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康养+有机种植”发展模式成为新风口
种植
  
2025-09-06 17:28:14
[ 导读 ] “乡村旅游+康养+有机种植”发展模式成为新风口。

当城市人对“从田间到餐桌”的健康饮食需求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相遇,一个以乡村旅游、康养和有机种植为核心的休闲农业运营模式应运而生。

该模式重在打造 “生态养眼、饮食养身、文化养心” 沉浸式康养体验,将土地的馈赠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的生活方式革命。既顺应老龄化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又为乡村产业升级开辟新路径。

01

“农业生态+康养需求”协同共生

生态价值转化

1.自然疗愈功能

农业生态环境(如森林氧吧、田园景观)具有减压、舒缓神经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田园环境中停留 2 小时以上,人体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可下降 15%-20%,心率变异性(HRV)提升 10%-15%,显示出显著的放松效果。

2.负氧离子经济

规模化农田、林地可产生大量负氧离子(如每立方厘米超 5000 个),达到 “森林浴场” 标准,成为康养度假的核心吸引力(如浙江安吉竹林负氧离子浓度达 1.5 万个 /cm³,吸引 “洗肺” 游客年均增长 25%)。

健康饮食供给

1.有机食材优势

康养度假基地可直接提供新鲜有机蔬菜、水果、谷物,避免加工食品添加剂风险。如某康养农场实现 “从菜园到餐桌” 24 小时直达,食材农残检测合格率达 100%。

2.食疗体系构建

结合中医理论开发 “二十四节气养生餐”,如春季主推菠菜猪肝汤(养肝明目)、夏季推出苦瓜薏米粥(清热祛湿),餐饮收入占康养项目营收 30% 以上。

文化心理疗愈

1.农耕文化疗愈

参与播种、采摘等农事活动可缓解焦虑,提升心理幸福感。日本 “农业疗法” 研究显示,每周 2 次、每次 3 小时的农事体验,持续 8 周可使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率达 65%。

2.乡村生活方式重塑

远离城市喧嚣,体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田园生活,帮助都市人重建作息规律(如某康养基地通过农耕作息管理,使 80% 入住者恢复正常睡眠节律)。

02

三大核心场景创新

01、田园康养社区模式

居住空间:低密度田园别墅 / 民宿,配备空气净化系统、地暖等适老化设施。

养生设施:中医理疗馆、瑜伽冥想室、食疗餐厅。

农业体验:专属菜园认养、香草采摘。

客群定位:中高端银发族(60-75 岁)、都市亚健康人群(30-50 岁)。

02、森林康养基地模式

森林疗愈项目:森林漫步、森林浴、自然冥想引导。

农业融合体验:林下种植药食同源植物,开发采摘 + 加工体验。

科普教育:设置植物认知步道、生态监测站。

客群定位:家庭康养、企业健康管理团队。

03、中国农业康养模式

中医农业种植:采用中药渣施肥、艾草驱虫等技术,打造 “无抗农业” 基地。

康养服务:艾灸、推拿、药浴等中医理疗,结合农业劳动(如采收艾草、晾晒药材)。

产品开发:艾草香囊、石斛花茶、药膳汤包等衍生产品。

客群定位:慢性病调理人群(如三高、失眠患者)、中医药文化爱好者。

03

典型案例展示

01、四川成都多利桃花源

1.融合模式

作为农业与康养、文旅融合的范例,多利桃花源打造了集有机农业、田园度假、养生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农业:规划大片有机农田与果园,采用生态循环的种植养殖模式,为后续产业提供绿色食材。

文旅:以川西民居风格建造特色民宿、度假酒店,还原乡村诗意生活场景,游客能漫步田园小径,欣赏四季变换的风光。

康养:配套高端体检中心、中医养生馆,依据个人健康状况定制食疗、理疗方案,融入太极、瑜伽课程助身心放松。

教育:开设农耕体验课堂,亲子家庭、中小学生团体在此学习农作物知识,参与播种收割,传承农耕文化。

2.成效

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周末度假、候鸟式养老,每逢节假日,民宿一房难求,带动周边农产品热销,实现田园生活体验、健康养生、农业知识科普的协同发展,提升土地附加值与村民收入。

02、山东寿光蔬菜小镇

1.融合模式

寿光作为 “中国蔬菜之乡”,蔬菜小镇深挖蔬菜产业优势。

教育:依托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建设蔬菜科普馆、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面向全球农业从业者、学生科普蔬菜种植史、现代温室技术,传授种植实操技能。

文旅:开发蔬菜观光工厂,游客行走在高科技温室间,观赏各类奇异蔬菜品种,体验蔬菜采摘、创意盆栽制作。

康养:利用蔬菜营养研发养生蔬菜汁、食疗套餐,还结合寿光温泉资源,配套温泉养生馆,将蔬菜养生与温泉疗养融合。

2.成效

巩固寿光蔬菜产业地位,吸引国内外游客学习取经,拉动旅游消费,为当地菜农开拓新业务方向,如蔬菜采摘体验、科普讲解服务,让蔬菜产业价值链条更长更丰富。

通过 “农业生态筑基、健康养生铸魂、体验创新驱动”,该模式将成为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结合点,推动 “绿水青山” 向 “健康财富” 的可持续转化。

文字来源: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