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就得这么干,深度解析家庭农场!
农场
农资经销商    伊妮
2017-01-18 11:24:50
[ 导读 ] 家庭是农场是最近几年农业发展所出现的一种新模式,很多职业农民对此跃跃欲试。


家庭是农场是最近几年农业发展所出现的一种新模式,很多职业农民对此跃跃欲试。那么本文分八大板块给大家详细解读家庭农场,并给种植户介绍如何经营好家庭农场。

一、家庭农场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主要有四大背景和原因:

1、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促使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出现大量空地。

2、土地流转,国家提供了相配套的土地流转制度为家庭农场在土地来源上提供了政策基础。

3、城镇化进程,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业资源的不平衡使一部分人口留在城镇,不愿意回农村。

4、传统农业已经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职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使家庭农场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是未来农业的主要经营主体。

二、家庭农场的概念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三,发展家庭农场的作用

1、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2、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3、家庭农场比一般的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农户。

四,中国家庭农场的现状:

(1)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兴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还处于雏形阶段,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各个地方还在探索总结,没有成熟的指导,中央层面尚未对其做明确定义。

(2)土地流转不规范,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 ,面对农户承包地极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租到成方成片的耕地,并确保租期较长、相对稳定。但由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

(3)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缺乏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一些农民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但是受没有进行土地整理的限制,地被分成若干小块,遇上机耕道,必须自己扛着小型农机到另一块田里去。昂贵的租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搞土地整理自己又无财力完成。

(4)融资难也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过程中融资难。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靠少量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5)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人员的市场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五,中国家庭农场的模式

模式1、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是一种以合作社为依托,联合农业生产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家庭农场组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是现行分散家庭经营制度和传统产业化经营模式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模式2、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模式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与合作社签订契约,合作社按照契约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组织家庭农场生产。农产品成熟后由合作社验级、收购,而后由公司进行加工和销售。家庭农场以合作社为依托,与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增强了家庭农场与公司的谈判地位,有效约束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保障家庭农场农产品的销路;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的生产监督和集中收购,确保公司对加工原料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模式3、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模式

“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模式”家庭农场负责生产环节,合作社统一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服务,建立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机制,保证超市稳定的货源供应。这种模式将订单农业与现代经营业态有机结合起来,缩短了农产品采供周期,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和物流成本,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安全,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适宜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经营,适合蔬菜、水果等高收益性的农产品。

模式4、家庭农场+合作社+直销”模式

“家庭农场+合作社+直销”模式下,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家庭农场联合成立合作社,合作社进入城市社区、街道直销农产品,或者由合作社与学校和企业食堂、餐饮企业、直销展会签订供货合同。这种模式改变了“收购商—经销大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层层盘剥的传统销售模式,缩短了“田头”到“柜台”的距离,缓解了市民“买菜难”和农民“卖菜难”的问题。

六:国外农场现状和模式

美国:大中型家庭农场

1.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 从经营规模来看,其发展与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2.生产经营专业化 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两种农产品。北部平原是小麦带,中部平原是玉米带。

3.土地所有权私有化 美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于1820年建立了将共有土地以低价出售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业经济制度,正是这种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美国开发西部的热潮。

法国:专业化农场

作为欧盟第一农业生产国,世界第二大农业和食品出口国,世界食品加工产品第一大出口国,其家庭农场的发展功不可没。

75%以上的家庭农场劳力由经营者家庭自行承担,仅11%的农场需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法国的家庭农场出现了以兼并的形式不断扩大规模和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产业化趋势。

农场专业化程度很高,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以突出各自产品的特点为主。

日本:小型家庭农场

1946~1950年,日本政府采取强硬措施购买地主的土地转卖给无地、少地的农户,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连续出台了几个有关农地改革与调整的法律法规,鼓励农田以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协作生产,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因素。以土地租佃为中心,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促进农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协为主,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或委托作业的耕地。这种以租赁为主要方式的规模经营战略获得了成功。

七、家庭农场经营思路和规划

(1)家庭农场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过程中,边总结边发展,切勿贪大贪快,量力而行。

(2)家庭农场的管理重点是成本的管理和产量的提高。

(3)市场调研,选好项目,以销定产。

(4)必须以专业技术来指导家庭农场的种植,提高产量。

(5)熟悉中央到地方的优惠政策,嫁接惠农政策。

(6)家庭农场做好长期经营规划,对资金/基础设施/农机械等投入上要有计划。

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土地流转缺少合同规范,土地流转租金高,生产成本较高,土地流转时间短,增加了投资风险。

解决:通过当地政府部门,规范流转合同的土地数量,流转时间,流转租金,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租到的土地比较分散,不便于机械化操作管理,增加生产成本。

解决:通过流转部门协调置换,增加土地的连片。

(3)种植项目缺乏市场调研,信息不畅,种植靠运气,盲目投资,市场行情把握不好,与市场脱钩,产品价格不好,没利润,甚至赔钱。

解决:建立长期畅通的信息平台,通过媒体关注农业信息。

(4)种植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产量低,作物品相差,达不到预期利润。

解决:长期聘用农业技术专业人员,或者挂靠农业技术公司定期指导种植。

(5)种子、农药、化肥缺乏科学指导使用,缺乏规模化田间管理水平,粗放式管理,增加生产成本,产量达不到预期。

解决:选种,选择高效低毒新型农药,提前病虫害的发生。

(6)对国家的惠农补贴政策不了解,增加了生产成本。

解决:关注当地的惠农扶持政策,创造条件。

(7)家庭农场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后期融资跟不上。

解决:关注当地的融资政策,量力而行,做好三到五年的投资预算和风投控制。

(8)雇佣人工缺乏管理指导,人工成本高,工作不能量化。

解决:长期建立雇佣关系,让雇工有归属感,工作细化。

(9)在财务管理上混乱,对一年的收入支出不明确,找不到经营过程中的漏洞。

解决:财务管理上做到精打细算,做好成本控制。

(10)家庭农场经营还处在包地大户阶段,缺乏长期的规划,没有稳定的流通渠道,缺乏自己农场的特色,缺少品牌建设。

解决:做好与合作社的合作关系,订单指导生产,拓展销售渠道,向终端延伸,做长期销售渠道的规划。

(11)对自然意外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预防不及时和事后处理不得当。

解决:购置农业保险,关注天气变化,把风险降到低点。

(12)农产品缺乏晾晒场所和存储仓库。

解决:联合合作社和其他家庭农场共同置建。

加入农业中小企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核心商圈(农侠会),行业解读、案例干货、行业报告、实战课程请订阅农业行业观察 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