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智慧农场正当时!90后爱上农业...
农场
  
2022-10-18 20:37:09
[ 导读 ] “90后”创业者的农耕生活~

丰收的9月,正是水稻即将成熟收获的季节。位于上海郊外的松江区新浜镇的大片稻田仍然绿油油的,再过不到一个月,这些稻子就会迎来收割。

这片稻田的负责人是土是宝农业合作社社长、“90后”农场主何杨阳,他也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2018年创立了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有人说,年轻人对种田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看法,从事农田劳动的意愿低。

但这种现象正在改变,插上“智慧农业”的翅膀,传统“农活”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

“90后”创业者的农耕生活

“90后”农场主擅长学习新方式来提升生产效率。何杨阳的目标是借助技术来改造传统农耕作业的方式。例如水稻的种子是“上过天的”,曾在中国空间站进行过试验;而在田间地头,也已经不见低头插秧的农民伯伯,一切都已经使用机械化的农机和无人机来实现作业。

近年来,松江区乡村振兴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无人化农场也成为松江区独特的风景线。第一财经记者在土是宝农场走访时看到,数台无人驾驶农机代替人工,正在农田中有序作业——整地、翻地、播种、施肥、插秧、收割。

这些农机都使用了5G农业专网,并搭载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多项新技术,能够实现“耕、种、管、收”的无人化管理,也助推了上海乡村农场向数字化转型。

何杨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大带宽的上海移动5G网络支持下,农业装备也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以数控的方式实现农机自动化运作。

他还表示,传统农机装备通过5G无人化改造、增加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后,能够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以植保无人机为例,目前一天可以达到450亩左右的作业量,是传统人力的约20倍。

据何杨阳介绍,这种无人机使用中国移动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该系统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定位平台以及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定位基准站网络,可以提供精准位置服务。

我国在探索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获取以及集成应用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如通过遥感无人机以及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施肥。在农场,经测绘无人机于田间乡道上空完成高精度空间数据采集,建立数字化的底层模型,可为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喷洒作业提供自动地图导航支持,规划路线精准行驶和飞行。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种到收、运输等,为中国发展智慧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在成为各地田间新技术的示范。

截至2021年5月,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和物联网平台入网设备超40万台,节约用工成本50%。截至2022年5月的数据,我国超10万台农机安装北斗自动驾驶系统。

在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国产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高速增长,去年就已实现100万片的突破,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农机、工程机械、测绘仪器。

上海移动松江分公司副总经理朱春辉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上海移动5G专网和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已经赋能多个项目,例如小昆山无人农场项目,已投入各维度布局,实现作物长势分析、农田水管理、产量分析等。”

朱春辉还表示,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上海移动为更多乡村提供5G智慧农场“商品房”服务,打造“数字中台”,将农田、农机、农民相关信息进行统筹管理,逐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相连、综合性强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

24万亿元规模的农业数字经济

除了北斗导航系统之外,目前,基于新能源的智能拖拉机也已经研发面世。一些大型农机企业正在探索高端农机装备的研发,并将这一技术和农业的实际场景,尤其是结合农业科学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等国际热点和方向进行应用示范。

尽管如此,目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率仍然较低。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约为72%,主要针对作业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其他的农业设施、畜牧业、水产业、园艺业等机械化率均不高。在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寻求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任务更为艰巨。

粮食企业也已经开始准备好向智慧农业转型。作为上海市民“米袋子”的光明农发集团9月23日上线了“沪丰优粮”App,这款应用程序可以将生产订单、农资采购、农机服务整合于一体,从而提升产业链效率。

开发这款App的农业科技公司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为粮食企业搭建软件平台,就好像IBM帮助制造工厂做管理一样,未来每年30万吨大米的订单都会通过这个数字化平台进行管理。依托我们的智慧农业装备及智慧农业系统,以及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技术,还能实现农资采购、农机服务等功能,为做优、做强产业链提速增效,助力农户在科学种植、高效生产、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全程的数据追踪、监管及分析,达到劳动降本、管理增效、土地增产、生态友好等系列目标。”

早在今年7月份,极飞科技就与光明农发集团合作,以智慧技术赋能田间管理,大力推广无人机飞播飞巡飞防、智能灌溉、北斗导航、AI辅助决策、智能监管等多项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农场田间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龚槚钦向第一财经介绍称,截至2021年年底,极飞智慧农业产品累计作业面积达到近10亿亩次,累计为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农民提供无人化生产服务超过1亿人次。

极翼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陈壮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农业智造在全国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极翼研发的5G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及植保无人机在全国产粮大省都得到了应用。使用该植保无人机,六十多岁的农民伯伯,都能方便的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收入。高科技下乡,也让年轻人改变了对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看法,让年轻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乡村有事干、有钱赚。”

中国是农业大国,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农业,从2020年开始已经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并推动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G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标准等的建立。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智慧农业预计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近期举行的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智慧农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预计,到2050年,我国农业将全面实现智慧化的管理,届时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24万亿元。

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历解决应用场景、技术研发创新、集成化应用示范、广泛应用并形成产业等多个阶段。

赵春江表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要推动三个方面的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高生产效率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过度依赖人向机器为主的转变,由主观经验判断向大数据智能决策转变。”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