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小黑板|都市农业:9大切入点,你不得不知!
休闲农业
   兰溪
2018-01-31 09:25:45
[ 导读 ] 都市农业,中国还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面对,未来我们要如何思考。今天,农业君(公众号:nyguancha)帮助各位农业老板们梳理一下关于“都市农业”干货和知识。

都市农业,中国还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面对,未来我们要如何思考。

今天,农业君(公众号:nyguancha)帮助各位农业老板们梳理一下关于“都市农业”干货和知识。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其中,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9大类型

1、农业公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建设,利用农业生产基地来吸引市民游览,主要是供观赏和旅游,面积比较大。一般选择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农产品种类而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农业公园分专业性农业公园和综合性农业公园。

2、观光农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开放农业园地,让市民观赏,采摘或购置。有的主要是供观尝农村景观或生产过程,有的可以购买新鲜产品(如花卉),有的还可以参加采摘果实。有的农户开放自家的花卉种植温室,有的观光农园集中区建立了展览室,让游人在观赏之余还能增长知识。

3、市民农园。这种类型特点是,让没有土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农地,直接参与农业植栽,亲身体验农业劳动过程。市民家园一般设在市区较近、交通、停车都便利的地方。农园经营者把整个园地划分若干块,分别租给不同的市民,供他们进行耕作体验,有的可以解决一些吃菜或就业问题。

4、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休闲农业区,以吸引旅客住宿为特点。农场以生产果、菜、茶等农作物为主,经过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农场原有的多种自然景观资源,如溪流、山坡、水塘,以及植物、动物、昆虫,引进一些游乐项目,开发为休闲农场(或度假农庄),把市民的观赏景观、采摘果实、体验耕作、住宿餐钦和娱乐等多种活动结合在一起,适应他们度假游乐的需要。如日本的“民宿农场”,澳大利亚的“度假休闲农场”。

5、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农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北京的少儿农庄。

6、高科技农业园区。这是采用新技术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推广、功能等于一体,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这些园区有的可以对外开放,接受游人的观尝,有的属于封闭型,不接待游客。

7、森林公园。这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在适当位置建设狩猎场、游泳池、垂钧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署、科学孝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8、民俗观光园。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稍加整修提供可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居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

9、民宿农庄。主要是为已退休或将退休的城里人租住农村房屋,迁居农家。这些人中有教授、导演、设计师、工程师等,他们在城里均有较好的楼房,但非常向往农村的风光,游览田园景观,希望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挑园式生活。

4大国际都市农业成功案例

1、美洲模式—以生产和经济功能为主

以美国的市民农园为该模式的代表。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农园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

目前,美国都市农业占总面积的10%,其价值占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市民农园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品供给,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2、欧洲模式—以生态和社会功能为主

以欧洲城市最典型,如英国的森林城市,德国的田园化城市等,由于经济发达和文化传统等原因,更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比如,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实现蔬菜生产自给自足。后来,市民农园的土地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另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政府不干涉市民种什么、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这是与美国市民农园的主要区别之一。承租人中途可以退出或转让。目前,德国市民农园的承租者达83万人,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

3、亚洲模式—以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为主

近年来,日本都市农业由经济功能转向社会、生态兼顾的变化,注重农业与旅游的结合,设立菜、稻、果、树等众多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走设施农业之路生产四季所需的无公害农产品;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

比如,新加坡的都市农业既有生产功能,也有供市民参观、学习、休闲之功能。该国十分重视都市农业向高科技、高产值发展,打造了众多农业科技园,由国家投资建设,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建设农业生物科技园,进行新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非洲模式—以郊外食物农业为主

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拉美、非洲一些国家开始发展以郊外食物农业为主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据统计,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市民家庭食物自产率在东雅加达市达到18%,在内罗毕市达到50%,而在坎帕拉市达到60%;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