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侠会:三农领域产业社群(资源对接、案例分享、线上课程、线下活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县域富民产业典型,比如广西横州茉莉花产业、江苏丹阳眼镜产业、湖南邵东打火机产业等。其中,有些产业基于本地优势资源逐步发展起来,有些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从无到有”,有些产业经过长期积累迭代,有些产业借助数字化浪潮快速崛起,有些产业深耕国内市场,有些产业走向国际市场。这些县域富民产业兴起和发展原因各有不同,但具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技术创新 为驱动、以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为保障的共性经验。这些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全国其他县域提供了有益借鉴(表1)。
01、立足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
一些县域立足当地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做好“土特产”文章,将资源 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打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县域富民产业名片。比如,广西横州市是全球最大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基地,茉莉花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茉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茉莉花产业集群,当地超过30万花农因茉莉花增收致富。河南临颍县被誉为“中国休闲食品之都”,依托小麦、生猪等种养业资源,构建起从种植养殖、面粉加工、食品生产到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食品包装、电商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全县休闲食品产业年产值已突破400亿元,入围河南省最具竞争力的“百亿产业集群”。浙江缙云县深入挖掘缙云烧饼的黄帝文化、饮食文化、商贸文化,做“乡愁+产业”融合文章,大力发展烧饼全产业链,2023年全县烧饼产值达到34.8亿元,带动近5万人增收致富。上述县域的产业发展实践表明,只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用好用活县域特色资源,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也能培育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县域富民产业集群。当然,资源优势并不必然转化为产业优势,“土特产”要变成大产业,需要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探索和创新资源价值转化渠道。
02、依托地理区位,融入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壮大配套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部分县域靠近大城市或都市圈,通过发挥要素成本等优势,积极对接和服务大城市发展需求,承接大城市外溢功能,实现县域富民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安徽南陵县曾是传统农业县,依托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抢抓智能快递物流装备产业风口,积极发展智能物流装备产业。目前该县已经形成智能物流装备六大系统(揽收拣选、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存储输送、包装加工、信息处理),快递业装备18项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服务链全覆盖,智能分拣设备产能规模居于全国第一,智能仓储设备、末端配送设备、绿色包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2021-2023年南陵县智能物流装备规上工业产值由35.3亿元增长到64.85亿元。江西信丰县立足气候资源条件,紧盯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将蔬菜作为富民农业主导产业来打造,围绕蔬菜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建设了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暨冷链物流中心、赣南蔬菜配套产业园和现代化蔬 菜育苗中心产业平台。全县蔬菜年产量达到60余万吨,每天供往粤港澳地区蔬菜110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当然,与上述县域的成功实践不同,很多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县域尽管有区位优势,但面临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必须找准专业化定位和职能。
03、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县域特色哟是产业集群
随着我国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部分中西部县域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育形成了新的县域富民产业,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比如,湖南桂阳县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承接广东家居产业转移,引进广东家具协会合作建设家居智造产业园,吸引东莞家具企业抱团转移,目前该县家居智造产业产品远销亚洲、欧洲、北美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河南夏邑县通过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培育起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从一个农业县转变为“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中国棉纺织名城”,年纺纱能力320万锭,织布能力17万吨,服装加工能力1.7亿件。河南睢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制鞋产业转移,制鞋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散到聚,形成了完整的制鞋产业链,目前该县拥有近600家制鞋企业和配套企业,年产能达3.5亿双,年产值超过150亿元,从业人员8万余人。睢县休闲运动鞋制造产业产值占国内的30%,被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称号。从上述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实践看,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我国中西部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承接产业转移并不是一“接”了之,真正要“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得好”,需要在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04、融入开放格局,内外联动做大做强县域富民产业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一些县域通过建设跨境电商平台等方式,积极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加速国际市场布局,为县域富民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新动能。比如,被誉为“中国童车之都”的河北平乡县,按照“拓展国际市场、壮大外贸主体”思路,积极推动自行车童车产业提档升级,该县年产自行车、童车及玩具1.45亿辆(件),童车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达300亿元,占国内市场的50%、国际市场的40%,产品远销俄罗斯、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南安市不是石材主产地,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石材产业,目前已经形成集矿山开采、生产加工、设计选材、工程应用、展示贸易、机械辅料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该市石材产量和进出口量均占全国的70%,贸易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推进,一些中西部县域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对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国投资等不断增长。2013-2022 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的比重从13.5%提升至19.2%,对外投资占比从7.8%提升至14.7%。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对外开放节点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将是一些中西部县域发展富民产业的重要路径。
05、强化技术赋能,依托数字技术推动县域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些县域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比如,江苏高邮市依托数字化技术,推动特色养殖提质增效,打造了“高邮鸭”等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富民产业。在生产环节,通过“智慧大脑”实时监测鸭舍环境指标,合理安排投放饲料,保障鸭蛋产量稳定;在销售环节,通过鼓励企业建立数字化销售渠道,拓展了产品销售市场;在服务环节,引进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建立数字风控模型,为农户、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数字信贷授信,提供数字贷款服务。目前该市仅鸭蛋生产企业就有100多家,年产鸭蛋13.5亿枚,总产值达18.5亿元。山东曹县依托短视频和直播电商,从产业结构调整、服务载体建设、直播平台对接、直播人才孵化等着手,聚力打造汉服全产业链条,成为全国最大的汉服生产基地。2023年,该县汉服网络销售额超过70亿元,占到全国40%的市场份额。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传统产业并不一定是落后产业,利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有很大空间,这也是县域发展壮大富民产业的重要路径。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相关文章
【农村电商】2025农村电商全景洞察:政策赋能、..
竞争惨烈!农资行业7条创新之路,引爆未来农资..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
【创业】事关创业!人社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重磅意..
农产品电商五大模式大决战,供应链决定生死局!..
乡村产业振兴 21 种模式,构建文化旅游生态圈,..
【政策解读】标准|休闲农庄建设规范(农业行业标..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下的智慧农机:农业机器人..
案例剖析!“农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方法可..
【农业机器人】这款农业机器人亮相央视!1台顶6..
2025农业迈入AI元年,或将引爆农业新一轮变革..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模式与对策..
模式研究!8个粮食订单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
农村电商:进入3.0时代,不是建群而是建网!..
【农场经营】休闲农场和村集体,如何打破“单打..
【世界农业案例】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其经验借鉴..
产学研用新范式:中国农大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与..
【县域经济】2025年壮大县域经济怎么干..
乡村振兴多元产业发展23种模式与实施建议..
熊猫指南:用科技重构农业美学,解码中国好味道..
【乡村振兴案例】国家推行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的六..
中化化肥举行2024“迈优伴”领航行动启动会..
2024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大会暨茂盛生物..
AI赋能农业发展向“新”提“质”,中国移动助推..
农资行业商业模式揭秘:不靠卖农资产品,靠会员..
【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创业:20+条创新商业模式推..
恭喜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
【农业案例】农业创业中的5个坑,农民看过后,选..
农村电商仅剩下农产品直播,未来还将如何发展..
新年特刊!100多个特色农场的经典案例,都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