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中国农业:何去何从?
乡村振兴
  
2020-09-07 07:05:05
[ 导读 ] 中国农业到底要如何发展?

在工业化浪潮席卷之下,农村与农业的式微似乎不可避免。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社会,中国农业被定格在原始与落后上,并未当作可以工业化的领域。但是,中国当代农业又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工业化的影响。种子需要购买,种地多用化肥,除草多用农药,收割耕种多用机械,农村已成了现代工业产品的倾销地和实验场。当代农业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农村更不是山青水秀的家园。

但是,农业在西方却不是传统,而是现代工业,且各国均倾大力以扶持,其目的不言而喻是保护粮食安全。

当代科技引领下的工业和农业已不能与环境和谐相处,反而不断毁坏人类的生存空间。表面上的宁静暗藏着危机。土地地力下降,种子不再发芽,优秀的品种不能继续维持,围湖围海造田,等等,以提高产量为中心的农业已带来日益衰落的乡村。粮食关乎国家安危。但大米没有其他经济作物赚钱,故种粮面积日益缩小,精耕细作越来越不到位,年青人大多外出打工,农村活力不现。

农村已被纵横的工业园区,铁路、公路所阻隔在一些并不连通的区域内,有一种被完全限制的感觉。不仅如此,河渠亦被阻搁,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妥善规划。何处是农业增长之源?

作为立国之本,振兴乡村,振兴农业不能停留在口号中。江南水乡,农民已不能靠种粮致富,遑论其它地区?反观美国加拿大,适宜种植的地区不允许开发别的产业,显然是从战略高度思考轻重。我们是不是被忽悠了?

既然是农业,要遵循的主要还是自然规律。对农业而言,就是季节性的时间变化,就是农时。农时是逐渐被古人认识到的,而不是自然主动向人展示的。在中国,农时是在周天历度系统上形成的体系。因此,古人研究自然,掌握自然规律,其目的并非通过改造自然来建立人类享受的世界,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是通过对规律如农时的了解,通过科学研究与应用,与自然融合。而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猎取和享受,而是天人合一,与天地共舞,与日月同辉,纵情于山水之间。现代人,还有这个雅兴吗?

何去何从,我们面临着选择。农业工业化是西方的道路。中国在维持着一条农耕面积不能减少的红线,但农业已是后继乏力。如此以往,农村会有出路吗?农业能够现代化吗?三农问题可以解决吗?在工业化、现代化与现代科学的浪潮下,一切传统,包括中医,与传统农业,都似乎在苟延残喘,难有容身之所。历史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但是,人类的未来依然没有着落。工业化、现代化和当代科学只是为了改造世界。且不说改造世界带来环境污染和生存压力,就是只要再多问一句,人类真能改造世界例如改造天和地吗?能造太阳吗?我们马上就能知晓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AI也是有限的,人类也还是要在自然的循环中生存的。只怕是,人类战天斗地,改来改去,最后把自己赖以延续的承载环境改没了。

为何西学喜欢改造自然以适己?人之天性使然?文化使然?久贫使然?抑或一元论使然?又为何中国古人以与自然融合为目的?不同抉择,不同科学,不同科学的研究内容,结果自然不同。问题是,西学东渐之后,中国传统文化早已不是主流。在文化主体性缺失的状况下,中国如何能在传统农业中创新?

如前所说,以前人们多用土坯砌房。墙体几年一换,是为补充农田肥力(单靠人兽粪便已不足)。现在水泥砌房,撤了就成废墟,就要另寻新址建新城。一个在自然循环之中,一个在自然循环之外,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中国古人认识天有周天历度,认识地有山海经,认识人有中医。用的其实是同一种方法,但综合为一,就是和自然融合为一个体系,留给我们的仍然是郁郁的秀丽河山。这难道不是人类最值得考虑和选择的路径吗?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