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赵春江院士:数智技术促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养殖
  
17小时前
[ 导读 ] 数智技术促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赵春江

中国工程院  院士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副理事长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  委员

01

禽业发展现状

01、产量与增长趋势

家禽出栏量:2023年达168.2亿只,同比增长4.2%,规模化养殖加速推动产能提升。

禽肉与禽蛋产量:禽肉产量2563万吨(+4.9%),禽蛋产量3563万吨(+3.1%),占全球产量近50%,体现我国禽业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02、行业核心挑战

育种环节低效:关键性状数据依赖人工采集,种质资源挖掘不足,导致优质品种开发滞后;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精准度低,优良品种性能未充分发挥,影响生产效率。

市场与资源压力:集团化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受到挤压;饲料对外依存度高,价格波动频繁;从业人员教育水平低,人工成本快速攀升。

环保与疫病问题:动物健康养殖、福利养殖需要加强;粪污处理能力不足,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亟需智能化解决方案。

03、国际对比差距

劳动力素质短板:我国农业劳动力教育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并且,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教育水平低,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就业人员占比仅7.9%,制约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生产智能化水平:发达国家在环境调控、疫病监测等领域已实现高度自动化,我国仍处于追赶阶段。

04、智慧农业发展

技术变革推动生产力: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先进生产力融合形成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体现了当前现代科技对农业系统运行管控的强大能力。

家禽饲养从传统到现代:当前我国家禽产业存在舍饲、半舍饲、散养的多种饲养方式,既有成本低、密度小的小型养殖场,也存在成本高、密度大的中大型规模养殖场。

数智技术推动生产变革:智慧养殖是促进禽业高质量发的必由之路,是畜牧业的“新质生产力”。我国正处于由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高效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是产业变革的核心。

家禽出栏量:2023年达168.2亿只,同比增长4.2%,规模化养殖加速推动产能提升。

禽肉与禽蛋产量:禽肉产量2563万吨(+4.9%),禽蛋产量3563万吨(+3.1%),占全球产量近50%,体现我国禽业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02

典型智慧禽业技术

01、环境智能监测与控制

多维度监测:通过红外热成像、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温度、有害气体(NH₃、H₂S)的“点-线-面”立体监测,结合AI算法预测环境变化趋势。

动态调控系统:湿帘降温、通风窗等设备联动,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现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全自动调控,减少人工干预。

移动机器人应用:搭载环境传感器的巡检机器人实时生成温湿度云图,覆盖传统固定监测盲区,提升环境管理精度。

02、表型数据自动化采集

电子翅标技术:通过射频识别(RFID)关联个体身份与表型数据,准确率从95.47%提升至99.97%,年均积累1.1亿条数据,支撑精准育种。

无接触监测: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监测体温异常,结合行为分析(如啄肛、趴窝)预警疾病,降低疫病扩散风险。

03、行为分析与健康管理

视觉识别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的摄像头网络监测采食频次、运动轨迹,识别异常行为(如炸群、咳嗽),准确率达98.6%。

声学诊断技术:分析家禽应激叫声、求救声,无接触评估健康状态,实现疫病早期预警与精准干预。

04、精准饲喂与营养调控

智能饲喂系统:集成计算机视觉体重估测、体况评估模型,动态调整饲料配方与投放量,提升饲料转化率10%-15%。

多因素决策模型:结合生长阶段、市场价格、营养需求生成饲喂策略,降低饲料浪费与养殖成本。

05、疫病防控与智慧诊疗

AI巡检机器人:搭载轻量级深度学习算法,识别死鸡、弱鸡并定位,巡检效率提升90%,疫病诊断准确率96%。

无人化消毒平台:激光导航机器人精准喷洒消毒液,覆盖复杂禽舍环境,耐腐蚀设计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06、大数据驱动全链管理

种业大数据平台:以广东清远麻鸡为例,实现四次自动化选种与品种溯源,缩短育种周期30%。

疫情应急系统:2分钟内完成疫区划定、物资调配与扑杀决策,支持短信通知与GIS地图分析,提升防控响应速度。

03

未来展望与战略方向

01、核心技术突破

智能装备研发:聚焦环境多参数耦合调控、疫病早期分子诊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推动设备小型化与低成本化。

数字育种升级:整合基因组选择、表型大数据与AI决策,构建家禽智能育种平台,遗传改良准确率目标提升至90%。

02、产业生态构建

全链条智能化:从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到质量追溯,融合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流通透明化,建立消费者信任体系。

标准化与绿色化:推广低抗养殖模式,开发粪污发酵产沼技术,减少碳排放30%-50%,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03、应用场景深化

规模化示范:在龙头企业中集成环境监测、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形成可复制的智慧养殖模式。

中小场户赋能:开发轻量化SaaS管理系统,通过手机APP提供实时预警与远程诊疗服务,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04

总结:智慧

智慧养殖通过数智技术重构生产流程,实现“环境-动物-管理”精准协同,是推动我国禽业高效化、标准化、绿色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未来需加强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助力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跨越。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