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模式】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模式好在哪里?我国如何借鉴?
休闲农业
  
2020-08-06 07:24:20
[ 导读 ] 德国、荷兰、美国及日本4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经验。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今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3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

至今为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经于2018年12月29日和2019年12月17日分别两批认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和29个。

德国、荷兰、美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而发展起来,到今天已经建成了一大批集农业科技推广、技术示范、生态旅游及农业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园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分析与总结上述4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经验,对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作用。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化、产业化

德国生态农业发展在欧盟独树一帜,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是围绕生态农业展开的,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园区的产业化。

当前,牛奶、猪肉、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在这些主要农产品种植、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生态化与产业化一直是其主题。

具体而言,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贸易政策,对于生态化农业建设,形成了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合力。

其次,在形成农产品现代化生产体系之后,进一步推进生产体系的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形成了一套特色的生态产业化发展链。

第三,在生产链的基础上,再构建强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现种植、饲养、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的一条龙,注重农工商的一体化发展,将营销及开拓市场视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尤其是注重海外市场的扩大。

第四,构建标准化的农产品技术体系,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料,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勃兰登堡的喀什特农业园区里,一个占地3000多公顷的农业园区,只有4名员工,全程是自动化生产加工,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了生态化、循环化,如牛粪及相关废料还可以继续利用,将这些废料加工后进行发电,除了自用,还可以将余电售给国家电网公司。

荷兰设施农业园区:集约化、标准化

荷兰是一个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少的国家,却创造了全球9%~10%的农业产值,其马铃薯、蛋类、啤酒、奶酪及番茄等农产品净出口量占据世界第一位,尤其是马铃薯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60%以上。

荷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农业成就,与其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水平密不可分。具体而言,首先,无土栽培技术发达。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90%以上采取的是无土栽培,普遍采用岩棉作为栽培基质。岩棉与普通土壤相比,能够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此外,岩棉中并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便于管理人员在作物不同生长周期调整营养配方,最大限度地为作物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与养分。

其次,循环灌溉技术先进。用岩棉作为培养基质,一般需要采取过量灌溉的方式,从而保证基质中养分稳定。岩棉中的栽培营养液回流量一般保持在40%左右,如果任由这些营养成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但影响生态安全,还会造成水分和养分浪费。为了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荷兰设施农业园区一般采取封闭式的灌溉系统,栽培营养液经过消毒后再次回收利用,其水分和养分的循环率达90%以上。

第三,作物供水精准化。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针对不同作物研究出适宜其生长周期的供水管理模型。从理论上看,作物吸收水分主要是用来抵消其蒸发,作物的耗水量通常与光照时间成正比。荷兰设施农业园区采取精准化的供水控制系统,按照作物的生长周期调整供水量,并且可以在1天时间内按照太阳辐射情况及时调整供水量,既能够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又能够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

第四,雨水收集系统发达。从作物生长的角度看,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相比,其EC值低、含有的矿物质成分少,是岩棉无土栽培的最好水源。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雨水,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普遍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其雨水灌溉占供水灌溉量的50%。当前,在一些花卉农业园区还建立了雨水注入系统,在多雨季节,将多余的雨水注入地下,保存在特定的土层中,以供需要时抽取。应用这一技术既可以节省水资源,还能够有效地中和地下水,提高了地下水的质量。

美国科技农业园区:科技化、规模化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农业已经成为高度综合化的产业,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第一农业大国。美国以其自然禀赋及资源条件来发展科技化、规模化的农业园区,其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科技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体而言,首先,坚持家庭农场的主体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制一直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农业园区也是通过家庭农场制来经营的,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实施农业园区的科技化与规模化,使一个面积为180公顷的农业园区,只需要2人就可以进行生产、管理和经营。

其次,农业园区中产业高度融合化。美国农业园区的建设、经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既包括与气象、地理、生物等相关的综合知识,又包括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金融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是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体。正因如此,美国农业园区以科技含量高、高产出为主要特征,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与国际化的综合农业形态,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链。

第三,农业园区专业化程度高且布局合理。美国农业园区的发展少有同质化的竞争,其丰富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园区从行业上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分工,在生产环节上也进行了专业化的分解,依靠不同的产业带建立了专业化、特色化的农业园区体系。

比如在东部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牧草、乳牛科技园区;在中、北部地区建立了谷物科技农业园区。此外,还有五大湖区的玉米综合科技园区、南方的棉花综合农业园区等。这些园区在产业上进行了分工,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同时在生产环节上,例如在生产、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也进行了细致化的分工,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率。

第四,农业园区非常重视科技支持。美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高度重视。早在1996年,国会授权农业部成立了集农业研究、技术开发、农业教育一体化的美国农业战略发展署。多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农业技术开发、创新、研究与推广工作,建立了完备的农业技术研发体系与推广体系。在2014年农业法案中,再次确认了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园区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对农业园区的技术创新给予财政支持,预算达20亿美元。

此外,针对土壤流失、地力衰退等问题,美国很多农业园区积极推行农业部的“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发展计划”,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农业污染,积极发展有机农业。通过一系列的国家支持,有效提升了农业园区的科技性,提升了农业园区的科技辐射能力。

第五,农业园区重视农业教育功能的发挥。美国的农业教育颇有特色,其农业教育的主导力量是集中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强调农业技术的运用,并重视学员实践能力的养成。

如以农业教育著称的康奈尔大学,自身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康奈尔农业与食品科技园,通过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发挥其日后在农业园区建设、经营中的作用。

日本休闲农业园区:体验性、示范性

日本人多地少,其农业发展一直是小农生产方式,实施的是差别化、精耕化的农业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国情下,日本休闲农业园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休闲农业园区主要是由政府举办,以假日农场为主体。

假日农场作为一种典型的休闲农业园区,其将观光旅游、农业生产、农业体验融为一体,很好地实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性。日本的假日农场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在功能上注重城乡互补,按照普通公园的管理模式来实施经营,将农业生产、农业消费与农业旅游综合起来,发挥综合农业的示范效应。

近年来,日本农业园区注重其体验性的发展,休闲农业园区的专业化程度也在日益提升,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打造出一大批名特优观光园区,比如樱桃园、樱花园等,既能够让游客在观赏中体会到农业耕作的乐趣,又能够让游客在观光中获得愉悦的心情。在日本享有盛名的富田农场、札幌观光农场、宏前苹果园区等现代化的休闲农业园区,每年能够接待来自全球300万人次的游客。

因日本农业有很大部分是由兼业农户耕作,农业园区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法等也体现了农业教育与农业研修的功能,将农业生产、加工、研修实习及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具备生产、实践、旅游等多项功能,体现了农业的多功能特色。

除了一些专业化的农业园区之外,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园区在日本也发展很快,尤其是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周边,集粮食生产、渔业养殖、果蔬种植为一体的有机农业综合园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些园区一般面积较大,综合性强,是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标志。

发达国家农业园区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借鉴

1、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政府宏观政策及资金的支持,政府支持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除了要做好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及核心辐射作用,带动农业园区的社会化发展,形成政府为主,企业、社会组织、农民共同参与的投资格局。

从中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类型看,基础性与公益性的农业园区,应该以政府投资为主,各园区要向各级政府争取更多的投资项目,中央财政的支农资金也应该向这些园区倾斜;生产性与盈利性的农业园区,应该以企业与社会投资为主,积极支持这些投资主体的金融创新,为其吸引银行、风险投资提供政策指导,符合条件的农业园区还可以申请改制上市融资,同时还可以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外资本及民间资本。

2、推动农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及产学研机制的有效衔接

从上述4国的经验看,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农业园区在科技创新中,应该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着眼于园区的长远发展,二是农业科技创新应该面向园区的产业需求。

应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引导农业园区与科研机构、大学建立紧密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快速通道。此外,还应该注重园区的示范作用,鼓励园区面向农民建立各种示范、教育、咨询、培训平台,提升园区对周边农业的带动、辐射及示范效应。

3、注重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辐射能力的提升

从上述4国农业园区的发展经验看,现代农业园区的竞争已经不是单独的企业、农民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发达国家农业园区内的农业企业已经开展了较好的上下游合作,关联企业也形成了产业集群,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正确定位,注重农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联和合作,引导关联性强的上下游企业入园,通过区域内的资源开发及相关配套服务,形成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企业集聚,推动周边区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4、推动农业园区的综合性及多功能性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不是单一生产功能,在生产功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发挥其多种功能,尤其要注重在强化技术示范与辐射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农业教育。

此外,还应该因地制宜地发挥农业园区的观光、娱乐、休闲及科普等作用,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升园区农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附加值。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过程中,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园区进行科学定位,明确其功能及发展方向,将农业多功能性特点及社会大众需求纳入到园区建设规划中,使农业园区不仅能够服务农村、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要求,从而推动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世界农业》     作者:成福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