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地不易,农业发展遭遇瓶颈,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成为当前大事
种植
  
2020-04-22 11:28:18
[ 导读 ] 中国“三农”的现状和困境。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大而言之,是为中国,希望中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更应是一个农业强国。小而言之,是为自己,国家的农业政策对路了,农业发达了,就会成就一个相得益彰的发展环境,也可以避免少走些弯路

中国“三农”的现状和困境

“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这是不争的事实。

“千军万马奔他乡,万户萧疏鬼唱歌”这是当下部分农村常见的场景。

“三量齐增”的困境,中国粮食出现了生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

“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尴尬。因为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粮棉油糖等进口不断增加,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和“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现象。

“三不得利”,农户穷,种粮食不值钱,种经济作物经常找不到销路,甚至烂在地里,生活水平在贫困与温饱之间徘徊,其一不得利也;大户苦,国家政策扶持不到位,土地流转不仅成本高,还难以成片,难以长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破产跑路的比比皆是,其二不得利也;国家冤,国家每年都化了大把的银子,用以调动农民、大户种粮的积极性,可事与愿违,土地荒芜越来越严重,国家粮食安全依然得不到保障,其三不得利也。

农产品价格政策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为了弥补农民的种粮成本、保护农民的积极性,需要继续提高政策性收储价格;另一方面,如果继续提高政策性收储价格,则会进一步加大进口压力,同时收储企业难于实行顺价销售,导致库存积压,财政压力不断增加。

岌岌可危的“耕地红线”,中国划定18亿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可事实上农业耕地不断被侵占,建筑用地、观光农业、经济作物及苗木种植大面积增加等,最为严重的是触目惊心的土地荒芜,让这根高度敏感的“红线”形同虚设。

“后打工族”的后顾之忧。“后打工族”是指由于年龄、身体、技能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返回家乡重新务农的农民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的生存状态关乎和谐社会的进程和中国现代化的质量。当一些80后、90后农民工拖着拉杆箱,哼着网络歌曲三三两两进城寻梦时,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工正陆陆续续扛着标志性的蛇皮袋卸甲归田。但这绝不是荣归故里,更不是衣锦还乡,而是一种苦涩的选择,一种无奈的回归。随着城市化节奏的减慢,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智能设备投入使用,城市用工量逐步减少,返乡农民工将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有一个叫“梦回大唐”的网友发表了一篇《中国农村惊现战时凄凉景象》的文章。不管你信不信,在我们中国广大农村,起码在部分地区的农村,目前已经出现一种非常特别的景象——战时景象(或称战争状态)。作者亲眼看到并体验过这种景象,世界知名经济学家也在中国农村看到了这种景象并为之震惊。

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儿童留守在农村;空旷的田野里,畜少人稀,土地荒芜;村庄之内,十室九空,清冷凄凉……

史无前例且世界独一无二的特例是,正在进行和平建设的中国,许多农村却出现了这种战时景象、战争状态!

作者老家所在的村(过去的生产大队)的250余口水塘,曾是蓄水、养鱼、浇园、保稻田的主要命脉,现在竟然全部被淤积垮坝而无人修复。有位亲戚告诉他,别说修塘了,现在谁家死了人都很难找人抬出去。

某年8月,国际经济研究局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院长杰夫瑞.萨克斯教授一行开始中国扶贫之旅,来到宁夏农村调研。令他吃惊的是,这里的农民仍然十分贫穷,村子里也没有文化卫生服务设施。他特别感到震憾的是,在一些农村,出现了只在战争年代才会发生的情景:村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贫穷落后,外出打工的男人大都和家里失去了联系。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的扶贫顾问,他在宁夏与安南进行了通话,并提到了他的惊人发现。

寒鸦飞数点,污水绕孤村,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它是和平时期没有战争的战时景象,所以它才最具有可悲的“中国特色”!

再来说说我们湖北老家吧,有一位记者一度对随州偏远的乡村进行了采访,尽管随州离我们老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他所描述的情况与我们那里的情况相差无几,下面听听他的讲述。

1、土地抛荒严重。走访村十多户人家仅两户种地,大片农田废置。在农村田头,笔者看到淡淡的绿,反衬着大片摞荒的田。少量在家务农的留守农民挑肥减瘦,选择性耕种,本来田就不多的丘陵地带成为癞痢头。再过五年到十年,村剩下的五成田也会被抛荒。毕竟,老年人想种也种不动了,年轻人也不会回乡种地了。

2、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多,不见年轻人即使是要过年了也一样,因为很多人还在往回赶。老人们很多都是鳏寡孤独,无人照顾,他们很多人除了生存,没有任何的生活需求,更谈不上生活质量。

3种田亏本,打工赚钱。种田一家两口忙一年,收入约万元,打工两人多达十多万。如果田少,不种经济作物,不养殖,没有规模,算成本,种田还亏本。

4、环境问题。农村垃圾污源无人治理。村民告诉我,一是钱无人出,没人干;再就是没地方放垃圾;三是没有养成习惯。

5、水问题严重。堰塘全部干涸,村中无水源,吃自来水。原因是多年没下足够多的雨。下了雨,出因堰塘夫修而无法贮备。

造成中国农业困境的主要原因

中国农业为啥出现这样的困境,中国农村、中国农民为啥落后贫穷,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时代背景,就不难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之前,先后经历长时间艰苦卓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争意味着破坏和摧毁。新中国诞生之后,在建国初期曾经有过那么一段美好的注重休养生息的快速发展阶段,可惜被“超英赶美”的“大跃进”以及后来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所终结,国民经济遭受重创。总之,在改革开放之前,在一个整体贫穷的国度里,农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农村农民也就不可能富裕。

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施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和农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农民很快富裕起来,其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后来国家实施了“市场经济”,严格的讲,是不完全市场经济,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说的“二元经济结构”,对“三农”而言,显然就是坑爹的剥削和掠夺政策——人为地控制着农产品的价格,却不控制农业生产资料——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具的价格,即便是后来有一些补贴政策,也是抱走农民的西瓜,扔给农民芝麻。这样一来,中国农业越来越被所谓“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远远甩在后面,成为了中国经济的“负担”和“短板”。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为了保护中国当时还很脆弱的汽车等工业产业,中国农业又一次成了牺牲品,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明显低于工业产品,这也是目前中国难以抗拒进口粮食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国家没有发现中国农业存在严重问题,个人感觉不太客观;说国家不重视农业更有失公允,国家每年的第一号文件开篇就讲农业就是很好的证明,采取粮食托底收购政策也是为了平衡国际粮食对国内粮食的冲击,以达到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之目的。

除了上面历史及主客观原因,李思进在《国农村贫困落后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也中国现状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就是土地人均占有制,使农民又继承了小农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工业经济相比,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自救能力极强,但发展后劲不足。在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非常薄弱、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的历史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城市改革的展开和进一步深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繁荣景象一去不复返,很快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随之产生并越来越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在经济需要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农村经济体制弊端就显现出来。

一是大量劳动力依附相对较少的土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结果是:只求温饱,难求富裕。由于城乡经济的巨大落差,这里的“温饱”其实就是“贫穷”。

二是地块零碎,影响先进农业机械、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我国农村很多地区田间作业只能继续停留在人畜劳作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层次上,维持低水平的简单再生产。而其它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都很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也很高。

三是专业化程度低不仅农业的专业化程度低,而且使农村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绝大多数都成为以单户经营为主、分散的农户兼业行为,不能产生分工合作的集体效益,进入市场的主要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或只经过了初级加工的低价位农产品。

所有这些,造成我国农村每个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受到限制,农民生产的产品数量少、创造的价值就少,从事农业生产的效益低,收入就难以提高,因而农民越来越穷,农村越来越落后。

来源:农业大实话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