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乡村旅游引来新机遇
休闲农业
  
2023-03-25 15:46:37
[ 导读 ] “一号文件”给文旅人带来哪些新的提示?

导语:近日,2023年度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新时代的“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

2023年,值此三年疫情缓解之际,“二十大”以来的第一份“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又给我们文旅人带来哪些新的提示?

从“全面发展”到“重点发展”的新时代

三年疫情已经缓解,文旅发展进入涅槃重生的新时期。然而,游客的旅行“新方式”颠覆了不少以往的旅游经济逻辑,房地产行业的“新常态”让文旅开发失去了一大输血来源,国家投资的新导向对文旅项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运营效益要求……对于文旅发展而言,文旅投资的动力趋于理性,集中到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基础建设、城市更新“+文旅”四个有利民生的领域;文旅消费的动力愈加重要,稳定的消费所支撑起的可持续运营,不但已成为文旅项目“活下去”的关键,也已经成为文旅项目“立起来”的重要门槛总之,新时代的文旅开发,不可能再“野蛮生长”,而是要关注文旅与民生结合的重点领域,关注高效运营。

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工作也是如此,从“全面发展”阶段,进入了“重点突破深水区”阶段。看“十九大”以来的历年“一号文件”,2018年作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2019年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0年推进全面小康、完成脱贫攻坚,2021年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重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了2022年,则不再是“全面”发展,而是提出“重点工作”,乡村振兴工作不再全面铺开,而是聚焦于“深水区”,2023年也是如此。比照去年的“一号文件”,2023年“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保供工作作为今年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与装备等方面的突破工作。以此来看,今年“一号文件”所提出重点突破的“深水区”似乎与文旅的关系不大。

相较往年,2023年的“一号文件”包含了四大特点:

01、赋予了“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

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全面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对“三农”工作重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研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02、更加突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以往乡村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乡村治理的难点,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03、更加突出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文件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并专门从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对科技创新进行了科学安排。文件将科技创新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中的科技赋能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4、文旅产业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发展文旅产业是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文件中尽管没有开辟专门章节对其进行论述,却在“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条目中被反复提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重点强调的“庭院经济”“‘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等内容,在现实发展中会广泛涉及文旅产业,甚至在很多省市,文旅产业还会成为“庭院经济”和“强县富民工程”的主导产业。

2023年“一号文件”提出的两大重点工作:一是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涉及了众多与文旅相关的内容。从多个方面对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描绘。总而言之,2023年恐怕不是农文旅的投资开发大年,但应成为农文旅融合“深水区”攻坚探索的关键之年。

发展乡村旅游业态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号文件”指出:“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还能扎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的“扶志扶智”和“产业就业”新形态。

同时,“一号文件”还指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对于广大脱贫地区,庭院经济是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拓展增收来源的重要抓手。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以其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乡村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选择。因此,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广大乡村地区因地制宜、适时引导,重点培育乡村民宿、乡村研学、乡村民俗体验等兼具休闲性、舒适性和文化性的乡村休闲项目。

专家解读: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引擎,将乡村的优美生态、优秀文化转化为旅游经济价值。同时,乡村旅游可以释放“一业兴、百业旺”乘数效应,带动乡村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餐饮、交通、电商等产业发展。此外,乡村旅游吸引城市人才、资本、信息、创意等要素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重点围绕提高产品质量、丰富文化内涵,拓展渠道平台、加强供需对接,完善政策保障、强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休闲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动能。据测算,2021年乡村旅游监测点平均接待游客8.21万人次,村均旅游收入达3501.30万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也打开了眼界,拓展了视野,提升了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形成了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提升乡村特别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知名度,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活力。另一方面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文创等赋能乡村旅游发展。”戴斌说。

发挥乡村旅游效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号文件”指出:“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的空间场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能发挥多重效能,有利于乡村“三生”空间的格局优化,助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可持续性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并有效推进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文化、生态、社会等价值效能的发挥,能够进一步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升居民环境意识,为繁荣乡村文化和保护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贡献力量。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选择。

【专家解读】:“‘一号文件’的发布,为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行动指南。”福建省泰宁县际溪村党支部书记林永胜介绍,际溪村曾是省级贫困村,2015年村财政收入不足5万元。通过引进台湾文创团队,推出“耕读李家”文旅项目,打造耕读学堂、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等一系列措施,际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际溪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开办民宿和农家乐方面下功夫,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到际溪村游起来、住下来。”林永胜说。

“我们坚定了走产业振兴道路的信心决心,将继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重庆市美心红酒小镇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付孝军介绍,近年来,小镇建成总长15公里的乡村旅游公路与游步道,以及6条乡村振兴索道环线、2条支线,在便利附近村民的同时,吸引游客走进小镇,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接下来,美心红酒小镇将持续加强泡桐村国际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摩天轮游玩片区。同时,通过索道环线、乡村旅游公路、游步道等串联起沿线景点,推动生态农业、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旅游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建议,在乡村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供水、排水、排污以及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让基础设施更好地适应乡村旅游和其他乡村服务业的经营需求。

乡旅深度融合发展 促进多级产业联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号”指出:“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能够通过拓展产业链条、发挥乘数效应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文旅、农旅、康旅等休闲旅游项目落户乡村不仅是旅游产业在乡村地区的成功实践,更是旅游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旅游活动与农耕文化、农林景观、乡村非遗等的联合不仅能够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拓宽了乡村群众获益渠道,更为多级产业的联动、共融发展提供了可能。

【专家解读】:旅游服务可以促进提升乡村产业增加值,带动乡村休闲、度假、文化、交通等多业态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乡村业态和产业发展提供资本和市场支持。旅游与乡村住宿、餐饮、文化、农业等结合,有助于形成民宿、旅游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农业等多种业态,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全新动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说。她还建议,打造具有综合功能的乡村休闲度假业态突出本地特色和参与性,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专业业态;借助创意、科技、融合等多种力量,推动乡村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

图文来源:凤凰网旅游、中国旅游报、奇创旅游集团、博雅方略等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