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保无人机,下一个百亿市场?
农机
   老于
2019-06-05 10:43:01
[ 导读 ] 农业植保无人机,前景广阔。

导语

5月,在新疆、山东、江苏等地的大片农田耕地里,一架架无人机正在低空飞行喷洒农药灌溉等作业,科技与农业结合,这样壮观的场景让人心潮澎湃,令人更加激动的,是这背后看似一片蓝海的市场。

有人这样算了一笔账:现有 18 亿亩耕地中,其中三分之一左右适于无人机作业,也就是 6 亿亩,按照每亩地 100元的年服务费计算,年收入就有将近 600 亿元。

这样算下来,农业无人机确实是很大的一块蛋糕的话,但也有业内人士泼冷水:纵有千亿市场难分给创业者一瓢!

01

植保无人机是个“香饽饽”

现在的年轻人啊,有几个人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面耕地施肥?一个个都跑到所谓的一二线城市去追求“人生巅峰”,家里留下年迈体衰的老父亲和老母亲。

这些老人家,农药箱子背不了多久就腰酸背痛了,哪还能指望一天可以给你喷农药喷个几十亩啊,能有十几亩劳动成果的都只能是极少数老当益壮的人。

况且,农药喷洒作业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一个不小心,老人家提前去了也说不准。所以这个时候,远距离、高效能的农药喷施作业器械是被急切需要的。

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需求量是 10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需求量是40万人。

再结合国家“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这么多土地都是需要人来进行农业植保工作的,但是农村里的年轻人他不愿意呀,劳动力的稀缺就使得现在的劳动力成本与日俱增。

成本高效率低的事儿谁愿意干?这个时候还不如自己多花点儿一次性成本在无人机上面捞个高效益。

而且,国家在农机上面又陆续出了不少农机的补贴政策,来鼓励人们进行机械化操作,有了资金的支持,许多生产植保无人机的公司就有发展动力了。

一次装载10~15Kg的农药量,可以喷施10~20亩田地的作物,以前求爷爷告奶奶请来一堆人耗时几天才能搞定的事,几分钟就麻溜地解决了,这效率,这轻松感,就说诱不诱人吧!

我手里拿个遥控器,就可以打药、施肥、喷洒生长的各种制剂,另外还可以测测我粮食的产量,看看有没有啥病虫害呀,瞅瞅我地里的土是不是适合我种的东西等等等等,作用大大滴有啊!

而且,适合无人机的农业服务有很多,像室外土壤监测、病虫害预警、作物生长状况监测等,除此之外,无人机还可以进行播种、施肥、授粉、驱鸟等等。

可以说,无人机是一个飞行平台,可以搭载不同的设备去执行各种农业飞行任务。

02

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看上去很美。

也许,我们想象的农业无人机,和农业从业者真正需要的农业无人机,其实是两个东西。

比如,你知道农业植保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吗?想飞就飞,到手即飞?

太天真了,植保作业必须在风速三级以下,气温10°~15°进行。也就是说在春天的植保农季,植保无人机只能在早上7点到9点,傍晚5点到8点进行。

过了这个时间段植保机根本没必要飞起来。而每种作物的植保窗口可能就一两周。

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我是一个庄稼手,早上打了一遍药,飞机坏了,我必须在下午五点之前修好,或者找到换用的保障机。如果做不到,我最好早早放弃无人机施药的想法,自己背起药筒,抬头挺胸提臀,勇敢地走向田埂……

所以,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关键,其实还不是飞机本身能装多少药续航多久。而是是否可靠,有没有用。

而在有用这件事上,飞行平台并不是农业无人机这件事最大的坑——甚至不是农业机产品研发上最大的坑。

最大的坑在于,农业设备与服务,从来就不是把产品卖出去就完事的。产品本身在农业产业环节中,重要性可能只占30%。

而农业无人机有四个行业痛点:

售前售后难(包括维修)、没飞手、不赚钱、不知道怎么作业

注意,会飞无人机,和有效组织无人机作业,是两码事。在航拍市场上,可能飞起来拍到了就拍到了,没拍到大不了重拍或者放弃。

但在农业植保作业里,施药没有喷洒到位,病虫害发作那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如果重复喷洒,不仅是浪费,更是留下了农药残留和土地污染的隐患。

当真决定上马无人机植保作业,要解决怎么计划、怎么组织、怎么管理、怎么核查检验等等一系列流程的问题,对农民朋友来说,这比把飞机飞起来要难得多。

03

一个植保公司的无人机血泪史

我们来听一听业内人士的发自肺腑的真诚分享:

2015年,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组建了一个植保公司,专门对外提供打药服务,我们几个当时心血来潮购买一架飞机,当时对这个无人植保机并不是很了解,经过经销商为期一个星期的简单培训,我们打了鸡血似地开始了无人机的生涯。

第一天,我们上午打了30亩地,然后无人机和树来了个亲密接触,机毁树亡。我们拉着飞机到当地的经销商那里花了几百大洋,修好后继续作业,幸运的是当天下午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打了几十亩地。

第一个星期,我们就在上午干活,下午修机器的日子中度过了,那段时间两个飞手都是在相互谦让中完成当天的飞行作业。

经验一:飞手的培训一定要到位,不然后期只能自己买单。

这个浪费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作业的机会,打药的时间一般一季也就两个月的时间,针对大田而言。

还有就是你的信誉度。

今年在带新飞手的时候,还有人说,这一家很不错啊,前年在他们那里有一家打药打的很惨不忍睹,一会飞机一摔下来.....我不敢说那就是我们.....

经验二:自己带药,这样既能保证药效,又可以省掉很多的麻烦。

关于药的问题,在打药过程中,发现农户提供的农药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的。

比如,粉剂太多,打药的时候会造成堵喷头,堵喷头的后喷幅会变窄,打药的时候会喷不匀,效果不好。

再者,很多的农药在无人机高浓度的情况下,会产生反应,如沉淀,絮状反应,或者豆腐脑状反应,根本没法用。倒掉吧,别人花过钱的,不倒掉吧,费时费工还效果不好。

经验三:无人机平常的维护清理一定要上心。

无人机炸机这个问题,无论是新手还是熟手,都是避免不了的,这个只有在作业中慢慢熟练的,所以,这个维修时每个飞手必须要熟练的。

练习的方法,一般就在平常的保养中学会的,特别是新手,一定要多留心。不然后期都是自己买单啊,不仅浪费钱更多的浪费机会。

经验四:无人机选购建议选择半自动的或者手动的。

目前农村的情况,还是比较适合半自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适合手动的,因为地里的电线杠、树啊什么的,全自动还是相当的不适用。

04

这是一块处女地

可以说,“农业无人机是一块处女地”,千真万确。大玩家都在进入,小玩家也在跟随,但是谁都没有一套已经切实可用的解决方案。

从飞控、飞行平台等技术切入这个产业的玩家们,给了传统的农业专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且,无人机公司们借助自身的信息化能力,相比专业农机企业,更有可能率先完成农业作业数据化和信息化,这中间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不容小觑。

但农业作业并不是有一个好的飞行平台就够了。以日本的雅马哈植保机(油动直升机)为例,该产品操作培训非常复杂,上手难度大。但是在植保作业中最关键的喷嘴、药剂等体系是全球最好的。

这里面涉及的工艺、技术,可能是无人机企业此前压根就没有碰到过的。

更不要说雅马哈与日本农林水产省合作的信息平台,全日本两千多架雅马哈植保机,哪里飞哪里降,哪里的田应该怎么作业;不同的植物和季节对药剂的需求等,一目了然。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在中国,无人机企业要吃下这块市场来,需要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给这个生态添砖加瓦。中国地域差异的复杂程度,让这个信息系统比日本的难度等级高出几个数量级。

利好消息是,有不少农机农药领域的资深企业,也看到了无人机的潜力,开始针对无人机施药开发合适的药剂和喷洒元件。

总结一下:

1.做农业植保无人机,不是做飞机,而是做一整套全新的农业服务体系,包括飞机产品、后市场服务、作业流程优化、渠道网点等等一系列的体系。甚至包括面向农村的金融和信用服务。

拼产品性能、拼价格只是起步,最后拼的是对农业市场的理解深度和综合工商管理能力。

2.就算是拼产品,拼的也不是飞行平台本身。率先开发出适用于无人机作业的专用系统(比如喷洒系统,国产的一直不如进口的)、建立专用的药剂产品和服务生态圈,才是农民更看重的,也是真正体现无人机作业优势的。

3.农业无人机耐操作很重要,可靠性很重要;但再高的可靠性,真出了问题都不如就近的维修保障服务网点。这事不是拼创意,是拼家底

4.无人机进入农业生产,什么样的流程是好的,什么样的流程才能发挥无人机真正的效率?没有人知道,现在的植保作业程序,还是按照手动施药的理念和程序设计的。

理解无人机的未必理解农业,精通务农的未必在无人机上有多少想法。植保无人机真要爆发,得等到现在开始入行的第一波专业植保无人机飞手开始带徒弟钻研业务。这至少还需要两三年。

综合这四点,农业无人机这件事,完全是一片处女地。而且可以明确把农业信息化走在前面的邻国日本作为赶超目标。

中国的优势在于,我们在把智能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具体行业上,是一直走得更快的。与日本相比,直接应用了更多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农业无人机产品,前景更为明朗。

中国是全球农药用量第一大国,但施药流程和农药利用率远远低于先进国家水平。更不要说提了很多年的农业自动化与信息化。这不仅是一个数以千亿计的市场,还是关乎国计民生,具备重大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市场。

来源:农场主+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