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2017年初,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对未来十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进行展望预测。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稻、麦供需基本平衡,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调减,大豆进口明显放缓。
未来农产品格局取决于农业竞争力
那如何看待这份展望报道,未来十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市场将呈现一个怎样的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未来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格局很难预测,关键还是取决于中国农产品未来的竞争力如何。
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要做好加减法,增加质量和效益高的农产品,主动调减结构性过剩农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告诉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供给侧问题,关键在于三农领域的改革:
以下是报告中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的十年市场形势预测。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
1.稻米
“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未来10年,中国稻谷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稻米“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产量基本稳定。展望“十三五”及未来10年,水稻种植面积稳中略减,单产有望稳步提高,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预计2016年稻谷总产量为20899万吨(折合大米14629万吨),2020年为20507万吨(折合大米14355万吨),2025年为20603万吨(折合大米14422万吨)。稻谷种植面积稳中略减。2016年稻谷种植面积略增至45385.65万亩(3025.71万公顷),“十三五”末稳中略降至44223万亩(2948.2万公顷),2025年达44163.45万亩(2944.23万公顷)。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10年,中国稻谷年生产能力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进入高水平稳定发展期。
消费稳中略升。展望“十三五”,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农村脱贫致富等因素,中国稻米需求量将保持稳中略增态势。预计2016年中国大米消费量为14562万吨,2020年为14801万吨。未来10年,中国稻米消费总量将保持增长。2025年大米消费量为15029万吨。预计2016年口粮消费略增,饲料消费略减,工业消费出现一定幅度增长,种子用量基本持平,损耗基本略增。展望期间,口粮消费保持增长,饲料消费和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稳中略减,损耗略减,消费总量增加。
贸易保持稳定。展望“十三五”,国内供应有保障,国际大米贸易量有限,稻谷库存充足,预计中国大米进口量将保持基本稳定。预计2016年净进口量约为244万吨,2020年为292万吨,2025年为293万吨。
价格出现分化。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可能影响稻谷价格走势。消费结构升级对优质稻米需求增加,拉动价格上涨。普通稻米价格受进口冲击和国际市场影响,可能出现阶段性下跌。展望“十三五”,中国大米价格将出现不同产品和品牌的分化,高端大米价格将有明显上涨,普通大米价格将保持稳中略涨。
2.小麦
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
未来10年,中国小麦生产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
生产缓慢增长。预计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2412万公顷和13010万吨,同比减0.1%;“十三五”期间,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降,到2020年降至2402万公顷,小麦总产量增至13191万吨;到2025年,小麦面积预计为2393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21万公顷,年均减幅0.1%;产量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为13279万吨,比2015年增长2.0%,年均增长0.2%,明显低于过去10年2.6%的增速。
消费稳步上升。展望期间,中国小麦消费将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2016年为12027万吨,到“十三五”期末为12630万吨,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13263万吨,年均增长1.0%,增速总体高于产量增长。其中,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0.4%、3.1%和3.7%;损耗量和种子用量年均略降0.1%。
贸易维持净进口格局。虽然国内小麦供需不存在缺口,但以品种调剂为目的的小麦进口依然会存在,未来10年中国小麦年均进口量将在200万吨左右。同期,由于我国小麦出口优势不明显,年均出口量将稳定在20万吨左右,展望期间小麦贸易仍将维持净进口格局,净进口量将在2025年达到254万吨。
3.玉米
供需形势有望平衡偏紧
未来10年,中国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将取得明显成效,生产呈稳健状态,消费需求从快速增长回归稳步攀升,供需形势从过剩逐步过渡到平衡偏紧,上下游产业展现均衡发展态势。
面积、产量双双下滑。预计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3695万公顷和2151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1%和4.2%;“十三五”期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将大幅度缩减,到2020年面积降为3441万公顷,产量降到20567万吨,年均减幅分别为1.8%和1.1%;展望期后5年,受消费拉动,玉米生产有所恢复,预计2025年面积、产量分别为3455万公顷和21229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0.09%和0.64%。展望期内,面积、产量总体下降,年均减幅分别为0.07%和0.15%。
消费稳中略增。2016年玉米消费量达到19751万吨,到2020年增加到22192万吨,202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22699万吨,年均增速为1.6%。其中,受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的双重影响,饲用消费增幅较大,年均增速达到2.7%;食用消费稳定增加,保持0.3%的增速;工业消费先增后降,种子用量和损耗呈下降趋势,年均分别减少0.1%、0.7%、2.8%。
价格前后分化。“十三五”期间,玉米价格将呈明显下跌态势。预计2016年玉米价格明显回落,2020年前后达到企稳回升的拐点,到2025年与国际价格的关联将更加紧密。
贸易保持稳定。“十三五”期间,去库存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相关措施增加出口,大幅削减进口,或有望再现净出口格局。预计展望期前两年玉米出口量在200万吨左右,而进口量在25万吨左右,到2025年进口恢复到200万吨左右,出口量不足1万吨。
4.大豆
种植面积将恢复性增长
未来10年,中国大豆面积将恢复性增长,产量稳步增加,消费量平稳增长,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但增速明显放缓。受种植成本支撑和国产大豆品牌化发展稳步推进的影响,国产大豆走出独立行情,预计未来10年国产大豆价格将稳中有涨。
产量稳步增加。未来10年,玉米临储政策有望逐步调整到位,东北产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将进一步完善,“粮豆轮作”补贴有望试行,引导大豆种植面积合理恢复的作用将逐步发挥,再加上国产大豆深加工产业的稳步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大豆需求,预计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将恢复性增长。在优化田间管理、育种科技发展等因素推动下,大豆单产将有所提高。面积增加和单产提升将促使大豆产量稳步增加。
消费量稳定增加。未来10年,中国大豆消费量将稳步增长。其中,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中国城镇化率提高以及全国7000万人口脱贫计划的实施,会拉动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增加,带动大豆压榨加工消费量增加。此外,对大豆蛋白、组织蛋白、大豆卵磷脂等产品的需求也促进大豆食用深加工消费量增加。展望期间,大豆种用消费量随种植面积扩大而稳中略增,损耗量逐年增加,但保持在消费总量的1%~1.2%。未来10年中国大豆产需继续趋紧,缺口逐年小幅扩大。
进口增速趋缓,出口平稳增长。未来10年,受产不足需和国际大豆低价优势影响,中国对国际市场大豆仍将保持较旺盛的需求,大豆进口量保持高位。但由于进口量基数大,年度进口量增速将趋缓。预计展望期内年度大豆进口增速0.8%,远低于上个10年12.5%的年均增速。中国大豆出口将保持稳定,年度出口量20万吨左右。
更多农业重磅新闻、产业报道、干货案例,500万三农领域的行业人都在订阅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竞争惨烈!农资行业7条创新之路,引爆未来农资..
【农村电商】2025农村电商全景洞察:政策赋能、..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
【创业】事关创业!人社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重磅意..
农产品电商五大模式大决战,供应链决定生死局!..
乡村产业振兴 21 种模式,构建文化旅游生态圈,..
【政策解读】标准|休闲农庄建设规范(农业行业标..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下的智慧农机: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这款农业机器人亮相央视!1台顶6..
案例剖析!“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方法可..
2025农业迈入AI元年,或将引爆农业新一轮变革..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模式与对策..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农村电商:进入3.0时代,不是建群而是建网!..
【农场经营】休闲农场和村集体,如何打破“单打..
【世界农业案例】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其经验借鉴..
产学研用新范式:中国农大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与..
【县域经济】2025年壮大县域经济怎么干..
乡村振兴多元产业发展23种模式与实施建议..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
恭喜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
【农业案例】农业创业中的5个坑,农民看过后,选..
农村电商仅剩下农产品直播,未来还将如何发展..
新年特刊!100多个特色农场的经典案例,都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