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案例】通海垦牧公司:中国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
养殖
  
2021-10-29 21:28:28
[ 导读 ] 通海垦牧公司的发展历史~

张謇先生确实了不起。这种了不起在于他“一不小心”就创建了一个一个的“全国第一”。据南通一批专家考证,张謇一生创建的“全国第一”共有23项。这个数据剔除了诸如“大生纱厂第一个发行股票”、“女工传习所是第一个刺绣学校”等说起来让人自豪的一般人也不会去计较的说法,因而它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水分的。张廷栖先生主编的《张謇所创中国第一》提供了详细的考据。

在23项“全国第一”中,通海垦牧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从1901年创办算起,到今年已经120年。两个甲子的岁月了。

一、通海垦牧公司开发的缘起和过程

据张廷栖先生说:早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张謇先生就有开垦沿海滩涂的意向。在他辞官回乡丁忧期间,奉两江总督张之洞之命,在通海创办团练,抵御日本沿海的侵犯。期间,他曾前往海防前线视察,见到大片滩涂的土地资源,即淮南盐场。黄海滩涂因海势东迁,土卤日淡,盐产锐减,成本特高,灶民日贫,触发了张謇先生主张废灶兴垦,解决百姓生计的愿望。在大生纱厂创办获得成功以后,为广植棉花,从增加纱厂的原料基地出发,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即与汤寿潜、李审之、郑孝胥、罗振玉等人,发起筹建通海垦牧公司的动议,得到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赞助,呈报清廷批准,于是年五月,正式成立公司。张謇先生亲任总理,10月开始招股集资,兴土动工,在茫茫海滩,荒无人烟的盐碱地上,筑堤挡潮,围海造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引进棉种,改革盐业,以工促农,以农助工,改变产业结构,实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克服了来自狂潮海浪和风暴袭击的自然灾害,解决了复杂的地权纠葛和来自人为的种种刁难,历经长达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获得成功,已围土地10多万亩,开始赢利,分发股息和花红。通海垦牧公司开垦之前的公司之地,正如张謇先生在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上所说的那样:“立乎邻堤而东南望,时值东北风大汛,潮拍邻堤之下,弥望皆水,浪花飞洒,薄入邻堤,故缺啮不齐,农人间连柴牛抵捍。近邻堤内之地,黄芽白苇。半未垦熟。时值无风小汛,潮不内侵,驾小车周视海滨,则凫雁成群飞鸣于侧,獐兔纵横决起于前,终日不见一人;夏夜,则见照蟛蜞之火,繁若星点而已。”而10年后的这块土地,面貌大为改观:“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商有廛市,行有涂梁,若成一小世界矣。”

公司工人在垦区耕种

在通海垦牧公司这个张謇垦殖计划的试验地、示范区成功的引领下,在苏北范公堤以东,南从川流港,北抵陈家港,纵约700里,宽约100里的原两淮盐场地区,濒海约1.75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滩涂出现了一个开发的热潮。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开垦,仿效通海垦牧公司,沿海滩涂创办了大小约80多家盐垦公司和垦团,占地700余万亩,投资总额近2000多万元,先后吸引30余万的通海农民,战天斗地,兴垦殖棉,使昔日的草荡荒滩成为“阡陌交通,田庐相望”的新兴棉产区。

二、通海垦牧公司提供的历史借鉴

陈炅先生说:垦牧公司经营模式的探索,是对我国农业早期现代化的贡献。

具体的来说:

第一、建立农业公司,是“实业救国”方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9世纪末的中国,虽然经历了洋务运动、戌戌变法,但仍然没能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张謇先生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没有历史经验可供借鉴,他在建近代工业体系的同时,兴办农垦,对实业救国的道路做了有益的探索。

通海垦牧公司堤渠工程

我国传统农业是小农经济,一个农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通海垦牧公司的出现,打破了中国数千年来农业生产的个体经方式,是我国农业经济从个体生产向大农生产转型的标志,是农业生产关系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变革的初步尝试。

通海垦牧公司川流港风景

通海垦牧公司第四区芦苇荡

中国是个农业国,不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难以使国力强盛。通海垦牧公司的成立为发展农业生产力建立了平台,公司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用科学方法改良品种等等,完成了个体农户做不了的事。农业公司生产的产品,供纺织厂生产棉纱、棉布,再由商家经销。大生资本集团建立了一条农工商完整的产业链,是我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创举,所以说通海垦牧公司的建立是张謇先生在中国农业早期现代化发展史上树立的的一座丰碑。

张謇所题通海垦牧公司望稼楼对联

第二、通海垦牧公司创造了推进农业早期现代化的模式

通海垦牧公司首创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为推进早期现代化创造了范例。集约化生产把生产资金集中使用,进行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选用优秀人才加强公司管理。

垦区内的七门闸

公司初建,面临的是一片盐碱荒滩,为尽快把荒地变成良田,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大量投资进行规模经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注重农田基本建设,建造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排灌系统,清洗土壤盐碱,降低地下水位;推广轮作技术,种植豆科作物,并以此作为绿肥,改良土壤;引进优良树种,营造护堤、防风林带,有效地保护了大田生产。公司重视质量经营,为了提高棉花的品质,设有棉花试验场进行中棉、美棉试种,以改良棉种、推广植棉为中心课题进行研究,使棉花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宣统二年,通海棉花首获南洋劝业会农产品展销的“优等奖牌”。公司的建立,产生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是中国近代大农业的先声。

通海垦牧公司招股集资,或以土地作价投股,或以现金收买海滩涂荒地,统一规划,筑堤排水,然后留下一小部分土地雇工经营,将大分土地招佃承种,议租分成,收取实物地租。雇工经营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招佃承种则是封建租佃关系,公司是“地主”,农民是“佃户”。不过佃户因租地较多,往往雇工代劳,成为租地农场主。张謇先生在通海垦牧公司设计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能提出的最为完整的农业改革方案,推动了农业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通海垦牧公司第一届股东合影。前排右二是张謇

第三、改变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实现地方自治的典范

张謇先生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股份制企业,它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张謇先生的民本主义思想在这里得到实现。通海垦牧公司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并举,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同行,农副、工商、交通、政权建设一体化,对改变江苏乃至全国的农村社会经济起到示范作用,对社会风气的开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公司所在地海复镇的自治公所

三、继承先贤伟业的话题

今人说古人,最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继承古人的精神、风范、智慧,把今天的事情做好,给后人留下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正如张謇先生所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启东市海复镇是通海垦牧公司所在地,是张謇先生垦牧精神的发源地和承载地。今年3月,海复镇启动了通海垦牧公司复建项目。复建项目位于汇吕公路东侧,通海界河北侧,总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以打造“优秀企业家重要培训基地,海复农文旅重点参观节点,新型城镇化重心坐标建筑”为目标。目前,通海垦牧公司复建项目进展顺利,兴建盐垦博物馆也已经启动。

10月8日,启东市海复垦牧商会举行成立大会,80多个创始会员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杨斌为会长的商会第一届领导班子。

张謇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原副会长张廷栖先生应邀参加会议并且讲话。

张廷栖先生重点阐述了传承张謇先生的的垦牧精神。这种精神首先是开拓精神,面对艰苦环境,困难重重,敢于闯荡,具有迎着困难披荆斩棘、开拓前进的锐气;这种精神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垦荒造田是有风险的事业,有风险就可能有牺牲,他们一事当先不顾个人安危得失,不求有无回报,具有着眼于百姓生计,事业的发展,国家与民族兴旺的志气;这种精神又是一种拼搏精神,面对困难敢打敢拼,具有不怕失败和牺牲的胆气;这种精神又是一种创新精神,敢于招股创办农垦公司,引进外国优良棉种,进行驯化和改良,实行公司加农户的体制,试行垦区乡村自治等一系列前人未做之事,具有敢为人先的豪气。张廷栖先生说:垦牧故里打出垦牧品牌,弘扬张謇先生开创垦牧事业的那种锐气、志气、胆气和豪气,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借鉴意义。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