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康农牧、周黑鸭、昊王米业……这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都有哪些成功经验?
养殖
   老于
2019-12-25 09:35:33
[ 导读 ]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做法?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第六批 299 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这些企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一起来看看吧!

德康集团:带农增收是社会责任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尤其是要发挥好龙头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龙头”强壮,培育乡村产业扶贫“领头羊”,才能带动“龙身”发展。

在我国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贫困户因为观念、技术、市场、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独立发展产业难度很大,失败率很高。产业扶贫要具有可持续性,一是在贫困地区发展出有竞争力的产业,二是把贫困户组织起来,让他们加入到由现代经营主体主导的产业链中去,贫困户只做他们有能力做的事情,而像产品选择、技术、管理、市场则由经营主体负责。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中龙头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走不长远,我们作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更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康集团”)副总裁姚海龙直言。为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德康集团在全国范围内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推广“公司+能人+贫困户”“公司+村党支部+贫困户”养殖模式,先期在贫困村规划建设家庭农场,按“流转金+入股分红+务工+辐射带动”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公司+家庭农场”生猪养殖模式,是指由公司向家庭农场提供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培训指导、统一物料供应、统一防疫治疗、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回收销售的“六统一”服务。与德康集团合作的养殖户,技术、选址、建设、设备、饲料、防疫等一系列问题都由德康集团提供,农户只需出劳动力按照标准模式饲养,公司将根据此前签订的合同统一回收,保证养殖户的收益。

万事开头难。“在推广这些模式的初期,我们会遇到比如环保、土地、交通等一些政策上的问题,但是我们积极和地方政府沟通,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姚海龙说。

问题解决后,德康集团开始发展以生猪代养模式带领农户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让昔日“亏本”的养猪业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好产业,专门从事商品猪业务的江安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属于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便是最好的证明。公司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域内承担建设年出栏 30 万头欧盟标准生猪产业体系项目。德康集团和江安县政府摸索出了“公司+家庭农场”的猪只代养模式,由德康集团统一提供猪苗、饲料、防疫等惠民保障举措,并在每头保底代养费 170 元的基础上进行回收。

这样的模式在保障产业生态圈的良性循环、真正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培育职业农民、精英农民,传承家业成效显著,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产业兴旺,将“共创、共享”“共赢、多赢”的理念落到实处,受到所在地政府及合作养殖户的高度认同。2018 年,江安县实现年出栏生猪 21 万头,带动 2700 名贫困人口务工就业,人均增收 6000 元。

通过这场“生猪保卫战”,德康集团及时改短板,提升管理水平和意识,保护了农户的利益,实现了持续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与使命。“未来,在保证利润额同时,我们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带农增收的社会责任,把我们与地方签订的项目做扎实,持续经营,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机会。”谈及未来规划,姚海龙这样说。

据了解,2019 年前三季度,德康集团猪业扶贫总计 36190.54 万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 2018年 的 34560 万元。

德康集团发挥在贫困地区帮扶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作用只是众多龙头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扶持,目前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扶贫省厅级文件 80 余件,2018 年以来组织专家指导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 26700 余次。截至目前,832 个国贫县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1.44 万家。新启动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各地申报的 300 家企业中有 70 家来自 832 个国贫县,激发了贫困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周黑鸭:用标准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有一个龙头企业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在当地落地生根。

一个个基地拔地而起,意味着一方产业逐渐兴旺起来。如此,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因素也就具备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成功也就指日可待。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速推进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要在整合渠道上发力。周黑鸭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新颖有趣的业态创新、打造品牌提升用户黏度的形式。越来越多的体验店落地开花,在满足年轻人味觉的同时,满足他们更深层次的价值归属诉求,实现了功能的拓展以及现代农业体系的初步构建。

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国家龙头企业——周黑鸭的总部体验馆内,就可以亲身体验到“观光工厂”的魅力:5G 动画、加工流程、主题玩偶……作为深加工企业的周黑鸭已经融入了观光元素,打造出一座座观光工厂。

所谓观光工厂,即将传统工厂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工业旅游景点,以工厂生产设施、生产流程、工人作业等工业生产风貌作为旅游项目,配以相应的解说、导览、DIY 体验等服务,让游客获取观光、休闲、科普、手工制作、购物等多元化体验。以周黑鸭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打造的观光工厂使传统工业企业展现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还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是工业和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农产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走向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头企业逐渐成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伴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方式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广大龙头企业积极践行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全方位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联姻”、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拓展电子商务、网络互联等新兴业态,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观光、休闲农业迅速兴起,农业多功能性不断拓展,这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龙头企业以主动姿态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作为长期发展的“大本营”,积极发挥产业集聚和市场竞争优势,充分与农村资源优势、人文条件、经济基础相结合,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合作、平台建设等形式,构建联通城乡的要素链、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资源要素下沉,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与当地农民密切合作、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新产业新业态,率先实现农业链条延伸、功能拓展、业态创新,为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尤其是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通过建基地的形式发展产业,挖掘乡村产业扶贫“新绿金”,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县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

“我们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标准化基地的方式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据统计,与我们有间接合作关系的农户达 1255 户,其中精准扶贫户有 36 户。”周黑鸭相关负责人说。作为鸭脖市场 TOP2 企业,周黑鸭发挥着作为龙头的优势和责任,带动了湖北省肉鸭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周边养殖农户致富。不仅加速了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更推动了现代农业体系构建。

目前,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与国家级贫困县合作创建绿色有机基地超过 1300 万亩,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 9700 家,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1.4 万家,在帮助农户脱贫增收的同时加速推进了贫困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昊王米业:“订单农业”联农户兴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头企业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逐渐成为优质高端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各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贴近市场、联结农户的优势,突出调结构保供给、去库存增效益,引导龙头企业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带动农户发展既适宜本地资源禀赋,又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品,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加速由产品经济、数量经济向绿色经济、品牌经济转变,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

时势造英雄。这一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龙头企业,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作用,昊王米业集团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契机,重点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健康、安全、营养”这一核心,在实施传统粮食企业发展模式的同时,积极创新发展,通过建基地、建平台、联农户,进一步打造宁夏大米品牌,开辟了“举龙头、壮龙身、摆龙尾,强体、富民、兴企”的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宁夏精品大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水平。

2018 年 3 月、2019 年 4 月,昊王米业集团连续两年召开了带动大米产业发展兑付优质粮食订单奖励资金现场会,拿出 488.8 万元对优质订单种植户进行现金奖励。2018 年,昊王米业集团通过优质优价收购水稻 3.59 万吨,直接补贴稻农优质优价款 718 万元,辐射灵武、永宁、兴庆区、贺兰、惠农、青铜峡、利通区及灵武农场、暖泉农场、前进农场等区域。涉及合作社 39 个,惠及农户 2970 户,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示范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上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助力产业扶贫也逐渐成为龙头企业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公司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和加工需要,采取自建、共建、订单收购等方式,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经营模式,2018 年开展土地流转面积 315 亩,在全区建立“五优”水稻种植基地 34421 亩,订单基地 57430 亩,带动农户 8492 户,每户农民年增收 13500 元,总增收11464万元。通过以上产业环节,2017年农民亩均创收4660元,户均创收 27961 元,人均创收 5520 元。

2019 年,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优质优价”订单收购水稻的方式与灵武市马家滩镇大羊其村 14 户建档贫困户、20 余户贫困户签订了《脱贫攻坚扶贫协议》,累计支付优质优价水稻款 15 万余元,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 1000 余元。

长期以来,龙头企业是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借助农业科技水平迅速提升的东风,广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创新机制灵活、研发针对性较强、成果转化率较高的优势,将产学研、农科教集于一体,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不仅率先践行现代农业,而且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产业链各主体打造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公司牵头组建的昊王优质大米产业联合体依托产业扶贫履行社会责任,组织村企社开展主题党日、节日慰问、帮助困难党员、贫困户解决就业脱贫等一系列共建活动,以产业发展夯实党建基础,以村企共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党建强队伍强、党建强产业兴、党建强村企旺、党建强小农富,探索创建稻米产业共建示范链,以党建促产业发展、强村集体经济、带农民致富;依托灵武市鑫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 593 户移民群众托管奶牛,每户每年固定收益分红 1500 元,养殖分红达 88.95 万元,村集体分红 1.779 万元,四个牧场带动移民区就业 70 余人,年劳务增收 294 万元;流转移民耕地 2692 亩,流转增收 102.3 万元,移民金融贷款每户 5 万元托管两头牛,72 户每年分红 21.6 万元,共计带动移民增收 508.6 万元。

来源:农民日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