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风口”解码:预制菜赛道属于龙头企业
农产品
  
2022-11-07 21:35:11
[ 导读 ] 分析预制菜行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判断趋势洞察先机。

预制菜是风口,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大量的资金涌入,但如果把控不好,可能会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日前,在上海报业集团|蓝鲸财经主办的【预制菜“风口”解码——数智供应链赋能新餐饮破局】沙龙直播峰会上,京东预制菜负责人赵煜,CIC灼识咨询合伙人冯彦娇,得利斯集团总裁张会根,花花食界创始人陈建华,优联资本董事长王孝华,麦金地集团监事会主席、金泰智造总经理冯培志,物流供应链端产业专家尚尔斌共同深度剖析企业、市场的商业逻辑,分析预制菜行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判断趋势洞察先机。

下文由直播会的精华内容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01

预制菜多方共赢,但存乱象隐忧

得利斯集团总裁张会根

预制菜的概念早已有之,这两年的火爆,新冠疫情加快了行业发展速度,但这并不是全部。

得利斯集团总裁张会根认为,企业转型预制菜,根本的原因是市场需求在扩大,反映到企业端就是相关的订单增加,疫情只是把这一趋势放大了。

据了解,得利斯最初的业务是生猪屠宰以及低温肉制品,后来又发展中式菜肴、速冻米面等产品。整个发展过程是市场不断引导,企业不断调整的过程。

其中,得利斯在2010年就开始涉及预制菜的相关业务。

张会根表示:“最初得利斯只给客户提供肉类切片,但客户对调理调味的肉制品需求不断增加,后来又出现了完整的菜品需求。2013年,得利斯开始做组合菜包,再后来又成立了菜肴事业部。2020年以来,疫情把预制菜的发展趋势放大,得利斯凭借已经形成的规模和市场优势,专注预制菜。”

8月19日,得利斯发布的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收入14.04亿元,同比下滑12.45%,但净利润达4.88亿元,同比大涨122.25%。预制菜类收入达3.05亿元,同比大涨44.86%。且预制菜业务毛利率达14.28%,远高于冷却肉及冷冻肉和牛肉贸易类业务的个位数毛利率。

这就是长期坚守预制菜带来的新价值。

张会根认为,预制菜的本质是提高了生产力,进而有了商业价值,产生增量市场,预制价值链上的各方实现共赢,否则只是在现有的存量市场博弈。

在工厂端,预制菜能够促进工厂标准化生产,加快实现企业工业化、数字化升级。对经销商而言,预制菜能够提高流通效率,把生鲜的短保品类做成长保,提高标准化程度,为经销商创造价值效率。

在餐饮企业,预制菜能够节约成本,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包括减少对厨师的依赖,减少后厨面积,节约时间和浪费。对C端消费者而言,预制菜丰富了消费者端的选择,节约了时间、成本。

张会根介绍,目前,得利斯注意到,市场上销售情况较好,还原度好的预制菜品为肉制菜。这是得利斯的优势所在,所以得利斯依托在肉制品相关的优势,发展市面上销量较好的家常肉制菜为主要菜品开发,形成了自有的优势。

张会根认为,当前,预制菜行业仍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不管新进企业还是原有企业仍在不断的试错,未来1-2年可能会找到闭环的商业模式。

在当前阶段,随着新老玩家的入局,预制菜行业超预期的爆发,导致市场还没完全适应,这是张会根的担忧。

首先,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品牌快速爆发。新冠疫情爆发以后,预制菜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甚至原有业务不搭边的企业,都开始打着预制菜旗号。

企业质量良莠不齐,容易形成对消费者的误导,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预制菜,最终产生劣币驱良币的局面是行业和政府都不希望看到的。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1-6月新增企业注册增速达42.7%。从注册资本来看,超5成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12.5%。

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于5年内的企业占比53.4%,成立于10年以上的占比18.4%。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预制菜融资事件合计发生14起。其中,2022年迄今发生2起,融资金额约1.3亿元。

其次,更多企业加入必将导致产品品类爆发。张会根认为,由于预制菜行业还没有完善的标准体系,导致很多企业都碰瓷预制菜,各类预制菜产品蜂涌市场,而消费者当前也缺乏完整准确的认知,容易误导消费者。

根据预制菜传统的概念,可以实现即烹即热即食即配的相关食品都可以被认为是预制菜。消费者对这些概念比较陌生。目前,市场上与预制菜概念相关的品类包括速冻食品、生鲜产品、常温低温产品、粮油、火腿肠、调味品等等,真是“万企都做预制菜,万物皆可预制化”。

第三,担忧渠交叉渗透,预制菜的市场定位模糊化。原来在市场冻品、常温等渠道的分工精细,随着预制菜的推动,生鲜、冻品、常温的渠道都互相渗透,渠道边界被突破导致预制菜难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最重要的是尚没有国家标准,有的地方制定了相关标准,但不能在全国实行,急需相关行业企业更多研究消费者和市场,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张会根认为,预制菜符合人性需要,解决烹饪的成本问题,缓解心理焦虑。目前,预制菜仍在马拉松刚起跑的阶段,有人可能冲到了前边,但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力,赛跑的过程有些企业会被甩掉。未来也会跑出闭环模式,胜出几个真正的龙头企业。

02

中国预制菜市场具有强确定性的高增长空间

花花食界陈建华

花花食界创始人陈建华指出,参考国外行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速度,在国内疫情反复和政策利好的情况下,中国预制菜市场具有强确定性的高增长空间,这是毫无疑问的。

同时,他也表示,食品行业是个良心产业,需要经营者长期地进行精细化运营,最终拼真正硬实力。

陈建华坚定地看好预制菜行业,他认为,中国餐饮市场以每年双位数在增长,同时,租金和人力成本快速的提升,推动着国内餐饮连锁化的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餐饮的连锁率在15%左右,放眼世界,欧美的连锁餐饮率高于50%。这说明连锁餐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连锁餐饮从进货、菜谱制定到操作细节、用料讲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标准化控制,预制菜正迎合了后厨的需求。

此外,餐厅需要降本提效,传统现制环节很难满足连锁餐饮的需求,效率亟待提升。

再加上,疫情加速C端需求增长,预制菜是轻后厨模式最佳选择,重预制、小后厨将是未来大趋势。

再加上冷冻技术及冷链基础设施成熟,冷链物流体系完备,中国预制菜市场具有强确定性的高增长空间。

陈建华认为,“预制菜连接田间地头和百姓餐桌,能够有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因此企业家应该具有社会责任的思维,抓住国家乡村振兴产业政策,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

03

热菜需冷思考,避免预制菜行业

“为卖一种药,去造一种病”

优联资本王孝华

优联资本董事长王孝华认为,预制菜是热点风口,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中国预制菜市场能否到达预期的万亿大市场,还需要找准自身的用户群体,挖掘属于自己的增量市场。

“预制菜大范围在B端市场使用,因为在餐厅等场所使用预制菜可以明显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可以减少洗菜、备菜的环节。”王孝华直言,“预制菜行业普遍认为C端是增量市场,但是C端市场才是预制菜行业最大的挑战。

将C端消费群体按照年龄划分,主要为老年人、中年人以及Z世代年轻人。老年人买菜做饭的习惯较难改变,中年人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对饮食有较高的要求,可能也少有预制菜的采购需求,年轻人自己动手做饭的意愿并不强烈,这就导致C端对于预制菜的需求可能有限。”

“C端的核心问题在于终端消费者究竟是否有购买意愿,消费者对于预制菜价格的心理预期是多少。预制菜的企业又通过怎样的方式拉流量做转化,最后还要与社区团购、外卖餐饮甚至线下餐饮竞争。”王孝华指出。

“所以行业在被热捧之时,更需要清醒意识到,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消费群体才是增长的关键因素。”王孝华坦言,“目前,预制菜处在风口,但是创业者、资本不要被热点迷惑,也不要‘为卖一种药,去造一种病’。入局时,需要清晰了解自身所在的环节,是预制菜加工工厂、配送环节、还是社区终端等。在具体运营时又要解决菜品新鲜度、菜品研发、冷链配送等难题。”

04

央厨工厂建设成为预制菜突围关键,

可在产业融合下进行智能化升级

麦金地集团冯培志

央厨工厂建设成为预制菜突围关键,可在产业融合下进行智能化升级。

麦金地集团监事会主席、金泰智造总经理冯培志表示,预制菜具备省时、降本、价格亲民等7大优势,行业发展在未来仍有大爆发趋势,而这期间,相关企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控制点便在于央厨工厂生态链的建设。

“预制菜的火热离不开央厨工厂的建设,一方面预制产品的加工制作需要场所,且要易于食品安全把控;另一方面,预制菜盈利的前提是规模化,而这一点在央厨工厂可以得到保证。”冯培志指出。

央厨工厂结合了中央厨房和中央工厂,与前端的农业种植和后端的客户需求衔接,形成了一个关键的中心环节,既保证着预制菜生产的数量和品种的供应,同时也保障着预制菜产品的食品安全。

因此,央厨工厂的建设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还是城市保供需求的满足,都十分重要。

05

冷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B、C端需求双击

助推预制菜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

CIC灼识咨询冯彦娇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冯彦娇指出,伴随中国冷链物流基础完善,餐饮业发展和消费者市场教育成熟,预制菜在B、C端需求双击下也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冷链建设,如完善冷链物流产业标准、培育冷链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冷链物流园区、推进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升级、构建冷链信息网络。随着冷链物流建设的成熟,冷藏车与冷库规模增长将提高预制菜运输和存储能力。”冯彦娇说。

冯彦娇表示,目前,中国预制菜产业的下游C端消费群体以一二线城市的中青年为主,家庭小型化趋势、工作时长增加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因素催化预制菜行业的加速发展。

从下游B端餐饮企业角度看,连锁化率提升后餐厅对于菜品的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在各类成本压力和疫情打击下,降本增效已成为大势所趋。

B端餐饮企业希望通过预制菜缩减餐饮人力成本,实现出品速度快、标准化、去厨师化功效,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冯彦娇也指出,不同赛道的预制菜品牌,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战略侧重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专注于B端餐饮供应的预制菜品牌,可以建立端到端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实现从产地到销地全流程管理,在提高自身整体盈利水平的同时,也可有效将冗长的产业链缩短,将更好的食材与菜品输送到用户手中;

对于专注于C端赛道的预制菜品牌,除了大力推进线上渠道外,布局线下渠道也是一个制胜法宝。线下战略可以更好地扩大品牌的消费者触达面,也降低现阶段线上冷链履约能力短板对业务的制约,保障消费者体验与满意度。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