祖片区

以李祖村为纽带,建设众创众享孵化平台,吸引500余名青年入乡发展,创客业态达240余个,构建“村集体+强村公司+农创客+运营公司”合伙人模式,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2024年片区9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3万元。  

舟山市普陀区大黄杨尖片区

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品牌,强化“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吸引青年入乡创业,塑造“村咖矩阵”“路下集市”“艺术赋能”特色品牌,培育新工匠300人。2024年片区8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2.4%。

仙居县环神仙居精品片区

开展“我在仙居有个村”乡村运营合伙人工作,出台“青年入乡”专项扶持政策,以“组团式引才”吸引青年群体入乡创业,探索“政企村青”多方入股,实现多方受益。2024年片区8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9万元。

项目平台驱动型

整合政策、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通过重大项目落地、产业园区支撑或创新平台集聚,形成“项目平台带产业、产业发展促增收”的良好态势,驱动片区可持续发展。

瑞安市大曹村片区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平台载体,通过整合项目资源,放大“平台效应”,开展“平台合作”,实现“一亩”收“万元”、“一村”带“一片”。2021年至2024年片区14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从104万元增长至168万元。

平阳县大上林垟片区

聚焦“塘河粮仓·古村新垟”发展主题,谋划实施项目140个,通过“粮食+文旅”“生态+体验”等模式,创新粮食种植、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文旅观光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富民兴村样板。2024年5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2万元。

平湖市“明月山塘”片区

依托全省首个农开区和浙沪“T300农创走廊”资源优势,以南北山塘为核心,通盘考虑浙沪毗邻5个村资源优势,发展跨省文旅、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推动跨省片区组团发展。2024年片区5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23万元。

绍兴市柯桥区花香漓渚片区

依托“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平台,构建兰花产业兴村共富链,形成差异化产业互补格局,通过项目平台驱动和科创赋能,推动“千亩兰苑”“千亩花市”产业集聚区落地。2024年片区6个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280万元。

古村开发促动型

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价值,通过统一规划、联合保护、连片开发、整体运营的方式,推进农遗、古村落活态传承、活化利用,实现遗产保护与片区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湖州市吴兴区滨湖六村片区

深入发掘太湖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布局共享民宿、特色市集等产业,通过联合保护、组团开发,实现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2024年片区6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7万元。

磐安县大乌石片区

挖掘乌石古村落和台地茶文化两大特色,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挥民宿农家乐产业龙头作用,形成“康养+文旅+农业”多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格局。2024年片区11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0万元。

临海市江南·溪望谷片区

以香年溪流域为纽带,以“古村连片活化利用”串联整体,建成集田园观光、民宿餐饮、农创品牌等新业态于一体的“江南·溪望谷”,实现古村形态、文态与业态同步焕新。2024年片区7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

国有资本撬动型

通过国有资本的战略性投资和市场化运作,整合片区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片区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开发新路径,实现片区高水平发展。

象山县环蟹钳港茅洋片区

以县属国资富甬集团景象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为牵引,建立村集体生态资源入股、村民众筹现金入股,国资公司统一开发、统一运营、统一引流,实现村集体、运营方和村民三方共赢发展格局。2024年片区7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50万元。

新昌县“下岩贝·金山上”片区

通过国企平台精准布局和市场化运营,构建“片区党委+国企+村党组织+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推动生态资源景区化、景区运营市场化、市场收益共享化的山区共富模式创新。2024年片区5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9万元。

金华市金东区八仙积道片区

以国有企业为运作主体,整合多种资源,打造坡阳古街、百亩果园、白露营地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村集体+国资企业+招商运营公司”运营联盟,创新共富机制。2024年片区3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12万元。

村企合作互动型

发挥民营企业优势,整合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各方力量,建立村企合作、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化理念推进项目,盘活闲置资产,培育多元业态,形成片区内村企同发展、村民得实惠的共赢局面。

杭州市萧山区“谢径安”片区

传化集团与10个村联建,构建“政企村农、共建共享”发展模式,形成“一核三区十村”产业结构,创新“薪金+股金+土地金”多渠道增收机制,实现多方联动合力发展。2024年片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2万元。

海宁市大桃园片区

以桃园村为核心,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依托塔莎园艺等龙头企业带动片区发展,通过产业融合联动实现村企协同共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三“芯”全面发展。2024年片区10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27万元。

云和县玫瑰花乡片区

以赤石村为重点村,依托云曼康养度假区的资源优势,构建“村企同频、业态共振”的发展新格局,打造“玫瑰+婚恋”特色主题IP,通过专业团队运营实现村企资源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片区8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6万元。

强村公司牵动型

在不改变原村级集体财产所有权、收益权和监督权的前提下,通过多村共同出资组建强村公司,实行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发展物业经济、飞地经济等新型业态,形成片区发展共同体。

杭州市余杭区“禹上稻乡”片区

成立强村联营公司,构建“强镇公司统筹+强村公司执行”的“党建联建+市场化运营”架构,全面推行统一规划、品牌、运营、营销、招商的“五统一”运营机制。2019年至2024年片区8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由151万元增至362余万元。

宁波市奉化区大滕头片区

滕头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和市场优势,与周边9个村深度协作组建强村公司,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仓储、配送、销售、参观为一体的产业集聚格局,通过“政府+强村公司+农户”,构建“共富基金+三次协调配套分配”机制,实现联农带农富农。2024年带动9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85万元。

长兴县杏福八都岕片区

八都岕片区5个村联合成立“长兴杏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资源整合与项目运营,按照“自愿联合、共同参与、风险共担、民主管理”原则,实现跨村域强村富民发展。2024年片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77万元。

衢州市衢江区“酒稻蔗礼”片区

联合抱团成立强村公司,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和“四金共享”分配体系,培育“一根蔗、一条渔、一坛酒”三大特色富民产业集群,推动农工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片区7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1万元。

来源:浙江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