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向马云学习!中国农业的“达摩院”必须解决4个实际问题
养殖
   老猫
2017-10-16 09:13:31
[ 导读 ] 之前,就有权威媒体人士指出:中国农业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国,迈入“高成本”时代,要想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需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培养职业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量。

达摩院!或许,朋友们在金庸的武侠小说或武侠电影经常看到的名词。

在我个人的印象里,少林寺达摩院是菩提达摩祖师修禅练武的地,尤其喜欢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少林寺达摩院里哪些高手中的高手和尚们。

从文学中看出,少林寺达摩院有2个关键词:1)武学练习;2)武学研究。

很牛!

好吧,我们把话题拉回到现实,现实中的“达摩院”。

我相信这几天“达摩院”又成为各大媒体的热搜词。

造就这热词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对中国武侠痴迷的——马云!

阿里巴巴 2017 年度的云栖大会上,马云宣布将成立一个负责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的实体组织——“达摩院”,并且未来 3 年将投入 1000 亿元进行技术研发。

阿里的“达摩院”希望成为让真正热爱科研、执着钻研科学的智者得以潜心‘修炼进化’的地方,希望汇聚全球顶尖的科学力量,并称将面向未来的 20 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为服务 20 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潜心研究面向未来的核心科技,真正做到‘侠之大者、利国利民’。

我们还发现:阿里“达摩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全球实验室、高校联合研究所以及全球前沿创新研究计划。

它倡导进行“产学研”开放协作,将进行人工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前沿科技的研究和探索,首批公布的研究流域主要有: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专家认为,被命名为“达摩院”的研究院对于阿里是一个新故事——它承载着马云和阿里新技术的梦想。

其实,说白了马云组建“达摩院”真正目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尤其是未来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

技术的重要性,明白的朋友都知道: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技术是壁垒...

什么是竞争力?企业家、资本都是这么认为:

FreeS创始合伙人李丰认为,技术创新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强的竞争力!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是技术核心竞争力

其实,农业也不例外!

技术升级、技术创新、研发都是中国农业和农业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之前,就有权威媒体人士指出:中国农业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国,迈入“高成本”时代,要想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需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培养职业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量。

当然,想要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才是关键。

农业“达摩院”政策发布,让人鼓舞!

1、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生物育种研发、海洋农业(蓝色粮仓)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农业生物制造、智能高效设施农业等14个方面做了重要布局。

2、2016年12月份,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发布,其规划了16个农业工程重点试验室、22个全程机械化科学试验基地等,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和农机装备创新提供人才和科研基础条件支撑。

3、2017年6月,关于印发《“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指出,其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实现。并且到2020年,全面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实现。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农业企业的“达摩院”的情况。

1、校企合作:大北农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总裁邵根伙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劳动的首要因素。科技与人才在社会生活和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

早在1999年,大北农便举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大北农科技奖励,每年用1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无偿奖励在应用型农业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同时对重大创新、产业化前景较好的科研项目及成果进行科研资助或产业化资助,加快成果的快速转化。

大北农集团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加速中国农业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充分发挥企业的商业运作优势,起到“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2、自办大学:新希望

1998年,就成立了新希望六和商学院,办学十多年,每年培训人员几千人次。形成了新英、精英、雄英、领英等“英计划”层级培训教育机制。

2014年7月,新希望六和将原由片联管理的小规模试点的养猪大学,升级为股份公司直属管理的养猪大学,建立实力强大、拥有资深教练和专家团队的师资力量,培训内容与国际前沿养猪生产技术同步,并适时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提供专项技术培训,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完善的技能培训在线学习平台,使养猪知识学习变得更加便捷。

2015年7月,新希望六和养禽大学在行业的转型期隆重登场,旨在“对产业工人赋能、扶持农场成长、引领行业前进”,采用理论培训+现场实践操作+网络线上学习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切实能够保障学员在标准化技能操作和生产问题实际解决过程中夯实基础,掌握方法,始终贯穿有效的评估跟踪,确保培训效果的可视化。

2016年3月14日,新希望六和在北京隆重举行产业学院启动仪式。产业学院是在成功运营新希望六和商学院十六年,在养猪大学、养禽大学有序稳定运营基础上,成立的系统培训管理机构,堪称农牧行业“没有围墙的大学”,将成为提升企业自身、客户及其产业合作伙伴能力的系统培训平台。

3、成立研究院:温氏研究院

从1997年开始,温氏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2%作为科研经费。2006年,集团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及技术进步的经费更是达到3.2亿元,超过销售收入的4%,近年来,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均在2亿左右。

与中山大学共建P3实验室是温氏在科研投入方面“大手笔”的另外一个例子,2003年非典时,刚好是温氏旗下公司大华农创业起步阶段,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承担起国家前沿的科技研究,公司与中山大学进行紧密型的合作,与中大共同建了P3实验室,“设备开支全部来源于温氏,中山大学出人才。

温氏研究院是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温氏股份)的下属单位,典型的“企业+院校”型的新型研发机构,可谓温氏股份的“心脏”。

4、农资行业“达摩院”:中化国际科创中心

2017年5月10日,中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隆重揭牌,这标志着中国化工行业又一重量级“智库”的诞生,同时也宣告我国农用化工行业最大最完整的研发平台正式面世。

中化国际科创中心专注于化工新材料、农药剂型等方面的研究,中化国际将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精细化工的“智库”。它的面世,将在打破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大幅提升我国一流的高性能材料、汽车化学品的研发能力,引领上述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

中化集团副总裁、中化国际董事长冯志斌在揭牌仪式上表示,科技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化国际在实业转型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畜牧研究院:首农集团

早在2010年,首农集团旗下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畜牧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目标是集合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集成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建成具有国内外科技优势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据介绍,组建后的三元种业畜牧研究院是首农集团三元种业下属的自主性研发机构,下设奶牛研究所、养猪研究所、北京鸭研究所、饲料营养研究所、兽医研究所、畜牧工程研究所、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产业经济研究所等八个专业研究部门。

但,农业君(公众号:nyguancha)认为中国农业的“达摩院”还存在4个问题:

1、90%由政府主导

相对来说,中国农业还是一个政策性强的行业。90%的技术创新与研发都在国家或政府的推动下。

但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对此不感冒。原因有2个:

1)技术创新不能转化成企业的竞争力。如果科技创新是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很难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自身资金和人才受限。技术创新与研发度需要投入百万、千万的资金,对于中国农业90%是散户来说,几乎很不可能成这项“壮举”。

2、成果转化慢

技术创新需要的价值变现才。不能转化为成果的技术创新都不能号称“创新与研发”。

同时,农业技术创新或研发之后,审批流程和手续导致成果转化难度加大。

更要命的不重视,农业经营者对技术成果的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模仿或者抄袭现象严重。

3、缺乏创新人才

90%的企业在成立研究院有2种方式:

1)与高校合作,借助高校的人才进行科技创新与研发。

2)高薪聘请专业人才,耗资百万。

但这2个方式只适合大佬级别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创业型公司想要完成技术研发难度更大。

4、竞争环境恶劣

其实,企业的创新或者研发的目的就是提高竞争力。

但农产品本身差异化小,从而导致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想要在竞争里分羹的手段就是价格。

此价格战意识已经被绝大部分农业经营者接纳,因此,即使想通过技术创新也会因资金受限而只能放弃。

同时,中国农业自身的竞争范围小也迫使技术创新和研发思维不积极。

但随着,这几年国外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农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加剧,技术与创新才被更多的企业重视。为什么呢?因为不创新就得死!

说到最后,技术是生产力!中国农业想要参与世界竞争,未来唯一依赖的就是技术。想要赢,就得转变思维!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