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循环农业案例说,看2017年养殖业出路
养殖
   老猫
2016-12-20 09:27:52
[ 导读 ] 困难面前,留给我们的是机会。只要把握机会,致富与成功依然是存在。面对政府的禁养政策,我们要怎么办呢?


开篇之前,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auncha)先带领养殖大户朋友们来看2个生态循环农业活生生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种养结合玩转生态循环农业

茂源广发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延庆镇广积屯村全国设施蔬菜标准园内,有日光温室12栋、大棚101栋,以育苗和蔬菜种植为主。

每到设施蔬菜成熟季,会有大批客商前来收购园区产品。因为商贩的精挑细选,一些菜叶、菜帮被随意摘下丢弃,园区内蔬菜废弃物常常堆积如山,村里只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集中清理。没有及时清理的蔬菜废弃物,时间久了,会发出腐臭味,村民意见很大。

每到设施蔬菜成熟季,会有大批客商前来收购园区产品。因为商贩的精挑细选,一些菜叶、菜帮被随意摘下丢弃,园区内蔬菜废弃物常常堆积如山,村里只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集中清理。没有及时清理的蔬菜废弃物,时间久了,会发出腐臭味,村民意见很大。

据测算,一个体积为300立方米沼气池,年可产沼肥480吨至600吨,相当于1500千克硫酸铵、1200千克过磷酸钙、450千克氯化钾,丰富的营养可以保证农产品品质。同时,每年可减少电力消耗费用4000元,减少煤、碳等燃料消耗4000元,减少灌溉用水1000吨,减少肥料投入15万元,年可为园区节省30万元。每年还可消耗田间垃圾1000多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合作社负责人韩永茂表示,蔬菜“吃”上沼渣、沼液营养餐,烂菜叶变成了宝,喂出的黑猪膘肥体壮,园区照明取暖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循环经济给合作社帮了大忙。

案例二、循环农业,每一个环节都赚钱

坤兴生态农业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点,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7000头、还发展水稻,蔬菜、水果种植。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每年除了节省50多万元电费,还能依靠蔬果、蔬菜能赚近百万元。

该公司除了发展生态养猪之外,还购买了沼气发电罐体,把猪分别经过处理成为沼气发电的原料。两个沼气罐一年发电量为6.5万千瓦时,养殖场每年能节省十四五万元电费,同时,沼气用不完,公司就铺设管道到邻近村庄,并免费提供灶具,附近204户农户常年免费使用沼气作为燃气。

该公司沼液也全部利用起来了,把沼液做肥料,,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且有杀虫作用,据省农科院专家测算,用沼液做肥料,每亩两茬粮食可节约80斤尿素,省下100多元农本,而且沼液对增加土壤的微量元素、提高有机质很有好处。该公司把用不完的沼液还免费送给当地菜农、果农。

虽然沼气工程有投入,但运行四五年就可收回成本。

因此,循环农业对农业来说不仅仅赚钱,更是生态。生态就是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行动指南”,对畜禽养殖污染等具体问题做了相关部署。

《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该《规划》中多处提及养殖业,强调要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划定禁止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区域,加强分区分类管理,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途径,整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养殖密集区推行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大力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

其实,早在2014年禁养区政策出现以来,各地禁养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而2017年仍将是各地禁养区划定及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拆迁较为集中的一年,也是禁养区内养殖场拆迁的最后期限,受其影响,临近12月份各地纷纷划定禁养区,加快完成禁养计划。

12月份,为了完成国务院大方针部署,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禁养政策。整体趋势:全国禁养区划定范围持续扩大,划定区域从最初的南方水网地区逐渐向内陆、西部、北部地区转移,截至目前,西至陕西、北至辽宁,超过19个省已经划定禁养区,南方水网地区的禁养区内猪场拆迁已经完成过半,而明年仍将是各地禁养区划定及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拆迁较为集中的一年,也是禁养区内养殖场拆迁的最后期限。

啥叫禁养?


所谓禁养,就是禁止养殖,是包含一切养殖项目的。所以说各种畜禽养殖场,当然也包括养鸡场,只要在禁养区域之内,都免不了被拆除的命运。

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关于养鸡场被拆除的信息比较少,大体是因为养猪今年是好行情,猪场都在赚钱,拆迁的工作没那么好开展,所以起的纠纷比较多,媒体报道的也就更多一些。

目前的政策是,凡是在禁养区的养殖场,在2017年之前必须拆除,而各地的决策者也都在制定新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禁养区域。通常,像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镇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地方,都属于是禁止养殖的区域,以后不准建,以前建的要拆除。

环保部释疑:“禁养区”不等于“无畜禽区”

有些地区在划定“禁养区”并进行清理整治的时候出现了对“禁养区”概念误读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划定的“禁养区”实行“全面禁养”,即划定区域内一头猪或其他畜禽也不能养,现有养殖活动一律限期清理。这是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表述的一种典型误解,是中国式简称导致信息和概念传导讹误的一种具体表现。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禁养区”说法的来源。“禁养区”是相关法律和法规中所指的禁止建设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区域(即禁止建设达到省级人民政府设定养殖规模以上养殖场所的区域)的简称,而不是一头猪、一只鸡或其他畜禽都不让养的区域。相关表述最早见于《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9号)(2001年)第7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之后《畜牧法》(2005年)中引用了这一概念,第40条规定“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条例》则引用了《畜牧法》的表述。

可以看出,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未出现“禁养区”这三个字,所指区域也更不是一头猪都不让养的“无畜禽区”。

支招!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认为:困难面前,留给我们的是机会。只要把握机会,致富与成功依然是存在。面对政府的禁养政策,我们要怎么办呢?

1、跳出禁养区

这是最好的出路!各地政府都划定了划为畜禽“禁养区”,养殖户一定不要跳过这个红线。否则们就会被罚,更甚者直接导致拆迁。

2、提升标准化畜禽养殖场

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养殖规模上、防疫、粪便处理、养殖日常管理上都要采用标准化的手段进行,并要达到一定要求。

3、提高规模养殖

禁养政策有规定,环保部规定禁养猪场包括:广大中小型养殖户,散养户,一般指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下的猪场,并且不能规范化养殖,改善养殖设备,增加规模量到500头的猪场;超过500头规模养殖环保不达标的猪场,都在禁养之列。

4、转型

在国家相关禁养政策下达的同时,转型是最好的出路。跳出单纯的养殖,而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近日下发通知,明年起集中力量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7-2020年建设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约300个。

最后,机会一直是大于挑战!禁养不是限制我们搞养殖业,而是指导我们生态养殖、科学养殖。养殖户需要改变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变了,路子自然宽了。

更多农业重磅新闻、产业报道、干货案例,500万三农领域的行业人都在订阅: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