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数据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城市白领等返乡入乡创业。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
返乡创业成为农业农村创业的香饽饽,在乡村振兴赛道处处都可以看到返乡创业者的身影。
一、政策扶持——返乡创业的核心助力
1)中央政策定调,地方配套加码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将返乡创业纳入乡村振兴核心战略,各级地方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比如,地方层面,湖北宜昌、襄阳等地推出“超级大礼包”:个人创业贷款额度提升至1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最高可达3000万元,并配套贴息、租金减免等政策,形成“低门槛+高额度”的创业生态。
2)资金支持:从输血到造血
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除了政策之外,还提供资金支持。
比如,湖北省宜昌市为小微企业提供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荆州更推出最高5000万元授信贷款,覆盖设备购置到流动资金需求。河南、湖北对返乡创业者提供5000元一次性补贴,孵化器运营方最高可获100万元奖补,形成“企业存活即奖补”的激励机制。
近些年,地方政府的政策逐步从输血变成造血,并一步步地引导返乡创业者做强做大。
3)用地与人才:破解资源瓶颈
众所周知,用地与人才是农业农村创业者的基础。稳定的用地政策,助力返乡创业者持续投入。同时,企业拥有一流的人才,也帮助企业持续迭代与升级。
因此,在政策、资金、用地与人才的助推下,返乡创业者利用政策优势加速项目应用与落地,赋能乡村振兴。
二、返乡创业的3大坑——避坑指南
尽管政策扶持,但分返乡创业需要规避这3大坑:
1. 同质化竞争陷阱
农产品电商、农家乐等同质化项目扎堆,导致价格战频发。同质化竞争导致2大恶果:1)产品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同行陷入价格竞争,价格一家比一家低,最后大家都赚不到。2)产业体系被破坏,同质化竞争除了导致价格竞争外,更要的破坏了整个产业生态和产业体系。
2. 抗风险能力薄弱
创业成功率仅有2%,98%的创业都会失败。返乡创业更是如此,没有资金、没有资金、没有人才,甚至商业模式不成熟,从而导致创业者失败。
有专家认为,小规模项目易受市场波动冲击。绝大多数返乡创业项目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主导的,属于小规模项目,其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一旦遭遇困境,随时就会倒闭。
3. 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虽然,返乡创业的政策好利好返乡创业。然而,由于农业的分散性,各地的落地纷纷出台一县一策。更要的是,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很难实现,审批流程、补贴的公平性都遭遇极大的挑战。
所以,返乡创业者看似非常光鲜,但也存在诸多挑战与困难,除了政策持续落地之外,更需要返乡创业者和项目的有强大的“变现能力”;否则,返乡创业破冰非常困难。
三、返乡创业必选的6大黄金赛道
1.特色农业+数字化种养
传统农业的创新一定要靠产业融合,比如特色农业+数字化种养。
由于特色农业的核心是“特”,就能获得一定的市场和知名度。在数字化工具与平台的助推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了产业规模化。
比如,南漳刘晓明打造2500亩数字化农业园,通过智能控温、无人植保机节省人力成本40%,亩产提升25%。
2. 农村电商+直播带货
返乡创业者在城市里经历了电商的熏陶,他们拥有电商思维,会用手机和电脑。因此,这些返乡创业者回到农村习惯于农村电商+直播带货。除了把工业品带到农村之外,还利用电商平台、短视频把农村特色农产品卖到城市,甚至全球市场。
比如,潘苇在2021年回到竹山县秦古镇西庄村创业,创办了贸公司和电商直播间,通过抖音账号,并进行电商直播,累计销售农产品50余万斤,销售额超1000万元,带动周边500余名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3. 乡村文旅+民宿经济
乡村文旅指以乡村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农耕体验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业态;民宿经济则是通过改造闲置农房、宅基地,提供个性化住宿服务的经营模式。两者结合,形成“体验式消费+在地文化”的融合经济。
乡村文旅+民宿经济利用休闲经济激活农村资源,吸引了城市游客来农村体验与消费,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新途径。
比如,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群年营收超30亿元,户均年收入50万元,验证了“绿水青山”的变现能力。
4.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化
“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化”项目是通过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处理,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并结合品牌塑造形成差异化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其核心目标是突破农业“低附加值、高同质化”的困境,实现从“卖原料”向“卖品牌”的转型升级。
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化解决了3个问题:1)农产品溢价的问题;2、农产品储存的问题;3、农产品可标化的难题。因此,通过可标化、品牌化、产业化等现代化手段助推农业转型升级。
比如,湖北应城“粉笔村”通过品牌升级,将粉笔单价从0.3元提升至2.5元。其技术路径:功能性开发(如富硒大米)、文创赋能(江西婺源油菜花IP)
5.环保与再生资源利用
环保与再生资源利用的核心在于通过回收、循环使用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节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它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持生物多样性;二是资源再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新资源,如废纸再生、废旧金属回收等。
尤其是,近些年国家推行秸秆回收、有机肥生产,并出台了倾斜政策。比如,山东东营盐碱地改良项目获国家专项补贴,亩产玉米达800公斤,利润率超传统农业2倍。
6.三产融合项目
三产融合(三次产业融合)指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通过技术渗透、要素重组、功能整合实现深度协同,形成“1+1+1>3”的产业生态。其核心特征包括:1)传统农业向“生产+加工+服务”延伸(如稻田变景区、农产品变伴手礼);2)工业向“制造+体验+教育”拓展(如工厂变研学基地、设备变文创IP);3)服务业向“场景+产品+数据”下沉(如民宿植入非遗工坊、物流嫁接农产品溯源)。
比如:浙江“稻鱼共生”项目,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文旅融合,亩均收益是单一种植的5倍。政府补贴覆盖基建投入的40%。
透视以上6个返乡创业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在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创新与裂变。所以,这也是返乡创业项目的核心特点与优势。
四、返乡创业如何迈出第一步
返乡创业,是实现个人价值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双赢选择。但创业之路布满荆棘,返乡创业更是挑战重重。如何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成为众多创业者心中的难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返乡创业的关键第一步。
1、调研与定位:拒绝“拍脑袋”决策
很多返乡创业者凭借一腔热血,盲目跟风选择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在创业前,深入调研当地市场与资源至关重要。以小王为例,他返乡后发现家乡水果资源丰富,但缺乏深加工企业。于是,他通过走访农户、分析市场需求,决定创办一家水果罐头加工厂。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小王的工厂一开业就订单不断。因此,创业者要立足当地,挖掘特色资源,结合市场需求找准创业方向。
2、政策申请:善用“三专”服务
国家和地方为鼓励返乡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创业者要善于利用这些政策,获取资金、场地等支持。小张返乡创业时,了解到当地有“专项补贴、专属场地、专业指导”的“三专”服务。他成功申请到创业补贴和免费的创业场地,还得到了专家的创业指导。这大大降低了他的创业成本与风险。创业者可通过政府官网、创业服务平台等渠道,了解并申请适合自己的政策。
3、试点验证:小步快跑迭代
在大规模投入前,先进行小规模试点,能有效降低风险。小李返乡后想发展特色民宿,他先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进行试运营。根据客人反馈,不断优化服务与设施。试运营成功后,他才扩大规模。这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让小李的民宿在市场站稳脚跟。创业者可通过试点验证商业模式,及时调整方向。
4、资源整合:构建“生态圈”
单打独斗难成大业,返乡创业要学会整合各方资源。比如,小赵返乡创办农产品电商平台,他联合当地农户、物流企业、电商培训机构,构建起完整的创业生态圈。农户提供优质农产品,物流企业保障配送,培训机构提升团队电商运营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小赵的平台迅速发展壮大。创业者可通过参加创业活动、加入行业协会等方式,结识合作伙伴,整合资源。
因此,想要返乡创业顺利,要先把第一步做好,经过调研与定位、遵循政策、小步快跑、资源整合等4个方式搭建好返乡创业的基石。
五、返乡创业者必修课——从生存到壮大
返乡创业度过“生存期”后,如何突破瓶颈走向壮大?这5大核心能力建设,是从“野蛮生长”到“系统运营”的关键跃迁。
1、团队与人才建设:打破“家族化”天花板
陷阱危害:家族化管理易导致决策封闭、专业能力断层。某养殖合作社初期依赖亲属团队,因缺乏品控和营销人才,优质产品困在县域市场。
破局策略:
• 股权开放:预留10%-15%期权池,吸引返乡大学生、行业资深从业者;
• 专业外包:初期外包财务、电商运营等非核心业务,降低人力成本;
• 本土培养: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新农人专班”,定向培养技术骨干。
案例:湖南某米业公司引入农业经理人后,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40%,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2、傍大树:绑定头部资源快速破局
要擅于利用以下资源类型:
• 平台资源:入驻拼多多“农货上行”计划、京东“奔富村”项目,借流量红利打开全国市场;
• 产业资源:成为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基地,锁定稳定订单;
• 政策资源:申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取税收减免与专项扶持。
比如,贵州刺梨企业“刺柠吉”借力广药集团渠道,3年销售额从1亿元跃升至50亿元,验证“大树底下好乘凉”逻辑。
3、商业模式设计:画好“三维赚钱地图”
核心三问落地法:1)客户是谁?用“人口属性+消费场景+价值诉求”三维模型画像。如云南鲜花饼品牌锁定25-35岁女性,定位“办公室下午茶甜点”,强调“零添加花瓣原料”。2)如何触达?县域市场用“社区团购+乡镇便利店”,全国市场借“抖音直播+小红书种草”。3)靠什么赚钱?打造差异化价值,比如,福建某蜂蜜品牌主打“溯源区块链+养蜂人故事”,溢价率比普通蜂蜜高60%。4)品牌进阶:从“产地标签”到“溢价引擎”。两步走策略:A、区域品牌搭台:依托“五常大米”“赣南脐橙”等区域公用品牌背书,快速建立品质认知。数据显示,区域品牌可提升产品溢价30%-50%。B、企业品牌唱戏:在区域品牌基础上塑造个性标签。如“乔府大院”在五常大米框架下,主打“皇室贡米工艺”,溢价率达80%,年销超20万吨。
4、资金安全公式:利用钱生钱
返乡创业一定要预留好租后的资金,最大防范未然。如果项目能赚钱,不要用于分红,而是用于发展。利用钱去生钱,实现企业发展安全。
农业行业观察认为,返乡创业绝非简单复制城市经验,而是要用科技重构农田、用品牌重塑土货、用社群激活村落。正如乡村振兴管理师莫子涵所言“农业的未来不在规模,而在不可替代的价值链。”当政策红利与实战智慧结合,这片土地终将回报那些既懂乡情、又具商业洞察的创业者。(文/程颐)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政策解读】标准|休闲农庄建设规范(农业行业标..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下的智慧农机: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这款农业机器人亮相央视!1台顶6..
案例剖析!“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方法可..
【生物育种】2025-2030年中国生物育种行业深度调..
中国移动亮相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赵春江院士:数智技术促进养殖业高..
赋能农业科技!北京市政协智慧农业委员工作室正..
【世界农业案例】日本Teikei模式的生存之道!..
【乡村振兴政策】2025 年:农业农村振兴新征程,..
2025农业迈入AI元年,或将引爆农业新一轮变革..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模式与对策..
农村电商:进入3.0时代,不是建群而是建网!..
【农场经营】休闲农场和村集体,如何打破“单打..
【世界农业案例】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其经验借鉴..
产学研用新范式:中国农大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与..
【县域经济】2025年壮大县域经济怎么干..
乡村振兴多元产业发展23种模式与实施建议..
高质量农业势在必行!未来农业发展模式有哪些?..
【考证】农业经理人技能证4月30日报名截止,5月2..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
恭喜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
【农业案例】农业创业中的5个坑,农民看过后,选..
农村电商仅剩下农产品直播,未来还将如何发展..
新年特刊!100多个特色农场的经典案例,都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