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扶贫开发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扶贫计划?
金融
新浪-金融时报    老于
2016-07-29 10:05:49
[ 导读 ] 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金融扶贫开发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因素和客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户主动融资意愿不强,贫困地区贷款实际发生率不高。2、重民间借贷轻信用贷款,农民通过正式金融渠道借贷不足。3、安居性贷款多,生产经营性贷款少,农户借贷结构失衡,贫困地区金融造血功能弱化。4、信贷手续繁琐、便捷性差,接地气的金融服务缺乏,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欠佳。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时期,要求新时期的金融扶贫必须切实增强精准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这场决胜之战、攻坚之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强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农村扶贫攻坚的主要任务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对金融扶贫开发的客观要求,也是立足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农村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难点,也是金融扶贫最难到达的地方。当前金融扶贫开发必须将以前没有解决、目前仍难以解决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对象。构建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让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平等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当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紧迫任务。

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扶贫开发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因素和客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户主动融资意愿不强,贫困地区贷款实际发生率不高。据2015年对河南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户贷款发生率只有39.8%,从未申请过贷款的农户占比达到37%,其中,40岁至49岁年龄段农村劳动力没有申请贷款的占46%。

重民间借贷轻信用贷款,农民通过正式金融渠道借贷不足。上述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地区非正式的民间借贷仍占首位。从借款来源看,农户第一选择仍是“向亲朋邻里借款”,选择比率达56%,居第二位的才是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另有6%的农户选择“高利贷借款”。

安居性贷款多,生产经营性贷款少,农户借贷结构失衡,贫困地区金融造血功能弱化。农户借款主要用途:一是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性用途;二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等生产性目的;三是用于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生活支出。

信贷手续繁琐、便捷性差,接地气的金融服务缺乏,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欠佳。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户不能很容易地获得贷款。在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渠道相对单一,农户借贷渠道也较单一,一些地区农村信用社基本占据主要渠道。从整体看,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开发上积极性还不够高,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涉农信贷产品较单一。

农村金融低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吸储多于放贷,金融扶贫激励机制有待健全。虽然与“三农”相关的整体资金需求较大,但明显具有小额交易、随机分散化、监控难的特点,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风险补偿体系、农业担保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金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偏大。贫困地区信用意识淡薄,农户存在违约、失信、逃债现象。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考量而实际采取的限制性措施较多,间接抑制了信贷的实际发生。

金融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金融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整体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注重运用金融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接贫困户需求,要量身定制提供更多适合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在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上精准发力。

加强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措施的对接,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扶贫开发不是靠一个部门和一种政策措施就能短期内奏效的,必须方方面面齐动手,形成合力。金融扶贫是农村扶贫开发整体措施的一种手段,只有与财政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等形式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要建立完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信息档案,掌握需求特点,突出问题导向,做好有效衔接和无缝对接,使信贷投放更加精准。

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建立功能齐全、有序竞争、优势互补的金融市场。整合各类金融扶贫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及人口的资金支持,拓宽扶贫开发融资渠道,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金融基础性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扶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乡镇及村组扩面增点,延伸服务半径。强化活化支农再贷款、加大政策性金融扶贫力度。加大面向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三农”资金投放,进一步强化支农惠农功能。鼓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不同的市场竞争战略,开展错位竞争和有序竞争,促进金融机构以合理的成本和收益服务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放活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推动农民资金互助社及其他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健康发展。

加大金融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农村扶贫开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农村扶贫开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服务、工作机制等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为有效解决贫困人员担保难题,要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下,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将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非传统抵押物纳入担保范围的途径,搭建银政、银协、银保、银担、银企等合作平台。适应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要求,围绕农村生态资源做文章,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加强专项产品开发,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积极采用现代化科技降低扶贫业务成本,加快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便利性金融业务。

完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金融扶贫引导和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扶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扶贫领域,促进涉农资金最大化集聚和利用。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调动金融机构增点扩业的积极性。探索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差别化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有较大贡献的金融机构,适当给予奖励。完善责任共担机制,适当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户的金融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农业行业观察——专注农业领域的产业媒体,服务中小农业企业经理人、行业解读、政策剖析、干货案例、实战课堂、欢迎订阅公众号:nyguancha或微信搜索:农业行业观察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