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价值100万!云种养联合瓦大用知识直击果蔬行业痛点
生鲜
  
2018-07-06 17:45:58
[ 导读 ] 近日,云种养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联办的《采后保鲜技术及管理3.0》在北京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开课。价值百万,直接果蔬行业痛点。

(采后保鲜课堂)

“如果我在三年前参加了这个采后保鲜课,我至少可以减损一百万。”做三年水果番茄单品,江湖花名“番茄王子”的云南乐禾食品公司董事长璩拥军,在学习完《采后保鲜技术及管理3.0》后感叹“这是价值100万的保鲜管理课。”

2018年6月29日至7月1日,云种养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联办的《采后保鲜技术及管理3.0》在北京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开课。授课导师包括瓦大教授JanVerschoor、MaxencePaillart及荷兰气调专家PeterKooijman,与30余家知名农商企业和科研机构的40名创始人及技术主管,针对果蔬采后保鲜进行深度学术性探讨和企业案例分析,瓦大培训院中国首席商务代表刘珍全程翻译支持及课程指导。

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云种养”公司董事长杨天龙在致辞中表示,他在2015年参加过第一期课程,正是得益于课程收获,当年就把水果玉米损耗降低10%。随后与瓦大方面多轮沟通,2018年4月在荷兰副首相CarolaSchouten见证下,杨天龙代表云种养与瓦大校长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再次把本课程引进中国。希望为中国农业的采后保鲜找到本土化解决方案,降低生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国际化输出。

(实验操作)

他比喻《采后保鲜技术及管理3.0》为采后保鲜领域EMBA,能把企业在采后保鲜上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梳理成一个体系。

为期三天的课程,就温度、湿度、乙烯、光照、蒸腾的质量因素,病虫害和冷链运输储藏系统,设备使用和包装标准等进行系列规范的讲解,指导学员分组实验操作和对比结果解析。

在实验过程中,企业学员结合实验结果和科学分析,用数据方式表达出影响采后品质的关键因子。

理论和实践统一,国际和本土化结合,这对以树莓、草莓、火龙果、生菜、番茄、苹果、番茄等生产型企业为主的学员群体来说,带来的不止是采后保鲜认知提升,还在实际生产和运输等方面获得指导性意见。

(本期合影)

采后损耗只有5%、主做苹果出口的礼县远亮公司董事长朱叶说,“以前我们更关注的是加工、运输的一系列操作,我觉得很多问题是在这个环节上产生的,可上了这三天课之后,我发现更多问题其实是在种植和冷库的存储,这其实解答了我的很多疑问。”

主营东港草莓的丹东丹盛农业公司总经理姜仁刚直言,“这堂课程对我们产地的供应链公司是量身定做的,这里面的知识点对我们都有百分之百的用处,结合这三天的课程和三年的感受,一个就是省钱,我至少省了30万,来之前我要买一台设备,上完课之后才发现这台设备根本不适合我们的生产实际。”

“感谢瓦大教授传授很多基础性、框架性的理论,对企业建立采后保鲜的立体思维非常重要.”明年计划海南种植1-2万亩台湾凤梨的海南俏姑娘电子商务公司创始人余财权决定回去要真正意义上从零开始去重新组建一个质量品控部。

带着云南基地主任前来培训的山西好乐草莓公司创始人杜笑白懊悔说,早些年就应该听这个课程,至少可以挽回百万损失,好在现在亡羊补牢,一定可以减少损耗,公司纯利再上台阶。

40余位学员中唯一一位合作社代表,称自己“卖了4车玉米来上课”的湖北风和日丽合作社理事长的林柳彬认为,不管处在什么位置,做农业“既要低头赶路,也要抬头看天。”对这三天的收获他认为是全方位的,长了见识、学了知识,还在业务上进行了拓展。

现阶段,我国果蔬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而荷兰在5%以下,面对中国农业与世界一流农业的巨大差距,学员们纷纷表示,中国的农业既要有激情、有情怀,但要插上这些专业的技术的翅膀才能飞翔。学习国际先进采后保鲜技术和管理,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契点,也是振兴乡村的有力支撑。

(结业证书)

培训结束后,学员获得了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培训院颁发的专项技能证书。

除课程本身的价值外,三天培训中的一些细节也让学员感触深刻,如每位学员有一张特写照片,一幅标注学员企业所在地地图并由每个人签名,以及农夫山泉、乐禾食品、极星农业和马来西亚坤发集团带来的饮品、番茄、榴莲冰淇淋。

(瓦大教授JanVerschoor)

据主办方介绍,本期课程受到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iFresh亚果会、中农大农场主校友会、中国农民大学、中国农业新媒体联盟、中国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农世界网、生鲜头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3.0课程尚未结束,已经有不少参加的果蔬生产企业咨询下一期报名信息。

为了让果品企业进一步了解荷兰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主办方还推出了9月下旬荷兰果业全产业链考察暨中荷果业高端论坛的商务交流活动。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