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数字化引爆产业模式重构
智慧农业
  
2021-06-02 22:39:06
[ 导读 ] 乡村振兴数字化引爆产业模式重构。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文件字里行间传达出强烈信号:“三农”工作仍非常重要, 乡村振兴务必抓紧,并强调了“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等重要举措。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三农”工作新阶段,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建设和发展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源泉,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县域发展的主旋律。

如何通过数字化为新农村建设开辟出路已经成为了各界广泛讨论的重点议题。毋庸置疑,数字经济的崛起势必能够快速缩短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助力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模式选择。

数字化道路是乡村经济振兴新方向

5G技术商业普及,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信息技术在乡村经济领域应用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将对乡村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乡村经济信息化

由于受到地域偏僻以及交通运输闭塞的影响,传统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玉米、水稻等基础农作物种植,以及猪、鸡等家禽喂养为主线。这种经济结构只能保证农民的基础生活稳定,但无法对经济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推进作用。

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后,可以对市场供求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为农民提供更为准确的市场预估。并且,乡村经济体系现代化必然要以科技驱动作为核心,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信息化乡村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之间信息鸿沟正在不断缩小,这将为乡村经济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会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2、城乡经济融合化

改革开放之前,乡村和农业一直扮演着次要角色,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原因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经济融合是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共同路径。事实上,“城市病”与“空心村”是相伴而生的,是城乡相互作用的结果。

城乡经济融合包括生命、生存、生产、生态、生活的“五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人才资金技术融合等多个维度。城市发展需要乡村的资源补给,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也需要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数字信息技术将深刻地改变着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同时也为城乡信息互通、共建、共享创造了条件。

3、新兴产业扩大化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兴旺成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点,通过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了乡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由此催生出了一批新兴产业,而这批新兴产业得到了乡村振兴的大力支持,并呈现扩大化趋势,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拓宽了乡村经济增收渠道。

在数字化背景下,依托逐步完善的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工具,能够有效加速城乡之间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流通。数字化不仅影响乡村经济内部结构,同时也会催生出一批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形态,实现乡村内部的产业升级,并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

乡村振兴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产业模式选择

数字化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数字化发展要始终坚持“三农”立场,在产业模式选择上也要结合当前“三农”的特点,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之下,充分激发农村市场主体活力,加速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为完善的乡村振兴数字化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数字化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的组织保障机制,从多个层面入手实现乡村经济振兴。

1、强化乡村经济振兴数字化发展基础

农业依然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在乡村经济振兴数字化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农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构建更为完善的数据感知网络,充分利用轨道卫星资源,发挥地面移动式监测平台的作用,配合高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建起“空天地”一体的数据感知网络,建立全覆盖、适应性强、高分辨率的遥感观测平台,通过对农田水利监测站点信息和农业气象观测站点信息的有效整合,为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园艺花卉产业等提供监测数据。

其次,因地制宜地构建起物联网的体系,发挥物联网络体系在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等多个环节的技术优势,大力推广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

通过数据信息技术的引入,一是构建更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基础数据体系,将耕地基本信息、土地调查监测信息、耕地质量信息作为基础数据体系建设的重点,对基本农田实施动态信息监测,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基本信息保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进出口、市场价格、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消费、农产品成本等相关基础信息的监测和收集力度,打破行政限制和区域限制,实现各类监测信息的互通有无,同时要结合数据信息的现实需求,建立中央数据库与地方监测数据库,按照不同权限和需求对数据库及信息进行查看和调用。

构建更为完善的农业智能生产决策控制体系。从农业种植角度看,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智能灌溉、智能施药、智能耕作、智能催芽等技术设备的实施。从农业设施角度看,要加大对室内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发,完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创新采收嫁接机器人技术,更好地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团。从畜禽水产养殖角度看,重点推进智能收获、疾病自动诊断、网络疫苗、精准投食等技术设备研发力度,构建更为完善的畜禽水产养殖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农业智能生产决策控制体系建设,实现农业产业生产的绿色增效。

2、推进乡村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要求,深入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工程,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构建符合本地区需求的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农村服务站点。同时,建立农产品电商服务体系和孵化基地,支持本地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发展。此外,推进对本地区闲置的劳动力资源、农机资源、土地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和统筹,打造网络交易平台,通过政府担保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多元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要加快农村产业联合发展,支持农民创新创业,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道路就需加速推进多元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积极挖掘本地特色优质资源,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优质产业链条,如农耕体验、观光农业、乡村民宿、乡村观光旅游等,这些项目完全可以成为多元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模式的重要主体,通过联动协同机制的打造,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精品路线。

“数字平台+文旅”产业融合模式。数字信息技术为农村文化旅游注入新鲜活力,乡村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热点。数字文化旅游是乡村旅游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新业态,数字文化旅游实现了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效降低了乡村文化旅游门槛,并提升了互动性,同时加入直播、文创、电商等多个产业,延伸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在数字化背景下,农村产业将会出现更多的产业模式,也将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3、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的对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管理。通过互联网应用实现冷链物流标准落地,围绕传统冷链业务展开服务,创新果蔬冷链运输技术,形成优质高效的物流体系。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并设立快递网点,采用农村公交携带配送的模式,真正实现快递下乡。

改善旅游粗放式管理。建立农业旅游特色高科技展示区,将高科技园区内建设理念、建设成果、与高校合作的成果展示给游客,将赏、学、研汇聚一起,打造品牌特色,文旅网络深度融合,并借助互联网宣传模式,利用短视频等方式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

加强多方合作促进产业融合。横向合作上,实施种植区功能分类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消费服务。纵向合作上,运用数字化管理推动产品加工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支持产业孵化基地、数字化工业园、产业数字化研究发展中心等配套体系建设。

龙头企业推动种植模式创新。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构建农业与大数据、“云”计算、新兴技术等新型结合模式,建立农业资源数据库,定期对农业作物的产量、长势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各项环节进行生产追踪并制订方案。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新销售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模式,通过大数据平台采集消费者需求,提前规划生产,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有机整体,对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流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

建立与企业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产业基础数据库,打造容易接受的知识条目,引入知识信息汇总,建立包含生产信息、品种信息、施肥信息、灌溉信息、植保信息、农机信息、新技术、新成果信息等综合文献库,基于用户特征针对性知识推送,强化有效数据共享。

总之,数字化不仅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乡村经济和产业发展。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乡村经济振兴数字化道路与产业模式选择问题,通过现在数字信息技术与农村农业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