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的普及之路,为什么这么难走?
农机
   伊妮
2017-07-13 12:23:29
[ 导读 ] 与传统植保方式相比,无人机植保具有精准、高效、省时省力的优势,但无人机的普及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果你是一名植保机操作员,去地里打过药,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这边无人机正在飞行作业,不远处的田里,就有农户背着喷雾器,或是拖拉机正在农田来回打药。当然,做农业的人知道,后两种情况才是目前国内植保的常态——以人工和传统机械为主。

实际上,中国 9 亿农民,接触过无人机植保的只是极少数,中国 20 多亿亩耕地,无人机植保作业的田地也只是极小一部分。

与传统植保方式相比,无人机植保具有精准、高效、省时省力的优势,但无人机的普及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现阶段,在农村地区普及植保无人机,面临以下五大难点。

农户围观植保无人机打药

地块分散,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程度低

通常而言,植保无人机大面积作业时,效率更高、优势更明显。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农户都是一家几亩,最多几十亩的地,还分散在各处。大片的田地,往往是很多家农户的土地,一家用无人机,一家不用,对植保队来说确实头疼。

当然,这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一方面,国家的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在积极推进中;另一方面,不少植保队会采取这样的做法——与当地村支书或合作社等带头人提前沟通,把散户的地集中起来打。

农户对无人机的认知和接受度低

很多第一次接触无人机打药的农户,多少会对这个新事物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尤其担心打药效果好不好。更不用说,其实更多的农户还没有见过无人机打药。

说个真实的小故事。“今天听说有飞机要来打药,我往天上瞅了大半天,一直没找到。现在终于看到了,原来是这么个小小的飞机。”一位从没见过植保机的村民在赶到打药现场后,说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这些说明,在市场培育方面,无人机厂商和植保服务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先做一些小范围飞防示范,不少农户看到效果后会选择尝试。

人才配套跟不上

懂农业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农业

懂农业应有两个维度:一是了解和掌握了具体的农业植保知识;二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等有较深刻的认知,大到国家的农业政策及其影响,小到具体村落的土地、作物情况,也包括对农民的理解,以及如何与农民、地方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等。

懂农业的多是农技师、植保药剂师,或是农资、农业机械等相关行业“修炼”多年的人;而懂无人机技术的群体多是年轻人,很多进入飞防植保行业的人,往往对农药农技知识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怎么与农户打交道等。

如何让懂农业的人接受、认可无人机植保技术,并参与到这个新的行业,如何帮助懂技术的年轻人弥补短板,少走弯路,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技术和行业标准不完善

目前,行业里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无人机植保作业达标标准,也没有对飞防植保药效测试的标准办法。不同厂商的植保机作业流程不同,一些甚至没有明确规范。

用药配药不是科学定量,农药混合、稀释比例缺乏依据等,这些都让无人机植保的效果难以保证

而农户因为某些植保队不专业、不负责的做法而吃过亏之后,会对无人机植保产生更大的质疑,还可能将这种不信任传递给其他人。

近期,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农药管理条例》,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也对飞防植保的农药使用做出了一些规定,比如需从有经营资质处购买农药,应建立农药使用记录等。应该来说,更多行业行规的制定和推行会被提上日程了。

植保无人机售后保障体系不健全

无人机植保行业还在初期发展阶段,与其相配套的服务体系还没有搭建起来。如果植保机要像三轮车、拖拉机一样在农村普及,那么大多数农人要能学会操作飞机(所以,智能化是方向),最好还会更换零部件、进行简单的维修等。

或者,至少得能在附近的镇上、县上,找到专门的无人机维修保养店,类似于汽车 4S 店那样方便。这样,农户才不会担心,万一机器故障会耽误农时。减少了终端用户的顾虑,普及度才会上来。

由更高效、智能的机器替代人工,是未来的大趋势。无人机植保,正是这一趋势在农业领域的爆发点

目前,植保无人机行业尚不成熟,商业模式也在探索和完善中。无人机植保技术的普及,行业痛点的解决,都需要厂商和飞防植保队等行业参与者以及多方力量的协同努力。(来源:极飞科技   农世界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