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解读】柯炳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广东实践”
种植
  
2022-08-04 21:08:58
[ 导读 ]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广东实践”。

近年来,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广东农产品品牌推广屡屡创新破圈。作为服务全省第一个功能性产业园,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简称“文化产业园”)以文化为支点聚力乡村振兴,以“产业+文化+传媒+N”推动传统农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品牌打造,很重要的就是卖得好,文化产业园尤其做得好的是宣传推广,在品牌打造上,文化产业园大有可为。”7月29日,在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现象价值研讨会暨2022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年会上,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如是评价。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

以下是柯炳生的口述: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活动。每到广东来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为了准备这个会,我看了大量的资料,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同志给我发了好几百页的资料,受益匪浅。我将其归纳为:两重目标,两种创新,两个作用。

第一是两重目标。

我们讲要高质高效推进各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其实是两件事。首先,产品质量要高,这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其次,高效就是经济效益要高,这是生产者的要求。为什么要高质?在过去的43年中,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7%左右,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到吃得更好,还要吃得好看、有营养等。

现在我们的主粮消费越来越少,但要求越来越高,瓜果的消费数量、质量都在提高。我国大米进口那么多,国家仓库里面大量的库存全是稻谷,但市场上还是大量进口大米,因为进口的大米质量好。水果增长幅度也很快,不到20年时间翻了一倍,但水果进出口也很多,因为进口的水果质量高。小麦、大米、水果,至少这三种产品我们大量进口,不是因为国内不足,而是因为进口的产品质量更好。

高效农业,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就要求得质量好。光种得好,卖得不好,生产者就会没有生产积极性。文化产业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帮助农业生产者卖得好,这点很重要。

第二是两种创新。

要实现高效发展,一个是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高品质、高质量;第二是组织创新,我们生产规模太小了,规模限制了很多先进技术的使用。此外还有其他各种问题。

技术创新说到底是三件事: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技术创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要为老百姓、生产者产生效益。

科技服务的渠道也很多,例如中国科协下面的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我们在大力推广一件事:科技小院。现在广东省也有了,到目前为止有34个,其中有一个是从化水稻科技小院。承担小院的高校,不全是省内高校,有省外高校,但绝大部分是省内高校,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是现代技术创新的源头,现在更要求是国际领先的技术。

另一个是组织创新,组织的目的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实践来说,养殖业和种植业等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方式,包括水果、蔬菜,大型作物等可能是“公司+合作社”,因为种植规模太小了,公司没有办法直接对接农户,所以一定想办法找到合作社,通常可以村为单位。

第三是两个作用。

两个作用很重要,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没有市场肯定不行,但光靠市场也肯定不行。

对产业发展来说,政府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在全国领先,我们不仅只是“一县一业”,也可以“一县多业”。像丝苗米产业园在广东就有37个,除了省级之外还包括各市级。种得好和卖得好的融合,就是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融合——省级政府大作为,市县组织实施,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承接执行。还有像梅州市大埔县省级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能把蜜柚卖到2-4元/斤,这对农产品来说是一种保护,我觉得非常好。

再说回文化产业园,我觉得非常好。

我们做品牌打造,很重要的就是卖得好。文化产业园尤其做得好的是宣传推广。很多地方都想着去注册地标产品,以为有了地标产品就是有了品牌。但真正的品牌是做出来的,不把产品做响,单单申请了也是做不成品牌。但反过来说,品牌做大了之后是一定要申请地标,因为这起到保护品牌的作用。所以宣传工作很重要,在品牌打造上,文化产业园大有可为。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要注册打造“岭南丝苗米”这个公用品牌。

现在市场上的丝苗米价格从3元/斤到10元/斤都有,还有进口的泰国米,我们面临着不同的丝苗米企业品牌。在广东,增城丝苗米是比较有名的,但即便增城丝苗米之间价格差异也很大,消费者不知道该买谁的,也不知道不同价格之间的丝苗米有什么区别。丝苗米现状是多、小、杂、乱,只有品牌才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和购买力。

更重要的是,这37个产业园将来会形成内卷的。如果每一个产业园都需要宣发,那要怎么样为它们排序?很为难的。你告诉我都一样好吗?还是都一样不好?所以要形成合力,打造一个品牌,产品一定要分级,用顶级产品来打品牌。我们有生产基地,有功能园区,还有科技小院。但前提是,打品牌的产品一定是质量第一,以质量为前提。

具体推进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授权模式,就是肯德基模式,用统一的丝苗米质量标准,只要达到顶级标准的产品,都可以授权使用“岭南丝苗米”品牌,统一指导性价格。第二是合作社模式,就像新奇士模式,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宣传推广。

现在大米的品种特别多,我们唯一叫得响的就是五常大米,其实其产区周边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大米,但不是所有大米都能用五常大米的品牌。现在广东有种得好的丝苗米产业园,也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品牌打造好了,如700万亩的话每斤大米能增值1块钱,那就是百亿级的产量,也是百亿级的增收。

当这个模式建立以后,对菠萝、荔枝等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果广东愿意做这些事情的话,我们刚刚成立了农业市场与品牌专委会,我们愿意作贡献,我们愿意参与。

来源:南方农村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