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同质化严重,未来如何突破(附三问三答)
农产品
  
2023-04-19 21:26:33
[ 导读 ] 预制菜同质化严重,未来如何突破?

目前,狭义预制菜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玩家众多、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

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未来能否孕育出大企业?竞争过程将如何演绎?该如何在众多各具优 势的参与者中挑选优质企业?下文将分别对此进行探讨。

问一:预制菜能否诞生大企业?

预制菜本质为通过工业化批量生产针对性解决 BC 端痛点,其实已存在多年,汤圆、 水饺等针对 C 端的速冻面米制品,以及以 B 端为主的速冻火锅料制品为典型代表,同样经历了从格局分散走向集中、标准化程度持续提升的过程,并且孕育了三全、思念、安井等行业龙头。

作为 3.0 阶段的狭义预制菜,虽然在品类复杂度、供应链、应用场景等方面,均与速冻米面和速冻火锅料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中国广阔的市场规模,上下游环节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下,未来同样望出现相应龙头企业。

对比中国餐饮产业链与美国、日本的不同,我们认为,未来预制菜将成为中国餐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格局优化的载体,因此目前预制菜产业链的各类参与者均具备发展机会, 能够把握机遇的企业有望获得成为大市值公司的可能。

最终行业龙头的形态取决于:(1)上游原材料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供应,(2)下游餐饮连锁化率提升速度和最终状态,(3)菜肴大单品出现节奏,(4)企业塑造品类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和能力。目前,这些因素均处于发展初期。

美国:上下游高标准化、集中化及并购盛行孕育多种行业龙头

美国拥有多种类型预制菜龙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整合后,美国出现了三种典型的预制菜龙头企业。

①餐饮供应链龙头:以 Sysco 为代表,主要进行食材分销服务,上游直接对接大型农场、牧场,将食材进行初级加工后,直接配送至下游终端,虽然利润率较低,但周转率高,叠加高财务杠杆,公司 ROE 超过 30%。

②肉类调理食品龙头:以泰森食品为代表,公司从鸡肉运输起家,先通过上下游延伸成为白羽鸡全产业链龙头,再横向延伸 至猪肉、牛肉屠宰加工,2010 年后转型肉制品深加工食品,在多个调理肉制品中位列第 一。

③食品加工细分品类龙头:以雀巢为代表,公司通过并购在冷冻披萨、冷冻预制餐中位列第一名。

美国餐饮产业链上游,高自给率、高集中度。美国肉类消费以牛肉和鸡肉消费为主,谷物类以小麦为主,各类食物自给率均超过100%,为净出口国。

供给端具有显著的规模化和高集中度特征,鸡肉/牛肉/猪肉行业龙头市占率均超 20%,CR3均超40%,加之大型农场在农业种植方面较为普及,上游原材料采购具备规模化、标准化的特征。

饮食文化较为简单,餐厅具备高连锁化率与较高集中度。美国有限服务餐厅占比 51%,同时饮食文化较为简单,汉堡、炸鸡、披萨三类餐厅合计占有限服务餐厅比例达到64%。

美国餐饮连锁化起步较早,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巨头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启扩张,并在美国外出就餐率提升下实现快速成长,2021年各类有限服务餐厅连锁化率均高于 70%,龙头份额也高于 20%,连锁化率与集中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上下游高标准化催生餐饮供应链企业,Sysco 通过多次并购进行行业整合。随着下游连锁餐饮企业往全国扩张,建立标准化供应链的需求愈发强烈。美国餐饮上游供应链具备 较好的集中度和规模化,叠加物流、冷链等基础设施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同步完善,餐饮 供应链企业随即诞生。

1969 年,Sysco由9家食品配送商合并成立,并在第二年实现上市。此后,公司不断通过并购迅速进入新市场,再通过标准化改良和管理系统输出,拓宽产品范围、提升盈利能力,做大规模,80年代末已成为美国第一大食品分销商。

根据 Technomics,2017年美国餐饮供应链市场前三企业分别为 Sysco/USFD/PFGC,市占率分别为17%/8%/6%。截至2021 年,公司累计并购约200 次。2021财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513.0/5.2 亿美元,服务包括餐厅、酒店、医疗机构在内的65万客户。

泰森食品完成上游整合后拓展至下游,领先多个调理肉制品赛道。

泰森是美国肉类加工食品龙头,在鸡肉、牛肉、猪肉加工领域均位列前三。公司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1990年前的近60年时间里,公司主要在肉鸡行业进行垂直整合,到 1990年已经建立起从育种、 饲料到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闭环。

此后,公司开启国际化和横向扩张,基于公司在上游原料端的优势,2014年收购肉类深加工龙头企业Hillshire、开始发展食品业务。2021年,公司调理食品占收入/营业利润比例分别为19%/33%,公司在午餐肉、培根、冷冻鸡肉、冷冻蛋白早餐等多个细分领域位列前两名。

披萨等主流饮食文化同样孕育相应龙头,经过并购整合后实现高集中度。饮食文化较为简单,地广人稀导致购物具备低频量大等也催生了相应预制菜的发展。

2021 年美国冷冻预制餐零售规模达到165亿美元,雀巢、康尼格拉、泰森为前三企业。此外,基于披萨广泛的受众与可预制的特质,美国冷冻披萨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发展,2021年冷冻披萨达到54亿美元零售规模,其中雀巢通过并购的四个品牌实现41%市占率(其中 DiGiorno、Jack's 及 Tombstone 来源于2010年以37亿美元收购卡夫美国冷冻披萨等业 务;Stouffer's为1972年通过收购获得),2021年预制食品及调味料业务合计收入占雀巢整体比例为14%。

日本:上游多数原料依赖进口,便利店高度发达,速冻龙头打造大单品

上游进口依赖度高,龙头以水产类企业为主,下游便利店占据较高份额。

上游方面,日本肉类消费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鸡肉、猪肉、牛肉,谷物以大米为主。除大米外的食物自给率较低,依赖进口,国内禽畜类养殖以农户为主,没有规模较大的养殖类上市企业,第一产业龙头以日本水产、丸羽日朗、日冷等渔业企业和远洋捕捞企业为主。

下游餐饮方面,日本全服务餐厅和有限服务餐厅各占43%,其中全服务餐厅主要以各 类料理店、寿司店为主,连锁化率高但集中度较低;有限服务类餐厅中便利店占比达到48%, 并且高度集中,7-11、罗森、全家合计份额达到75%,其次为麦当劳代表的汉堡类餐厅。

独特产业环境使冷冻食品龙头以水产类企业为主,龙头以差异化聚焦核心大单品为主。

由于日本上游原材料供应进口依赖度高,下游高度发达的便利店在餐饮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等因素,使日本并未出现 Sysco类纯供应链类型的企业。

日本等水产类企业凭借原有业务 的供应链优势和起步较早的先发优势,在冷冻食品龙头中占据多数,各自拥有差异化大单品,而味之素虽起家于调味品,但凭借其品牌、渠道、研发等优势,成功打造出饺子等大单品,同样成为行业龙头。

便利店高度发达致冷藏类预制菜占比较高,且便利店自有品牌占据较高份额。

由于日本便利店高度成熟,叠加人工成本较高等因素,外卖普及率较低,因此便利店售卖的便当等短保冷藏类预制菜成为C端主要构成。

根据 Euromonitor,2021年日本C端冷藏类/冷冻类/常温类预制菜规模分别为152/35/16 亿美元,冷藏类/冷冻类预制菜占比分别为65%/15%。冷藏类预制食品中前三品牌亦为便利店前三龙头,合计市占率为23%。

中国:空间广阔条件逐步成熟,未来具备多种可能

中国具备市场规模优势,预制菜作为餐饮供应链载体未来想象空间大。

相比于日本和美国,中国人口数量优势、餐饮行业发展潜力为餐饮供应链规模提供充分想象空间,2021 年中国人口数量分别为美国/日本的4.3/11.2倍,但人均餐饮支出仅为美国/日本的31%/44%。而预制菜作为餐饮供应链中未来的重要产品形态,在产品品类、单品规模上均具备较好想象空间。

中国餐饮连锁化处于发展早期,正持续改善。我国餐饮以正餐类全服务餐厅为主要构成,2021年占比约71%,由于正餐类餐饮服务属性更重、标准化难度较快餐类更高,叠加存在较多的地域化饮食习惯等因素,我国餐饮连锁化正处于发展早期阶段,2021 年全服务类餐厅连锁化率仅为5.8%,但以中西式快餐为主的有限服务类餐厅连锁化率则达到46%。

在人口流动等因素的渠道下,川菜、粤菜等菜系同样在进行全国化扩张,未来全服务餐厅的连锁化率有望不断提升。餐饮化率快速提升和标准化扩张对背后的预制菜供应企业提供做大可能,如彭记坊、聪厨为头部快餐品牌大米先生和老乡鸡供应商之一。

预制菜大单品不断涌现,利于预制菜企业扩大规模。预制菜本质是对餐饮产品的还原,随着餐饮行业不断发展,目前预制菜肴类大单品也在不断涌现,为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可能。

①酸菜鱼:根据九毛九招股说明书,2019 年我国酸菜鱼市场规模约174亿元,Frost & Sullivan 并预计2024年将达到705亿元,2019-2024年期间CAGR约32%,酸菜鱼的走红也催生了相应预制菜的发展。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酸菜鱼预制菜规模约5.9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6.9亿元,期间CAGR约30%。

②小龙虾: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我国小龙虾产量从2007年27万吨增长至2021年263万吨,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增长,2021年餐饮行业小龙虾产值已达 3030亿元,随着小龙虾走红,盒马、叮咚等零售品牌及信良 记类餐饮供应链行业也在大力推广相应小龙虾预制产品。

③小酥肉:因具备火锅、小吃等 多种使用场景及炸、煮等多种烹饪方式,实现快速成长,2021 年新希望小酥肉单品销售 额已超过 10 亿元,安井食品的小酥肉也成为其大单品之一。

④梅菜扣肉:全国受众群体广泛,并可实现较高预制程度,实现简单加热即可食用,行业中聪厨食品(2021年销售额超 6亿元)及“许大师”品牌隶属的宇成食品均以此为大单品。

中国上游原料自给率高但整体较为分散,正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上游方面,中国除牛肉约30%来源于进口外,其他主要肉类及大米自给率均超90%。虽然上游养殖、屠宰端相比于美国仍较为分散,其中生猪养殖CR5仅13%,白羽肉鸡屠宰CR4约30%,牛羊肉则高度分散,但目前行业正处于集中度提升的初期,在对应龙头企业产能扩张和政策支持下正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多力角逐推动产业发展,未来龙头形态具备多种可能。如前所述,目前预制菜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预制菜作为连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载体,各类参与者优势及禀赋不同,也均具备发展机会。

最终龙头形态与上游原料端、下游餐饮端终局同样密切相关,在广阔的市场规模和多元化的需求下,经过充分竞争和迭代后,各类参与者的定位将逐步明晰。未来中国预制菜行业龙头既可能出现拥有核心特色核心产品的生产型企业,也可能出现供应链型或渠道型企业。

问二:预制菜会经历怎样的竞争过程?

目前狭义预制菜正处于红利释放阶段,具备不同优势的企业均有望实现较快成长。

从长期看,由于大单品出现及产品迭代节奏的不确定性较高,但行业产能扩张及参与者增加数量较快,预计行业将经历多次脉冲式发展。

其中B端由于当前规模占比约80%、需求更加确定,而C端需求相对不紧迫,在产品、渠道等方面也处于培育期。因此预计 B端会率先成长出行业龙头,C端可能相对会更加漫长。

短期红利释放助力企业高速成长,未来将经历长期多次脉冲式发展

短期行业红利助力企业高速增长,并导致产能快速扩张。短期看,由于行业正处于市场认知快速提升和政策支持带来的红利释放阶段,加上各类参与者正基于各自产品、渠道、 区域方面的优势进行扩张,正面竞争尚不激烈,类似于速冻米面及速冻火锅料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在此阶段预计多数预制菜企业收入将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推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

狭义预制菜品类丰富度高,但产品迭代节奏的不确定性将使行业经历多次脉冲式发展。相比于速冻米面及速冻火锅料制品,狭义预制菜的典型特征为SKU更加丰富和分散。但疫情 后下游需求增长将逐步回归常态发展,尤其是大单品出现的节奏面临较高不确定性。

参考速冻米面及速冻火锅料制品竞争整合过程,对于进入门槛较低大单品,产品研发上市后或将经历以下四阶段竞争过程,而整个狭义预制菜将由多个类似的循环组成的脉冲式发展构成。

阶段一:少数参与者率先挖掘出具备做大潜力的单品,并借此实现快速成长。

阶段二:由于大部分狭义预制菜生产壁垒较低,具备做大潜力的产品面市后,竞争者将快速增加进行模仿,加速产品渗透,并推动行业在此阶段保持快速增长。

阶段三: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但前期投产产能集中释放,产品同质化及价格竞争现象明显,部分企业聚焦高端化与差异化,并开始比拼在成本控制、供应链、渠道、及品牌 等方面树立壁垒的能力,部分实力较弱的参与者开始退出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承压。

阶段四:经过长期充分竞争后实现集中度提升,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同时行业盈利能力提升至合理水平。

速冻米面及速冻火锅料历时十余年后格局、盈利趋稳,狭义预制菜或将经历更长整合时间。速冻米面作为 1.0 阶段的预制菜,起始于1992年三全食品发明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前期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产能成为核心竞争因素,随后同样经历了参与者快速增加、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竞争等过程,于2006时龙头企业地位基本确立,行业CR1/CR3/CR5 分别为 20%/45%/55%。

三全食品的盈利能力变化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005-2012年:公司龙头地位确立,净利率维持在5%~9%左右。随着行业格局清晰,公司龙头地位明确后,公司开始持续推动产能扩张,扩大市场份额,期间公司毛利率随着产能投放节奏、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有小幅波动,但在灵活的费用投放策略下,公司盈利能力较为稳定,整体净利率维持在5%~9%左右。

2013-2017年:受收购龙凤整合、大力推广鲜食等业务、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净利率持续承压。公司于2013年收购竞争对手上海龙凤,龙凤被收购后连续两年亏损,拖累公司整体盈利。此外,公司在2014至2017年开始大力推广“三全鲜食”业务,但表现不及预期,相关费用及投放自动售卖机带来的资本投入也对公司利润造成较大压力。叠加期间由于行业增长放缓致费用投放压力较大,多重负面因素齐聚下公司在此期间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2018年至今:积极推进多重改革,盈利能力回升至合理水平。公司自 2018 年开始调整战略,发力快餐、火锅、团餐等餐饮渠道(之前以商超为代表的零售渠道为主)。同时从 2019年开始推动部分直营渠道转化为经销,以提高费用投放效率;在不断推出新品的同时,公司削减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的产品;考核机制也更加市场化。在改革成效不断释放下,公司盈利能力自 2018 年开始企稳回升至合理水平,2020 年受益于疫情,净利率达到11.1%。

速冻火锅料作为2.0阶段的预制菜,1998年起开始向全国进行渗透,2008年后,随着产品应用场景拓展至关东煮、麻辣烫、烧烤等多种消费形式,加之下游火锅行业快速发展,火锅料制品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安井食品招股说明书,2008至2013年间,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火锅料、速冻肉制品为主的火锅料制品行业增速保持在30%左右较高水平,头部参与者实现较快成长,同时积极推进全国化扩张。

2013-2016年,随着行业增速放缓和前期规划产能投产,叠加原材料价格下行,龙头参与者开始通过降价去挤压竞品抢占市场,期间虽然各企业盈利能力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龙头企业韧性表现更加明显,份额也持续提升,以零售端速冻鱼糜制品为例,安井食品市占率从2012年6.8%提升至2017年 9.2%,2021年进一步提升至16.5%。2017年公司成功实现上市后,继续从多维发力增强其综合实力,盈利能力同步增长。

BC 端竞争趋势存在差异,C 端可能率先产生洗牌

分渠道看,我们认为未来狭义预制菜不仅从行业规模上将遵循先B后C的发展过程,同时在竞争节奏上同样存在差异,其中C端可能率先竞争加剧产生洗牌,B端短期相对较为缓和。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B 端预制菜较C端发展相对较成熟,C端处于培育期,疫后需求释放速度不确定性较高。B端预制菜已渗透20余年,同时由于下游降本增效、标准化诉求愈发明确,未来行业有望保持较为确定的增长。而C端则处于消费者培育阶段,尤其是疫情后消费者热度及行业需求将逐步回归常态,需要足够多“好吃、不贵、便捷”的优质产品去推动行业增长,成长节奏不确定性较高。

疫情催化推动C端参与者快速增加,但目前产品成熟度较低,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认知快速提升的同时,也使C端预制菜参与者快速增加,尤其众多成立不久的预制菜新锐品牌均以C端为主。

但当前产品同质化较为明显、价格也较为接近,较多企业短期注重收入而非利润。叠加需求端相对不紧迫因此预计C端比B端率先进行洗牌,部分实力较弱的参与者将退出市场。

问三:如何筛选具备做大做强潜力的优质预制菜企业?

如前所述,由于狭义预制菜将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充分竞争,同时大单品的类型、迭代节奏也具备较高不确定性,当前处于行业格局未定、有品类无品牌的阶段,因此当下难以准确判断行业终局。

目前各企业普遍基于自身基因及资源禀赋,选择对应品类及渠道,以实现快速放量抢占用户心智、提升行业地位为首要策略,并不断迭代商业模式,实现短期放量和树立长期壁垒。

建议重点关注企业在产品、渠道的竞争力及现有业务上的协同优势,以及形成的相应品牌影响力,从而去挖掘具备持续做大做强的企业,并对主要重要参与者动态保持长期跟踪。整体而言,各类参与者中,我们认为速冻类企业和上游原材料类企业当前优势较为明显。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