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为什么中国的农业企业很难挣到钱?
农产品
   叶明春
2018-10-31 09:23:21
[ 导读 ] 目前国内农业所面临的困境:消费者的认识决定了市场的需求。

最近几年,农业被炒得火热,甚至被称为未来的房地产业。很多人都认为做农业很赚钱,或者至少将来很赚钱。卖果汁的、搞房地产的、造电脑的……这些与农业搭边或不搭边的明星企业,纷纷看中了这块处女地——有机农业。

外人眼里一片光明的前景下,有机农业生意不仅仅只是“看起来很美。”一方面,社会资本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纷纷将资本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 另一方面是业内企业面临销售、物流、认证等难题。

关于明星农业企业,我们最开始认识周杰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还珠格格》里边的尔康而家喻户晓,进而一路大红大紫,然而从“车祸门”之后他的强硬太多使得人气大跌,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肯定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他的行为显然是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加上在片场耍大牌进而导致从天堂掉入地狱,进而被封杀,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然而销声匿迹许久之后,周杰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是在参加戴军的节目的时候,那是的他摇身一变换了另外一种身份——身价千万的大米种植商人,但是问题来了。

原来,周杰种的大米品牌为周先生大米,定价有68和128元/斤两个档次,特供直销。显然,这个价格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大米价格比起来是比较贵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竟然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有不同的意见:

1、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适合种大米的地能有多少,而只有那个地方的米最好。供十几亿人口吃。肯定是不可能了。好的一百多块钱不算贵。本来东西就是物以稀为贵。

2、绿色大米128确实太贵了,五常普通稻(用化肥)售后价格一般在3-4元左右,出米后的价格在5-6元(部分地区含运费)绿色的有几个问题:a、成本高,土地要经过3年左右的不使化肥、农药,不用化肥产量低,农家肥现在不便宜而且也没劲。b、品相不好,绿色食品大多数长得丑。c、信誉没法保证,你种的是绿色米也得有人信啊!出稻后没法分辨。我问了一下绿色米不算包装13-15元能是可以吧,估计算包装要20多,而且不好买。

3、怎么不说有的有钱人从日本那里买大米,也不便宜,也是大几十一二百一斤,怎么没有人喷,在中国特别是大城市只要有绿色有机的食物都价格不便宜。

4、所有东西,你承认,他就值这个价,你不承认,那就一文不值。几万十几万的包包,和几十块钱的包包不一样装东西?以前藏獒炒到上千万,现在听说送人都没人要。钻石说到底就是他妈一个破石头,为什么那么贵。

为什么中国农业会出现这样的消费者巨大化的认知差异呢?中国一般的农业企业为什么不赚钱呢?

在谈论中国的农业企业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下国内农业面临的困境。“太贵了,不漂亮”这好像较好总结了目前国内农业所面临的困境:消费者的认识决定了市场的需求。这是中国的农业企业很难挣到钱的问题吗?

1、农产品价格的参照对比价就低:在中国,人们骨子里农产品就是个低贱的东西,一个美国“苹果”(苹果手机)几千大洋可以有人排队购买,而一个累积了耕耘者几百个日子精心呵护、劳累的一个上好红苹果几元就会被人认为“太贵了”。

2、不漂亮:如果按照死扣生态种植方式做出来的农产品长时间(因为没有化肥生长剂等催促,生长期更长。)在田野间自然成长,受尽风吹雨打,历经虫扰病缠,再加上土壤条件及光照、温度湿度等小气候条件,同一棵树上的苹果都会有不同的状态,留下自然雕刻的痕迹时必然的事情。

所以国内死抠生态种植的农友们多难赚钱,至少大部分农人朋友都差不多,包括一些大的有机种植企业。

那么中国的农业企业到底为什么不赚钱呢?

消费者的生态文明还未真正形成,商业诚信体系需要架构。“生态”的概念在大众中开始传播才三四年时间的光景,需要一个过程来形成。

现在劳动力成本高,请工请不起了。地大,人多,缺乏理性的引导,没有宏观的规划,跟风成了主流旋律,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和现状。

除此之外广大网友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标准化难实现,规模都是跟风。

在中国,农业从业人数基数太大,什么赚钱就跟风什么,最后供过于求,当然就会亏。

因人口问题硬伤,长期磨砺着人们的生存,也改变了多数农业人的心态。一味跟风,盲目且悲观性的看待手里操持的农业。钱其实挣得机会很多,很多人错过了就明白来了。

相对来说农业的利润还是不错的,问题出在标准化和规模化。

——生产效率低下,需要对生产者进行长期工业化思维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品质上不去,种植面积大,市场饱和。

——市场低迷,农产品价位低。劳动成本高,自然灾害影响。

——第一个做的人赚不到钱,是没有做好宣传,最后一起做的人赚不到钱是做的人太多了!把握好时机,就可以赚到钱。

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来源哪里?

在超市买来2元一斤的西红柿,在冰箱里放一个礼拜也还是硬硬的看起来好新鲜,8块钱一斤的放两三天就软了放五天就开始烂了。到底哪种是“正常”的西红柿,哪一种又是“正常”的蔬菜心理价格...

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有哪些?

1、源自中央文件

中国关于农业的文件和政策可谓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人民就开始热议农业 ,等到“两会”结束,热议便渐渐降温,然后消失。这样的循环每年都会上演,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就是当下中国农业产业的真实现状。

与每年开春时必演的农业大戏“一号文件”互为狼狈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各大媒体上“农业的机会来了”、“下一个投资热点是农业”、“农业迎来黄金期”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你会发现:两年前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后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前的两年前同样有这样的文章,四年前的四年前仍然有这样的文章。这些文章秋毫明察,政策洞见,理据双全,但看多了不免心生疑惑:农业的机会到底来了没有?啥时候来?来不来?

十年前,国家开始提新农村建设,那阵子很多人打了鸡血似的,开始热衷于宣讲“农业的机会来了”,而且把每年的“一号文件”之类的政策提起来就灌,不少人就这样晕头转向地干起了农业。后来的日子,由媒体配合专家,继续忽悠。

当那些早年被忽悠从事农业的人开始抱怨农业不好做时,解释简单明了:农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做农业。毫无疑问,这样的回答是双方均能认同的标准答案,所以从来没有人质疑。但是,再到后来,慢慢发现,那些出于各种理由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的人所遇到的问题,不光是因为农业本身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也不光是对国家农业政策把握不到位的问题,而是有些人为项目一头扎进去投上几千万,耗上十余年,结果依然一败涂地。

难道说十年不够长吗?几千万不算多吗?仔细想想“周期长见效慢”其实是一句废话——哪个行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农业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原因,核心问题是中央对农政策永远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2、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只要是一个产业,总有一个进入的最佳时间,比如汽车制造业、IT业、文化产业等等。奇怪的是,对农业而言,“机会来了”的口号居然吆喝了十多年。按常理,不同行业背景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应该不同,这才正常。

更让人不解的是“农业的机会来了”被喊了十多年,似乎没有人认真解读:是十多年来农业始终如一的存在着一个机会?还是农业的机会十多年间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来?亦或是十多年来农业的机会终于马上就要来了?真正用心做过农业的人才知道:农业无所谓机会不机会,农业只属于有情怀的人。

回归本真,既然每天都要吃饭,农业的机会就一直存在,它永远不会象386电脑,BP传呼机那样过时,也不会因为有了“一号文件”或出台某项政策,机会才能来。如果没有情怀,抓不住机会就会失望,就会生气,就会抱怨。如果没有情怀,即使抓住了机会,对农业来说也不是建设,而是破坏,甚至灾难。

一是它掏空了政策,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导致产生了纯粹的投机主义。

二是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恶性循环。

三是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3、饲料时代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健康

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每天都在吃着粮食,但国人已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是的,提起农业,我们会想起很多高大上的名词: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设备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但很少提“传统农业”。如果被提到了,那也是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它常常被另外一个名字“小农”所替代。“小农”是什么?是落后、守旧、短视的代名词。由它衍生出的,是小农经济、小农意识、小农思想。

说白了,所谓“现代农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前提的对土地掠夺式的产业化之路。这让人联想起一个感冒病人,到医院后医生让你打抗生素,说这样好得快;打了,感冒好了,肠胃又不舒服,医生又劝你把胃切除,说这样防止进一步恶化;胃切了,身体水肿排不出尿了,医生说是肾功能衰竭,劝你透析……直到无计可施时,医院会拿出病危通知让你签字,说医生不是万能的,他们已经尽力了。

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和中医类似的遭遇。当我们在追问农药残留有没有超标,关心所吃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安全时,有没有人追问过自己曾给予了土地什么,以及农作物疾病的来历?化肥农药之于作物,正如抗生素之于人类一样,它带给我们快捷、高效的同时,也让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当西方的祖师们无计可施时,终于提出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这难道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吗?

4、价廉物美是压倒农民不种地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的今天,我们自己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不妨来梳理一下:当你去农贸市场买菜时,面对2元/斤的蕃茄和6元/斤的蕃茄,你会买哪一种?2元/斤与8元/斤的大米呢?10元/斤的猪肉和50元/斤的猪肉呢?……当你或者是因为自己的精明而选择了便宜的话,当你把这种选择变成一种习惯和把这个价位默认为“标准价位”的话,那么谬论被重复一千次就真成了“真理”——你就不会去关心这样的价格这样的食物正不正常。

所以,当你理直气壮地指责食品为何不安全,质问为什么“本来”2元/斤的大米变成8元/斤,“本来”10元/斤的猪肉变40元/斤……别忘了这些“本来”的前提是,农民白种地或赔本种地不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乎,“本来”要生长12个月才能出栏的猪,3个月就上市了;“本来”有肥有瘦的猪,全长成了瘦肉;“本来”买的是猪肉,却被注进去了水……“本来”就应该长在土里,没有化肥农药,最自然而然地成长的白菜萝卜,结果成了奢侈品!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本来”呢?难道你仅仅是无辜的受害者吗?

于是与农民的退出相反,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没有多少人是为了赚钱,也没有多少人是因为喜爱,更没有多少人觉得当农民是高大上,只因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当一个社会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种的就不敢吃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本来”不是种地的人,为吃到安全食品,也只有自己亲自种地。或者一个大棚,或者一小块农场,或者在自家别墅的花园,或者在自己的老家,有人把这种农业叫“情怀农业”。

这里的情怀,可能是对农业的情怀,也可能是对家乡的情怀, 更可能是对家人健康的关爱,还可能是因为对某一个作物的特别爱好……总之,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干起了农业。这种农业往往不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所以总能坚守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

最后,引用网友的一段话:

有哪一个行业是好赚钱的?人的本质都是趋利的,生意的本质也是要实现利润的,不同的是有的制度或者群体的存在是使逐利在规则范围内去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的制度或者群体的存在则是打破,甚至践踏规则去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才会出现哪一行业好赚钱的命题,机会均等,竞争公平的前提下哪一行都不好赚钱,又哪一行都好赚钱!

中国农业发展艰难,做农业很难赚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很多原因是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很难解决。当然,从事农业人中有赚钱,也有亏得身无分文者。但值得一提的是,真正有心从事农业,热爱农业的人,相信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内容来源:发现良田等媒体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