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5000年了,为什么不如美国农业200年?
种植
  
2020-02-10 15:43:16
[ 导读 ] 中国农业为何不如美国农业?请看这片文章!

到农村去吧,当个农业经理人,年入100万。

2019年,这似乎成为了一股新的时尚风潮。这股风从中国的西南,到华南,还一路刮到了东北。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

尤其是5个月前,国家把农业经理人列为了一个正式职业,和无人机驾驶员、人工智能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等高技术行业并驾齐驱。

网上更是掀起了一股高薪聘请农业经理人的风潮。

30万、40万,甚至年入百万...在如今这个年代,农业经理人这个职业,成为了活跃在田间的高薪白领。

不知道农业经理人,你一定不配谈农业。而一提起农业,还满眼都是老土的人,也一定out了。

01

一向被认为“土老帽”的农业,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火了呢?

知乎网友“人造海”如此说道,原来广西、云南这些地区搞走私,毒品木材是大头,因为利润高。但是这几年,大宗农产品走私兴起,东南亚的大米、蔗糖、橡胶、肉牛,纷纷进入国内,量多利足。

这件事情,没有说明农业开始火了,而是说明了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中国的农业相比较东南亚,已经没啥竞争力了。

而更早的时候,我们的农业更是被美国远远甩在了身后。

前段时间,我也写过另一篇文章,叫《抱歉,中国粮价没有飞涨,让很多人失望了》。那一场长达20年的粮食战争,我们的确打赢了,我们的粮价没有飞涨。

但不得不说,我们的确赢得异常艰难。我们也必须承认,美国是世界粮仓,我们的很多农产品都从美国进口。

而在那段时间里,人们也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的农业发展了5000年,为什么还不如美国的农业发展200年?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扎心对吧,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我们当然可以说美国地广人稀,而我们人多地少。我们也可以说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广袤的平原,而我们有各种丘陵山地。

这些当然都是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这些。

也许很多人都没意识到,看起来平平淡淡的播种收割,看起来没啥技术含量的农业,其实是一个高科技行业。这个行业涉及到化学、生物学、物理、市场营销等等。而且还需要大规模的资金。

在曾经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除草靠什么,靠人力,靠锄头,而欧美用现代化学技术发明了农药。

那时候我们施肥靠什么,靠人畜粪便,而欧美同样用现代化学技术,发明了肥力比我们强数倍的化肥。

再说说种子,我们姑且不说转基因到底好坏,这种生物技术发明的种子,的确产量更高,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如今,农药、化肥、种子,我们都学过来了,但我们的产量依然不高。为什么呢?

最近,我采访了全国各地的一些农业经理人和农民。今年,河南很多地方,高粱、小麦、玉米歉收,为什么呢?太干旱了。很多农民的庄家没种上,种上的也给旱死了。

这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面积。

而且不止是2019年,去年也是如此。一个农业大省的灾情,影响的可能是全国粮价。

也许大家都曾看过电影《1942》,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著名的1942中原大饥荒,就是因为干旱,导致千万人流离失所。人们吃草根,挖树皮,甚至人吃人,被饿死的不计其数。

7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会因为干旱而绝收。

同样地,我采访到的广东等地的农民,很多农作物也歉收。这一次不是因为干旱,而是雨下的太多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没错,我们说起来农业,都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尽管你一年辛苦到头劳作,有没有饭吃,还是要看老天爷。

而一个地方的灾情,影响到的是全国人民的生活。

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果价格飞涨,我们看着水果价格瞠目结舌,就是因为去年陕西等地的水果歉收了。物以稀为贵嘛,供不应求,自然涨价。

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也不是。

我们还拿美国农业举例,这是卫星拍到的美国的耕地。

大家可能很奇怪,为啥都是圆形,这样种其实是为了方便浇水。每块地的中间都是一个小水井,接上水管就可以浇一圈。这样干旱的问题就解决了。

再加上大型机械化耕种,美国平均每个农民可以管理上千亩土地。美国2%的人从事农业,养活了其余98%的人口,甚至还成了世界粮仓。

而在我们国家,你想这么浇地吗?别说那些设备你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一不小心就会浇到别人家的地里。机械化耕种吗?地块太小了,大的机械都进不去。

于是,截止2017年末,我们国家大陆乡村常住人口还有5.7亿,而乡村就业人口也还有3.5亿。

也就是说,我们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25%。但我们依然没有办法养活全国人民。

我不是要鼓吹美国,我也知道,我们的农业落后美国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我们人多地少,我们的地不好。

但一个核心原因是,小农经济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我们必须要承认,农业就是一个高科技产业,需要规模化经营,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来从事。

于是,农业经理人这个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02

什么样的人会去当农业经理人呢?

说实话,在采访之前,我以为会是种田能手。

采访之后我才发现,这里面确实有种田能手,但还有很多大学老师、媒体记者、计算机系研究生,甚至还有原本开公司的老板。

没错,就在我们大部分人在写字楼里,每月拿着几千或者刚刚过万的工资的时候,他们却抛下自己原本的工作,扎根到乡村去,成为了一位农业经理人。

进入这个行业各人有各人的理由,有人多年耕耘后年入数十万,也有人至今未有盈利,但热血犹在,依然坚持。

广东潮州人陈从良原本是一个高校老师,2010年,他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跑到英德去包了一个山头种红茶。

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喜欢喝茶。

到英德半个月后,他才敢跟父母打电话,说自己辞职了。

作为一个农民世家,他害怕父母骂他,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上大学,到头来还是回来当了一个农民。早知如此,当初为啥还要读大学呢?

同样是广东人的余啸天,则是因为不得不“继承家业”。

当年国企改制,他父亲不得不下岗创业。用自己在国企里积累的技术,选育全世界的种苗,最后培育出了脆甜的晶宝梨。

余啸天父亲和他培育的晶宝梨

从小和父母一起种梨,他甚至为此大学学了中小企业商品经营,毕业后放弃留校,回家种梨去了。

他不仅自己种,还带着家乡的农民种了两三千亩。

他们家培育出来梨苗给农户们种,他还在自家农场里开培训会,教那些农民科学施肥、病虫害技术等等。

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吴文旭,则是在同学的邀请下,去帮他打理1400亩的家庭农场。


他们好歹都还算是自愿的。真正“被迫”回家的,是四川崇州的陈琳。

2008年5.12地震的前一天,他父亲刚做完手术,这是一台持续了8小时的艰难手术。

在崇州老家陪外婆的陈琳,和父母被地震隔在了两地,她感到害怕又担心。

陈琳及家人

他们村还是地震的重灾区,地震后余震不断,作为支书的父亲不在,26岁的陈琳在第一时间就带领着村民救灾。

她把家里的帐篷都拿出来,分给村民们,嘱咐他们就睡在帐篷里,千万不要回家。通讯中断,他们就叫挨着的乡亲作转告。而后,家里的很多食物,她也拿出来给村民们一一分配。

安排好一切后,她告诉他们,大家好好照顾自己。然后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外婆,还有公司的保安,一起开车下山寻找父母。她实在是太担心父母了。

路上有石头,他们就下车搬开。道路中断后,他们就等着挖掘机修通。终于出了小山村,在医院见到父母后,她百感交集。

和父母短暂相处几天后,父亲却不得不回到山村。因为村里牵涉到震后救灾物资分配、灾后重建、险情勘察等种种问题。

但刚做完手术的父亲,实在是太虚弱了,陈琳不得不充当他的司机。

他帮着父亲一起每天分配救灾物资,到各家和地质灾害区去看情况。

下暴雨的时候,半夜还得陪父亲去看险情,有时候各处查看险情一待就是一夜,这样的状况整整持续了半年。

但陈琳也有她自己的工作,早在2000年,父母因为觉得要落叶归根,选择回到了老家。

回老家时,18岁的陈琳继承了家里的木材包装进出口生意,此后又开了五金店和汽车销售公司。

地震时,她一边安排工作一边每周回家三四次,帮父亲打理村里的事情。

恰逢2009年,国家政策提倡大家创办农业合作社,父亲也希望陈琳回到家乡。前面一年半的相处,也让陈琳对那些村民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她把汽车公司交给别人打理,回家正式搞起了农业合作社。


于千万人之中,他们成为了这一小撮最“不识时务”的人。从城市到农村,逆流而上,加入了农业的大军。

03


但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农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并不是谁都能做,任他们是大学生又何妨。

从来没有种过地的他们,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要带领农民做,他们就必须自己先搞懂,要不怎么说服农民。

他们请教村里的种田能手,把外面的专家请来村里讲课。甚至,到处跑着去听课。

广东的吴文旭,特地跑到华南农业大学去学习。那里教的知识专业又全面。

四川的陈琳,刚回去的时候,连一棵树要怎么种都不知道。

但是近10年来,她几乎参加了成都市的所有农业培训;看到农业技师,她就抓着农业技师问;认识了同行,她就找同行问。

四川省作为农业经理人最先行的省份,政府更是大力支持。尤其是四川崇州,政府经常安排导师去讲课,每次陈琳都去听。

从如何种下一棵树,到如何管理一块地,到如何管理一个合作社,到如何联系客户,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事无巨细他们都学会了。但工作依然很难开展。

因为他们,必须要教会农民所有这些事情。但农民还不一定听。

农民们大多按照自己的方法,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让他们改变,实在是太难了。你说你的是对的,那你得证明给我看啊,不然我怎么相信你。

信任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很多新方法,陈琳就在自己的园区先试,老百姓看她都在自己园区搞了,慢慢就有样学样。

陈琳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让农民看见实实在在的效益,他们才肯跟着你干。

如今陈琳带领的崇州市金凤山林地股份合作社,有万余亩土地,里面种有樱花、银杏、红叶桃等等。

他们用现代科学的方式统一管理:用微耕机翻地,用无人机施肥、灭虫,用先进的技术培育新品种。

以往人工做不均匀,而且几亩地都要花上几天的时间。

但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都可以打上200亩。

陈琳还找来公司投资。因为种的是经济林,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开始没有收益的时候,农民每年也会有2000元的保底分红,这几年慢慢涨到5000元。

大家的生活一点点好了起来。不得不说,陈琳所在的三郎镇,确实是一个好地方。

人们常说:“冬住三亚,夏住三郎。”每年炎炎夏日,源源不断的人到三郎去避暑。春天的时候,两万亩樱花基地的三郎,还会搞一场盛大的樱花节,有近10万人去观花。

既然来了,吃喝住一样都不能少吧。于是,陈琳率先带头搞起了民宿,她希望她能够带着村民致富和提高村民素养。

原本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陈琳手把手教农民种花、种树,造景等。

如今变成了这个美丽的森林自然教育环保产业园。

做不了这些,又下不了地的农民,陈琳也有办法。她在自己的民宿小院里开起了手工课堂。

她教他们在竹子上刻字,在石头上画画。

再把这些手工艺品收集起来,拿去卖钱,给他们贴补家用。虽然不大的年纪,但陈琳在村子里很受村民喜欢。

10年来,她从什么也不懂开始,一步步考取初级、中级农业经理人,如今已是部级农业经理人。基础工资再加上她管理的1万亩土地分红。每年年收入达到40万。

10年前,在成都光鲜亮丽开汽车公司的她,可能怎么也没想到,如今会成为一个每天下地种庄稼的农民。

其实,她当汽车销售公司老板,比当农业经理人赚得多多了。

我问她: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回到农村吗?

她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父母,我还是会选择回到农村,因为我爱这里,我的根在这里,这里才是我的家!

和19年前,她父母选择回老家时的理由,一模一样。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藏在所有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绪:留恋故土。

04

广东的吴文旭,当了农业经理人之后,带领农户改水稻为蔬菜。

因为在没办法规模作业的情况下,种水稻、小麦这样的主粮,能赚的钱实在是太少了。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按产600斤米算,一斤卖2元,一亩地也就是1200元,一年种两次,也就是2400元。就算全家种上6亩地,一年也才15000元毛收入。

再减去种子、化肥、农药,我们都不算人工,还剩多少呢?

该种蔬菜后,大家也有赚有亏,不过赚到的最起码多了。去年有家种蔬菜的,6亩地赚了5万块。比他之前翻了3倍。

在以前,这是他们不敢想象的。

一部分农民跟着种晶宝梨致富了,余啸天当然激动。

而最让种晶宝梨的余啸天骄傲而感动的,倒是村里的一个混混。

那个混混之前在村里游手好闲,还爱赌博,败光了家,村里人见人不爱。

有一天突然到他家去,他家人本以为是来闹事的,结果这个混混想种梨。

从他家拿了树苗,又一点点学技术。几年过去,如今这个混混竟成了村里的种梨好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抵是因为授人以渔可以给人持久的希望。

还有什么比能给人生的希望,更让人开心的呢?

辞去大学教师职位,到英德种茶的陈从良,种的是有机茶叶,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因,茶园虽然至今未有盈利,但他也一直在默默坚持着。

在这波农业经理人的浪潮中,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大学生,走入了农村去做农业经理人。

比如成都的农业经理人张仕伟,辞去老板当了农业经理人后,他种植的60亩猕猴桃,因为品质好,年毛收入突破了100万。同时,他还管理着一个拥有1300亩土地的农业合作社。

比如在黑龙江做农业经理人的姬常龙,他们合作的一块农田有万余亩。

他所在的公司找来农业院校和中科院地里遥感所合作,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把当地田地遥感影像拍下来,这就相当于给土壤和农作物拍了一张CT照片。

土壤的土质、农作物的长势、农作物倒伏、病虫害等情况,一下子全都有了。而且还能对灾害进行预测。

耕种全部采用大型联合机械,通过这样的高科技操作,7个人就可以管理万余亩农田。

当然,毕竟是做农业,从城里的Mary到村里的小丽,要真刀实枪的干,并不是谁都能坚持。

陈琳就见过不少冲着几十万年薪去农村,最后不得不打道回府的年轻人。网上也有不少控诉从事农业血泪史的人。

陈琳说如果不是真的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人,我劝你趁早别来,来了也要打道回府。

她虽这样说着,却还是流露出了无限担忧:农业是个高科技行业,可是如今农业经理人队伍里,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

如今同路人已经越来越多,但她希望有更多的高学历年轻人加入进来。

如今全国的农业经理人,全国还有百万的缺口。

不过,农业经理人真的多起来了,结果也是喜忧参半。

比如很多人就在担心,农业都现代化了,农民不就失业了吗?

在采访河南一位农民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问他怎么看?

他说确实会有这个问题,但是也没办法。

因为种地不赚钱,农民自己也确实搞不起来。

他告诉我,几年前国家号召搞农业合作社的时候,他们也搞过,但是失败了。

他们那会儿种的是核桃,大老远跑到河北拉回来了种苗,10块钱一课,分到各家一棵一棵苗种上。

但是没钱搞水利设施,也没有专家指导,最后核桃苗旱死的旱死,病死的病死,已经不成气候了。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合作社就只能是一个摆设。

他也曾养过猪,养了近百头,但是前几年猪瘟,一下子死了好几十头。再加上猪价跌到了最低点,全赔了。

他家欠下的债,至今都没有还上。

看到今天全国生猪价格的新闻,我没忍心发给他。

他说平时种小麦玉米大豆,就算再好的地,一亩净收入也就四五百,差点的地,能不亏本就不错了。

如今村里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有些地都荒着了。

听到陈琳合作社里的农民,每年靠入股的地,能拿到几千元分红。

他说:是比自己种少点,但是你没下力气嘛,也不错了。

但是他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到他们那儿去流转土地的,给的价格太低了,一亩地承包30年,只给几百块钱。

他了解到的最高的,3亩地给了5000块,承包30年。也就是说55元/亩每年,这已经是最多的了。

而国家的要求是,不低于农民直接经营的纯收入。

“这叫人怎么生活嘛,国家政策是好的,但是他们根本不按国家的政策来,瞎搞嘛。”这是他的原话。

更让他生气的是,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想搞农业,而是想套取国家的政策资金。资金到手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地就长出一人高的草,荒着了。

但是像陈琳这样真正干实事的农业经理人来村里,他还是欢迎的。

他说这两年国家给在外地打工的人,每人奖励1000块。他能够感受到,国家在鼓励他们走出农村。

国家要现代化嘛,农业也得现代化,就像美国那样。

他们农民也不想做拖后腿的人。

尾声

网上有个网友如此说道,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说三农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不是三农有问题,而是,我们在现代化的路上,把农业抛下了。

几十年来,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我们的工业和科技,很多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由于种种原因,唯独我们的农业还停留在几十,甚至几百几千年前。

于是,它似乎成为了国家的累赘。

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它原本可以成为国家经济的强劲动力,像我们的现代化工业一样光鲜亮丽。

而这其实是全国所有人民的期望,也包括田间地头的农民。

看着这些忙碌在农田里,干劲十足的年轻CEO们,我突然意识到,这迟到的一天,似乎正在万众瞩目中,姗姗而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