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拜「袁隆平」3大创举,震惊世界(附31条语录醍醐灌顶)
种植
  
2021-05-24 21:28:13
[ 导读 ] 袁隆平的梦想不会终止...

举国悲痛!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但袁老未竟的事业与梦想将会由继承者延续!

众所周知,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多年来,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早在2018年,88岁的袁隆平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国际稻都梦’,希望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第一个梦想已经实现了,第二个梦想正在加速推进。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3大创举,震惊世界!我们一起来细数下:

创举一、杂交水稻

中国杂交水稻发展是“磨难中成长”。除了袁隆平之外,还有丁颖、李必湖、颜龙安等科学家的心血与付出。

袁隆平从195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安江农校,到1971年调往湖南省农科院前,一直生活、奋斗在这个偏僻的学校。在这里,他确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

其实,中国杂交水稻理论研究经历多位专家的呕心沥血,袁隆平曾说“自己是站在同行及前辈的肩膀上”。

众所周知,雄性不育性的发现是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的第一步。然而,水稻杂交难度大,要想成功,就要先育出只有“单一性功能”的水稻。中国稻作科学的奠基人丁颖曾用人工办法给水稻“去雄”,但实际效果不佳,也未能大面积推广。

在政府的指示下,1967年,由袁隆平、尹华奇与李必湖三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全力寻找不育系。其中,利用不育系来培育杂交水稻并非袁隆平的首创,并专注于“三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

其实,日本学者则在1917年就发现了野生不育系,并于1968年培育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但由于效果不好,并未在该国推广开。

在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这颗竟然有160多粒,远远超过普通稻穗。

期间几年,袁隆平遭遇团队散货和分家、研究进展停滞,但杂交水稻研究及推广事业从未间断。

1975年以后,袁隆平以自己的不育系配成的优势组合“南优2号”,在湖南洞庭湖地区大规模试种。后来,洞庭湖地区几十万亩水稻遭遇矮缩病,颗粒无收,“南优2号”也因此被逐渐淘汰。

1973年10月,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袁隆平发表论文《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三系”到“两系”的转变是中国杂交水稻新的探索,1995年,袁隆平主导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袁隆平提出“超级水稻”的概念。

2000年,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88岁的袁隆平曾多次表示,“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

创举二、海水稻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占3.2亿公顷,海水稻的研发是一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据了解,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平原的低地、湖边或山前冲积扇的下部边缘,以及沿海地带。如果能将我国近一亿亩盐碱地改造利用,生产农作物,可解决8000万人的粮食问题。

88岁的袁隆平想再次攻克这一难关。袁隆平团队已经在山东的青岛、东营、还有在江苏、浙江都布了点主攻“海水稻”,基地利用袁隆平团队“四维改良法”,改变土地盐碱化现状,化滩涂为良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海水稻发展到1亿亩,最低要求生产300亿公斤粮食,生产一个湖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多养活8000万人口,这是我的梦想。

近几年,山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着手尝试解决盐碱地再利用问题,他们的想法与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一拍即合。

2018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继续在国内不同气候区发起,建立5到10处海水稻示范种植推广基地,用2到3年时间在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为海水稻产业化推广提供成熟解决模式。

其实,早在2016年8月,袁隆平团队正式入驻山东青岛国际院士港,主攻杂交“海水稻”科研项目。

为了种植“海水稻”,让盐碱荒滩变良田,袁隆平团队的“四维改良法”应运而生。它整合了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的技术配套方法,让土壤和作物活起来。

2017年,袁隆平团队经过多次试验,从四个维度对盐碱地进行综合的改良、并且从180多个品种里选定一个品种,小试验田里亩产可以达到620公斤。

经过测量、收割、脱粒、称重、去杂、水分测定等多道工序进行测产验收。据了解,这次测产的“海水稻”2018年5月初开始插秧,截至收割已经过153天生长期,实际测产样本是从80份海水稻材料里选出长势最好的海水稻,即1805品系。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方法》中“水稻测产验收条款”的要求,经测定,“海水稻”理论测产结果为646.3公斤/亩,实际产量549.63公斤/亩。

之后海水稻在新疆、陕西南泥湾、乃至中东沙漠里成功种植收获成功。袁隆平团队海水稻正在改造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2020年将“海水稻”推广种植一亿亩是袁隆平的小目标。

创举三、沙漠种水稻

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土地,但事实上,一直以来我国却进行着的是“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我国大片的土地是不适合种植作业的,更有像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样的不毛之地。

但袁隆平又做到了。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近日对在迪拜热带沙漠中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中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

从报告中获悉,2017年,袁隆平团队把“四维改良”技术也引入了迪拜的种植实验中,不仅能将所需水肥自动送达水稻根系部,供水稻生长,还能将土壤中渗出的多余水肥回收再利用,精确控制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这样土壤就可以达到种植水稻和植物的可能性。

继中东沙漠种水稻成功之后,袁隆平又有新动作:让沙漠变耕地。

据央视报道,2018年开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新疆岳普湖县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

袁隆平的奇迹还在发生...

2019年6月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虽然,袁隆平院士离开了我们,但袁隆平的精神、信念、梦想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关于袁隆平的名言名句

1. 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杂交稻

3. 人就像一粒种子 各方面都要健康

4. 我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

5. 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6. 不爱国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7.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8. 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水稻田种上杂交稻,每一公顷能增产两吨,(这样)来算的话呢,每一年可以多养活五亿人。

9. 幸好我们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成几何基数的增长,我跟你说,马尔萨斯是对的,马尔萨斯是先知先觉,你批马尔萨斯是批不了的。

10. 我一个体会,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11. 第二个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这是我一点体会,是不怕失败。

12. 我不是那种书呆子,我这个人呢,思想比较解放,比较自由,考虑问题的时候看书。看书呢,一边看,当场汲取他们的经验,一方面还要打问号,这里面很重要的,你专门是死记硬背的,那不行的,你必须根据我们的实践,提出它的问题在哪里。

13. 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14. 我搞不懂老外问别人多大年纪了要说“How old are you?” (你多老啊?),所以我到国外问老太婆:“How young are you?”,对方高兴坏了!

15.90岁的袁隆平视频回信勉励青年,视频中,袁老送给年轻人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16.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17.性格决定命运,有一点点关系,不是全部。性格很重要,但是不见得决定命运,命运是由各方面来决定的,还有外界条件,还有时代不同了等等。

18.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19.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名了,官做大了,自由度越来越小。

20.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21.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

22.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也不能因为取得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23.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体要好。身体不健康,心有余力不足,无论你搞什么研究都支撑不下来。我现在还在第一线,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身体不好,怎么行?

24.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25.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26.对金钱,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产,钱是重要的,钱来路要正。第二,钱是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

27.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

28.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29.人要吃饭、穿衣,要生存,没有钱不行,但一定要来路正,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有了钱,要用在正当处,既不能挥霍浪费,也不要吝啬小气。我喜欢朴素的生活。

30.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总结了两条,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加起来就是“自由散漫”。我还就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1.对金钱,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产,钱是重要的,钱来路要正。第二,钱是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

最后,送上我们的最深切悼念、怀念、思念!袁老,一路走好!

内容来源:农业行业观察编辑中心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