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复盘】讲真!农业投资处处都是陷阱
种植
  
2021-08-12 22:03:28
[ 导读 ] 发展农业需要尊重规律。

农业有规律,市场也有规律,发展农业需要尊重规律。

——桂华:农业投资处处都是陷阱

1

阿光45岁。他中学毕业之后到上海打工,干过多个行业,后来从摆摊卖菜发展与人合伙经营生鲜店。如今在外有多个门店。阿光每年收入上百万元。

2014年阿光回老家流转500多亩土地,期限是到二轮承包到期。他最先发展草莓种植,投资200多万元建了100亩的钢架大棚。2017年阿光又发展了80亩的稻田蛙养殖。2019年在剩下的几百亩水田中发展稻虾共养。

当初阿光流转土地的目的是为了搞草莓种植基地。试种一年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工人难请,二是种草莓的效益没有想象中好。之后他一直没有扩大草莓种植面积。

草莓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个工人可管理最多5亩地。阿光种植的是奶油草莓。理论上讲,亩产可达3000斤,平均价格为15元,草莓的亩产值有4.5万元。阿光的草莓大部分直接送到当地的超市和水果店,批发的很少。他拥有生鲜经销经验,不走批发渠道,销售价格会高一些。除掉人工成本每亩1万元,农资成本1万元,理论上每亩收益不低于2万元。

阿光的基地上聘请常年女工14人,工资为每月3100元,全勤奖每月200元。女工主要负责草莓种植、管理和采摘。长年男工6名,负责打药施肥等体力较重劳动,工资是每月3800元,一名队长工资是每月5000元。另外还有食堂、看场、出纳、送货、带班会计和仓库管理人员各1人,共6名。这些工人每年工资支出超过100万元。

草莓每亩收益超过2万元是理论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波动会影响草莓的产值。如2017年出现连续两个月的阴雨天气,造成草莓产量很低,当年亏本。最近两年阴雨天没有了,却出现了大面积死苗的问题。

草莓效益不好,阿光2017年开始发展青蛙养殖。第一年改造田块每亩投资5000元。据他介绍,青蛙每亩产量可达3500斤,销售价格为每斤10-20元,每亩收益不低于2万元。这也是理论上的。

实际上,2018年和2019年,阿光两年在青蛙上亏了160万元。2020年的青蛙还未销售,他估计今年最少亏20万到30万元。阿光的青蛙基地聘请了8个工人,为半年的工作期。

2019年,阿光发展了400亩的稻虾养殖。这几年小龙虾的总体市场行情不太好。

阿光给算了一笔总账,自2014年以来,他在这500多亩的基地上投入超过800万元。基地上的收益远远达不到这么多。算总账,阿光过去几年是亏损的。

2

草莓、青蛙和小龙虾都属于特色种养业,与水稻种植不同。规模化特色种养的投资较大,普通农民投不起,一般是社会资本投入。在各地调查发现,工商资本投入种植养殖(养猪、养鸡等除外),成功的很少。前几年,中部某市政府投资数亿元打造7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鼓励工商资本进入,每亩大棚补贴1万元左右。不少企业下乡投资,几年过去后,转包一批,跑路一批,剩下真正经营成功的不多。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

调查时看到,一些人在城市搞房地产或是做工程赚到一笔钱后,下乡投资农业,最后却是落荒而逃。“开着奔驰来,骑着自行车走”的情况不在少数,让人感到惋惜。

阿光投资农业没有赚到钱,他的情况并不是最坏。其一,阿光投资的规模不大,并且他在果蔬销售方面有经验,他的草莓基地基本可以保本;其二,阿光个人的实力还比较强,城市几个门店经营维持赚钱,农业基地的亏损能够承受,暂时不会出现资金断流。

调查是看到,一些人之前从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经营,不懂行情,也没有销售渠道,贸然转行,将农业当做主业来做,投入全部身家,起步规模大。这样做投资,若是在农业外没有其他产业支持,甚至搞抵押贷款,加杠杆,碰到自然灾害或是市场行情不好,很容易断掉资金链。对于阿光来说,农业是副业,他还能挺得住,行情好赚一点,行情不好亏一些,不至于伤筋动骨。一些人将全部家当投入在农业上,遇到风险扛不住,很容易失败。

3

农业投资有风险,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很多人想象农业很赚钱。阿光返乡包地,可能是经营生鲜超市时发现草莓售价很高,由此推算种植环节的利润很大。实际上,在高度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农产品每个环节的利润基本上是固定而平均的。卖生鲜与种草莓分工不同,各赚各的钱,跨界经营不易成功。

二是农业不存在超额利润。农业技术门槛不高,投资门槛也不高,新品种、新技术在初期或许能带来短暂的超额利润,但是很快就会被种养规模扩大和供给增加稀释。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农业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品种更新,很容易被其他人学习,一般经营主体很难长期获得超额利润。

三是水果蔬菜种植和一些特色养殖具有劳动密集特点,企业雇工经营不易管理,企业经营竞争不过夫妻家庭农场与小农户。企业投资劳动密集型的种养,容易被农户挤垮。

四是被补贴反钓鱼。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农业产业补贴,为了诱导社会资本兴建农业项目,一般是企业投资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一些经营者为了获得补贴,扩大经营规模、经营领域和投资新项目。企业得到了政府补贴,但是新项目却不一定赚钱。企业赚钱不易,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补贴而盲目投资,忘记初心,很容易被反钓鱼,甚至被补垮。

五是农业投资很难变现和保值。发展特色种养业投入较高,比如农田平整、基础设施配套、大棚建设等等,这些折旧很快,并且资产的保值率很低,也不易转手。农业设施的通用性较差,很多人投资后,如果不继续经营,需要将土地还原,原来投资就变成一堆废弃物,基本变现不了。

六是融资问题。农业企业融资较难,一些地方推行土地权利抵押,政府支持工商资本向农民流转土地,然后拿着土地流转合同抵押贷款。企业从农户流转土地,租金往往是一年一付,没有支付租金的土地流转属于“债务”。企业拿着“债务”去抵押,银行怎么可能要?企业要减轻资金压力,没有企业会一次性向农民支付十年二十年的土地流转费,然后再拿着土地经营权去抵押的。一些地方搞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本质是政策性贷款。

由于农业经营不容易赚钱,土地流转后又不容易转手,一些工商企业投资的农业基地就变成了无法割舍的“鸡肋”。一些人投入大量资金后,看着几百万的资产无法变现,十分不甘,只好继续扩大投资,将自己在城市的房屋一套一套地卖掉输血到农业上,如果不能找到持续盈利点,最后会熬到无法兑付租金的地步。

农业有规律,市场也有规律,发展农业需要尊重规律,政策上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减少悲剧的发生。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