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定位——由种子营销带来的思考!
种子
   于晓
2017-04-27 17:37:46
[ 导读 ] 下面主要是由种子营销带来的思考!

在一个理性和健康发展的产业中,品种并不能决定一切。一个品种是不是能够被投放到其最适合区域,是不是能够运用最合适的方法种植,是不是能够根据种植者的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措施避免产品的弱点,是否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发挥这一品种最大的产量潜力,这些才是一个品种是否能够给最终用户带来效益的关键,也是一个品种生命力的体现。

「营销」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定位——由种子营销带来的思考

品种的改良和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通过传统育种和农艺手段所获得的每年单产的提升从早期产量水平较低的1.5%向后期产量水平较高的0.5%逐步递减。越是单产水平相对较低,通过传统育种和农艺手段所能获得的单产相对的提升空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中国玉米育种水平处于世界中上游水平,每年通过育种和农艺手段所获得的单产提升大致处于0.75%的水平。

正因为如此,单单从传统育种角度来讲,每年提高单产水平的幅度十分有限,也就是说,品种与品种在产量表现之间差异十分有限。所以,如何能够通过其他手段让农民增产、增收,提升品质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则成为一个品种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够获得较强竞争力并脱颖而出的关键。

品种价值的准确定位

品种价值是通过对于生育期的准确判断和把握,探索最适应种植的区域来实现的。有些企业为了单纯追求所谓的“高产”,不断推出长生育期的品种,或者以长生育期的品种向短生育期的跨区推广,这就造成未能达到正常生理成熟的“水苞米”的泛滥,为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造成了巨大隐患,也加重了下游收购粮食的企业的成本负担。

这种错误的定位是以过度追求短期利益为目标的有意识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必将以损害自身长远发展和品牌价值为代价。

对于一个品种抗逆性和广适性的鉴定,以及在不同年景压力环境变化下和不同地理环境中表现规律的把握才是产品定位的核心。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在没有彻底摸清楚产品特性的情况下盲目推广,希望捞到一个“大品种”、短期内赚大钱,这是不现实的。

盲目的推广,特别是在其本身并不适应的地区推广,并且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就必然会导致该品种表现不尽如人意,在与竞争对手的品种相比不具备优势,没有为农户带来实际利益,市场上对这一品种的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这种急功近利最终会毁掉一个本来具有开发和培养潜力的品种。

一个品种的品质性状、口感、外观、营养成分、脱水速度等也是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欠发达的市场经济结构下,这种价值被极大地忽略了。如果我们的育种家没有能够及早判读出这一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疑就会极大地落后于竞争者;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在产业链中通过创新的运作模式开发出商业价值的潜力,让它在芸芸众多品种中白白荒废,无疑是浪费了巨大的商机。

整体解决方案

病人要买的不是药,而是能够治疗病症的解决方案;农民要买的不是某个品种的种子,而是增产增收的希望。透过对于一个地区农民种植习惯、轮作作物、种植水平、劳动力状况等的深入了解,对于该地区不同特点的农户分别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农民增产增收才是一个种子企业的最终追求。

但是中国的小农户众多,其特点和需求千差万别,所以总结和发现规律,应以套餐式的服务解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并建立有效的市场反馈机制,对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应和采取有效措施,才是企业所应追求的解决之道,这才能使得一个品种能扬长避短,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提供,在农户和经销商得到最大效益的同时,种子企业最终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我国种业目前品种决定论甚为盛行,很多公司的管理层和销售人员都把品种作为决定公司成败的关键。品种决定一切是经营者的推卸责任,是对于服务客户和用户的回避。

笔者不否定品种的重要性,但是适度是最重要的原则。从逻辑上来讲,如果品种能够决定一切,市场上应该只有几个品种能够存活才对,并且市场上因该只有几个拥有这几个品种的公司能够得以生存。但是我们看到市场上至少有数千家公司数百个品种,虽然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套牌品种,这说明猫有猫路,鼠有鼠道,每个品种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每个公司也都因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