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模式】为啥不能光发展地头农业?
乡村振兴
  
2022-02-23 21:33:52
[ 导读 ] 为啥不能光发展地头农业?

农民很难只靠地头农业实现乡村振兴。这个问题其实是算账问题,狭义的农业产业占GDP约在7%-8%,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农业产业链是这个规模的多少倍?在美国是10倍,下沉到乡村的部分保守说有3倍;国内的农业产业链很多产业环节上浮在城市,下沉市镇的程度比较低。

农业产业链上的产业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提供、农业技术开发应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流通、金融保险、农产品加工等,都是农业产业链上不同的产业分支。

在党国英教授看来。农业产业链某些环节下沉到市镇,加上其他关联产业,足以支撑一个市镇的繁荣。在这个过程,农民收入增长也会不断加深对农业产业链价值的分享。

他说,连续100平方公里以上区域,如果人口总规模小于3万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慎重。人口密度更大的乡村区域,要重视区域中的市镇建设,使其成为辐射周边农业区的中心。在投入方式上也有深化改革的必要,比如能不能树立大农政概念、能不能使“增减挂钩”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市镇建设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

何为乡土品牌“六找”?

第一,找头部企业,针对县域农产品中的几个头部产业实施“1+N”的产业化再造,由龙头企业牵头进行系统化谋划。

第二,找配套雁阵。通过“1+N”产业化再造,过于分散凌乱的产业结构,再造成具备核心功能的“1”和多个规范又经营灵活的“N”。

第三,找合作组织,主要找合作社,一块要把基地建好,以基地为主阵地、园区为主战场、龙头为主力军、科技为主动力、融合为主路径、品牌为主方向,尤其是重点培育村集体经济成为“N”,助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第四,找全产业链。再造后的产业是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产业生态:成规模、有标准、并且形成不断提质升级的机制。

第五,找引爆点,就是IP原创知识产权故事的植入,用文化之美、生态之美为产品赋能,消费者就愿意掏出出品牌溢价,一分钟看上,一刻钟赖上,一辈子爱上。

第六,找数字支撑,通过品牌化标准化,产出品质升级、产品标准、可追溯、可监控、有品牌价值的“商品”(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蝶变)。最后,通过优秀的渠道对接和营销整合 ,实现生产端与线上线下渠道的直接对接,各类渠道商和大型零售商实现基地直采,为订单农业奠定基础,同时也实现了农品升级服务的闭环。

何为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

"1"即一个大数据,委托相关公司研发"供销大数据"软件,以大数据指导生产指导销售提供量化判断依据。

"2"即"拓展销区市场,完善产区市场"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销区市场主要销售渠道的开发,根据不同渠道采购需求,扶持产地市场主体通过产品分级、品控、包装、物流等体系建设,做好采购服务。

"2"即成立销售联盟,组织销区采购商队伍、培养产区经纪人队伍两支队伍。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全国各地超过13个省(区、市)的采购队伍,成立了采购商联盟。在此基础上,县镇村推出优质供应商(种植户),向产地经纪人开展培训工作,通过现场销售渠道讲解、采购商采购标准分享等,培养产地经纪人市场意识,成立销售联盟,组织广大采购商进行对接。

"2"即"采购商走进产地""产品走进大市场"两场活动。通过组织"引进来,走出去"活动,将采购商带到产地,再将产品推往市场。

"1"即实现一揽子目标。实现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等

乡村产业如何摆脱“鲍莫尔病”?

经济学家鲍莫尔认为,乡村有所谓技术影响强的“进步部门”,是指那些可以应用先进技术设备、能大规模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制造业部门。而非进步部门,则主要指一些服务业。到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劳动力不断从进步部门向非进步部门转移,整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变为零,这就是著名的鲍莫尔成本病与增长病,简称“鲍莫尔病”。

破解鲍莫尔病的办法就是传统产业把现代产业要素融合进来!乡村传统资源与现代要素的再融合。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是对现代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顺应。只有引入现代的理念、科技和元素,乡村产业发展才能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如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就需要引入现代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引入城市的生活方式,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有更加舒适的体验。浙江德清莫干山的“洋家乐”正是引入了国外先进的生活艺术,才打造了高端的乡村休闲产业;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则需要引入现代艺术和美学元素,才能让产品给消费者更多的精神化享受。因此,发展乡村产业,要在立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把乡村传统资源与各种现代要素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乡村资源价值

为何说乡村振兴不是让所有村庄都振兴?

城镇化的发展有少部分村庄的消失也是必然的。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任务,就是要防范人口、产业、财力空心化的现象,尤其是要重视劳力与人才资源的稳定,出台吸引劳力与人才资源回流返乡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要通过扶持有竞争力、就业容纳力的产业来引导回流;要通过相应的政策扶持与创业环境的改善,鼓励支持青年人回乡创业;欢迎乡贤人士返乡投资兴业;扶持乡村能人在地创业。

要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增强双带能力,重视保留与壮大集体经济,注重建立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关联机制,让农民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留得住,能致富,成为乡村建设主体与最大受益者。

为何说河南新乡的加工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头?

一路看来,河南新乡的农产品加工业厉害了,他们把田间地头打造成“原料车间”,把加工流水线打造成“观光工厂”,把体验店打造成“现场制作”“线上销售”,农民就业就可以从农业单项种养环节向更多领域就业增收拓展,从原料供应者向土地流转者、分红者、股东、雇员等多重身份拓展。目前参与加工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他农民一般高30%以上。

河南新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喂路径。大家知道,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农业强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经济体积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农民参与数多、居民受益面广,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一方面,通过加工引入现代理念。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工业化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导入乡村,除了引导农户“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外,还可以促进农业技术装备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实现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

另一方面,通过加工引入现代要素。农产品加工业门类广、链条长,势必引导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下沉,促进生产与加工、产地与销区、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让产加销、农文旅在县域内无缝对接、顺畅衔接,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引擎”,做大做强县域内需战略支点

为何说解决矛盾与问题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换位?

人总免不了会与人发生摩擦,与别人意见相左。怎样站在别人位置上看待、思考问题,化解矛盾。

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各不相通。”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森林里住着对互相看不惯的冤家,燕子和蝙蝠。燕子觉得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则意味着傍晚;蝙蝠却认为,太阳落山后,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两者为此争论不休。

路过的猫头鹰,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你俩生活作息完全相反,怎么可能得出一样的观点呢?”

人与人之间,往往存在出身、年龄、身份、经历、认知等差异。

很多偏见与隔阂的产生,往往都是源于我们站位不同。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容易瞧对方各种不顺眼。

世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只是片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无法解决矛盾。

人若总想着改变别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会加剧现存的问题,恶化彼此矛盾。

佛家讲:“改变自己就是佛,改变别人就是魔。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容易解决问题。

换位思考,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既是考虑他人,也是解脱自己。

要站到别人的位置上,去理解对方的立场与局限。

真正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因为他们知道人人都有问题。理解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总能第一时间找到矛盾的根源。

那些拥有高情商的人,总善于洞察人性,把一切化繁为简。

换位,是情商与智商的融合,能让人生顺风顺水。

人心相互,懂得换位思考,更容易双赢。

一个人经历得越多,内心就越通透,也就越懂得包容和接纳别人。

有句话说得好:

倘若有一天,那些曾经看不惯的人或事,开始变得云淡风轻,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不用怀疑,那是因为你自己正在走向成熟。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