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今年温江的蒜薹上市啦!又嫩又脆,巴适得很。”日前,位于四川成都平原温江区永宁镇杏林社区的乡村田野到处一派忙碌景象,采收蒜薹、上秤称重、收购装车……蒜薹香味在空气中弥漫。
随着温江蒜薹进入采收季节,连日来,温江蒜农都忙碌在蒜田里和小路边,拉蒜薹的摩托车和汽车来回穿梭在机耕道上,蒜薹收购商纷至沓来,一车车鲜香的温江蒜薹从此发往成都的大小市场,乃至湖北、贵州、陕西、河南等全国各地,一曲“稻蒜轮作千斤粮万元钱”的乡村振兴交响曲奏响在温江乡村田野。
近年来,温江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扎实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稻蒜轮作生产模式,优化拓展农业全产业链条,有效实现首保“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稻蒜轮作生产模式,优化拓展农业全产业链条,有效实现首保“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稻蒜轮作面积1.5万亩
打造“天府粮仓”的美丽画卷
根据温江耕地整体规模小、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分布零散等严重制约了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际,温江区委提出“创新开放三产共兴”发展思路,着力聚焦提高亩均产量、追求质量优势,坚持补短板、夯基础,不断做优做强温江稻蒜现代农业园区等产业载体,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重点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等工程,加快农村区域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数字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广无人智慧农场应用等先进新技术,园区农业综合信息化水平超过70%。目前,温江稻蒜轮作面积1.5万亩,年产蒜薹560万公斤,蒜头1120万公斤,亩均综合收入最高可达1.5万元/亩,铺展开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美丽画卷,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温江样板。
科技赋能产业强
助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蒜薹亩产在800-850斤左右,比去年增产100-200斤,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科技助力的结果”。成都市温江区大蒜协会会长祝玉成坦言。
近年来,温江区充分整合区域内科研院所资源力量,深入推动与川农大、成都农林科学院、省种业集团等合作,推进“百亩优质稻蒜轮作示范项目”、“五新”数字农场、“川农牛”科创农庄等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农业科技试验区;利用区块链技术和CNG农业公链平台,聚力开展“温江大蒜”种源保护、良种选育、种苗等级与品质鉴定以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已与相关高校院所合作开展优质水稻、大蒜品种试验示范新优品种200个以上。积极发挥区大蒜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大力推广红七星大蒜种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绿色生产水平,也为蒜薹的增产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
温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秀蓉说,该区加强大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大蒜质量管控,深入推进大蒜产地准出制度、产地标识制度,认真抓好大蒜生产春季田管和蒜薹农残快检抽查,出薹期间组织技术专家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种植培训,提高大蒜和蒜薹的品质产量,营销提升温江“红七星”大蒜知名度,做好蒜苔采收上市指导服务,确保蒜薹销售价格稳中有升。
与此同时,温江区还大力延展产业链条,塑造温江稻蒜品牌。丰富完善黑蒜等大蒜深加工产品种类,延伸农产品供应链条。开展温江大蒜产品品牌推广、电商营销,全方位拓展产销对接模式。稻蒜轮作园区品牌农产品产量占比达85%,助推温江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路。
稻蒜轮作农民富
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今年蒜薹采摘早,收益好,市场收购价在22元每公斤。”在八角社区的蒜田里,忙碌着的村民李军欣喜地告诉记者,他家从3月7日开始打蒜薹,连续采摘两天,已经卖出500多公斤蒜薹,收益十分可观。蒜农王代勇高兴得合不拢嘴:“一天打了1000多公斤,卖了2万多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近段时间,温江区的乡村田野里村民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杏林社区的蒜农李光全说,他家地里的蒜薹可产2000多公斤,今年仅此一项就能为他家带来几万元的收入。
除了蒜农,蒜薹代购商朱红云这段时间每天成了温江的常客,他说在收购蒜薹的季节,他每天要收购5万多公斤。
温江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大蒜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有“中国十大蒜乡之一”的美誉,2006年温江大蒜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中“红七星大蒜”尤为出名。万春镇和永宁街道是温江大蒜的主产区。
据了解,温江区红七星大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左右,蒜薹按每亩产400公斤,预计今年蒜薹产量在1200万斤以上,再加上蒜头收入,种植大蒜的产值4500万元以上。大蒜种植产业成为助力温江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数据还显示,一季水稻一季大蒜的轮作方式,让园区每年每亩耕地可产出600公斤大米、400公斤蒜薹和800公斤大蒜,每亩综合收入最高可达1.5万元,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书写了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户持续增收的温江新华章。
相关文章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下的智慧农机:农业机器人..
【政策解读】标准|休闲农庄建设规范(农业行业标..
【农业机器人】这款农业机器人亮相央视!1台顶6..
案例剖析!“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方法可..
【生物育种】2025-2030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深度调..
中国移动亮相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赵春江院士:数智技术促进养殖业高..
赋能农业科技!北京市政协智慧农业委员工作室正..
【乡村振兴政策】2025 年:农业农村振兴新征程,..
【世界农业案例】日本Teikei模式的生存之道!..
2025农业迈入AI元年,或将引爆农业新一轮变革..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模式与对策..
农村电商:进入3.0时代,不是建群而是建网!..
【农场经营】休闲农场和村集体,如何打破“单打..
【世界农业案例】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其经验借鉴..
产学研用新范式:中国农大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与..
【县域经济】2025年壮大县域经济怎么干..
乡村振兴多元产业发展23种模式与实施建议..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高质量农业势在必行!未来农业发展模式有哪些?..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
恭喜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
【农业案例】农业创业中的5个坑,农民看过后,选..
农村电商仅剩下农产品直播,未来还将如何发展..
新年特刊!100多个特色农场的经典案例,都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