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观察未来农业沙龙纪要:蝶变在即,生物育种加速商业化(干货满满)
种植
  
2022-10-18 20:31:23
[ 导读 ] 生物育种如火如荼...

生物育种如火如荼...

受政策助推,中国种业迎来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552亿元,过去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3%,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61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7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8%,我国市场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农产地区,增长潜力较大。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多项关于种子行业的政策,目的是推动种业生物科技技术的发展,完善种业市场的监管体系,同时打击非法转基因等违法行为。从政府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看,政府对于转基因种子研发企业的支持和保护的态度,生物育种技术是我国种业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另外,未来五年,采用生物技术的作物种子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中产阶级人数的不断增加和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高端育种需求也将快速提升。尽管如此,但是,生物育种还遭遇产业化和商业化难题,未来到底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近期,农业行业观察、农侠会策划了一系列未来农业系列活动,邀请生物育种公司、资本方、行业观察者等代表围绕““芯”未来,生物育种商业化之路”主题,解读生物育种新趋势、产业化、商业化创新与变革,并且探讨生物育种的新图景、新商业、新模式,共同展望未来种业的可能性。

以下内容据嘉宾发言精华部分整理(略有删减)

企业案例分享

01、分享主题、深耕生物育种,践行筑农强国

嘉宾介绍:

刘继强,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秉承“筑农强国”的使命和“面向农业、深入产业”的愿景,已形成科研、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康普森拥有专业化检测技术平台、育种分析系统,具有全平台优势,搭建了不同密度、不同通量的基因检测平台,包括高通量测序平台、基因芯片平台、质谱平台、KASP平台、捕获测序平台。目前,康普森已联合设计开发百余款产品,降低基因组的产业应用成本,为国内育种企业提供育种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华系品种陆续产出,实现科技自主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嘉宾分享:

刘继强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技术的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另外国家也积极加大生物育种的产业化应用与推广,强调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助力生物育种成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武器”。

刘继强还谈到,从2011年开始,康普森以生物技术为抓手,业务逐渐构建全基因育种服务、康普森农业大数据平台、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种猪鉴定、自主研发育种芯片等特色服务。与此同时,康普森还积极探索育种产业化和商业化落地2022年,康普森与新疆开展草饲畜一体化项目,为加快利用基因科技推动种业强国建设,将数据科学+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食品科学等技术相结合该项目建成之后,将有力提升新疆肉羊产业的科技研发示范带动能力,对于建设种业强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02、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引领精准育种

嘉宾介绍:

吴昕博士,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奥云)是一家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立的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百奥云立足于育种的前沿领域,针对我国商业化育种的生物数据快速增长的现状,提出了育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路线。为推进该路线的实施,百奥云精心打造了包括育种软件、硬件、数据分析、定制开发和战略设计等在内的多款产品。百奥云已获得10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明专利。2020年完成天使轮融资,2021年获得PreA轮融资。

吴昕博士表示,种子是农业“芯片”,高科技育种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核心技术。随着高通量自动化表型和基因型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公共科研和私有育种将产生海量的表型和基因型数据,未来育种决策将越来越多地从个人经验驱动变革为数据驱动,从手工化,艺术化转变为规模化和工业化。育种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会成为我国农业种业领域的新基建项目,对数据的精准分析挖掘能力将成为育种的核心竞争力。

吴昕博士还谈到,伴随高通量表型和基因型检测技术以及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海量生物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最终由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决策的全链条能力已经成为现代育种的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精准育种正式迎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时代,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短更低成本的育种周期以及更精准更高效的转基因和基因编辑事件。自2018年开始,百奥云推出育种表型数据系统,2019年推出基于微信的田间采集小程序百奥e采;7月17日,正式发布全新的基因型大数据系统,并升级表型数据分析系统和百奥e采。三款产品间的数据连通,形成了一套集育种数据采、管、算为一体的百奥云智能育种平台。百奥云智能育种系统中的基因型数据管理模块,采用分布式架构,可以轻松管理和可视化大规模基因型数据,辅助育种精准化。目前,百奥云的育种软件系列产品已在隆平高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河北农科院等几十家育种企业和科研单位使用。

03、如何打造全蔬果类育种平台

嘉宾介绍:

吕亚清,中农美蔬(深圳)科技有限公司/CEO。中农美蔬(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主导成立的生物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美味基因挖掘,培育美味蔬果新品种,研发功能型蔬果产品,同时利用组学区块链技术贯穿始终,致力于开创“从消费者出发,通过种子到田间再回到消费者”的全链模式,为大众提供美味、新鲜、健康、安全的蔬果新品种。

吕亚清表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种业公司并没有自主育种能力,中高端番茄种子基本依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有育种能力的公司仅占3%。然而即便是这3%有育种能力的公司,也大多采用传统的育种方式。另外,由于进口种子直接销售也可以给公司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与自主研发这个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过程形成了鲜明对比,大部分种业公司对于种子研发并没有驱动力,这也就导致我国蔬菜领域的育种企业十分匮乏。

吕亚清谈到,2021年,她和团队瞄准中、高端番茄种子的国产替代机会,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并正式创立了中农美蔬。在商业化上,凭借技术、团队、资源为其核心壁垒,中农美蔬切入番茄品种研发,依托基因组所的胚快繁体系,能够将番茄的育种周期大大缩短,传统育种情况下,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需要7-8年,而中农美蔬只需要2-3年时间,其可以在番茄果实还未成熟时便取出种子培育下一代,继而鉴定下一代的性状。目前,中农美蔬在广西、内蒙古、广东韶关、河源等地区建立了番茄基地,并已经与鑫荣懋和海吉星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04、做赋能型新型产业投行

分享嘉宾:

陈晨,君屹资本 /合伙人。君屹资本为专注于农食科技、大消费领域的新兴精品投行。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券商、投资机构。

践行“用投资的眼光做投行”,“做赋能型新型产业投行”, 致力于做优秀企业的长期伙伴,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 战略规划、上市咨询和并购重组服务。

分享内容:

陈晨表示:顺应大趋势,君屹资本长期关注并看好食品科技和农业科技,以及涉及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在新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和带给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其会聚焦于细分赛道,比如,育种、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新型食品化妆品原料等。

最后,陈晨谈到,君屹资本将专注于农业食品科技赛道、大消费行业,希望成为一家赋能型FA机构。除了赋能之外,君屹资本还会协助合作伙伴做行业的调研,大企业POC验证,希望帮助行业里搭建一个生态,更多地陪伴合作企业成长。

圆桌讨论:“芯”未来,生物育种商业化之路

出席嘉宾

李剑 农业行业观察 创始人、中国农业产业分析师(圆桌主持人)

刘继强 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昕博士 长沙百奥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吕亚清 中农美蔬(深圳)科技有限公司/CEO

陈晨 君屹资本 /合伙人

分享内容


01、李剑圆桌分享

透视整个育种行业,发现育种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而且从事生物育种公司的创始人及团队学历都非常之高、以及背景资质十分特点。同时,近些年,生物育种是成为国家战略性技术和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此举也会助推中国商业化育种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生物育种领域要杜绝伪需求,加强与产业、商业的结合和落地,并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助推以技术驱动转变成产业驱动。另外,面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的难题,生物育种公司还需要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并且要跳出生物育种领域,寻找更广阔的市场,以便提高生物育种的天花板。

02、刘继强圆桌分享

1)关于问题:鉴于我国农业的分散性,目前我国的生物育种赛道程度不高,仅以常规制种业务为主;另外,在产、学、研环节难以形成合力,产业化和商业化尚待突破。同时,由于政策法规和评审机制等影响,导致从业者追求“短平快”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生物育种领域的主体,还是以企业为主,这些主体存在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还缺少国际知识版权的话语权,企业的竞争力不强等等问题

2)关于挑战:生物育种公司存在钱、时间、人才、资源等4大挑战;同时,企业科研投入不足,成功转化率较低,真正从事商业化育种的人才不多。另外,国家还对生物育种长线支持不足,导致整体效益保障不全。对此,康普森采用“商业带动科研,用科研引领商业”的策略,积极申请国家支持,把长效变成短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并利用产学研满足市场需求,探索商业化育种的新机会。

3)关于融合:政府、企业是生物育种领域快速融合的助推器,但是,生物育种链条上参与者较多,企业需要建立在多方的利益基础上,并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融合,加大公关团队建设。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性的市场环境,建立法律保障,规范市场,有效防范侵权行为,不断地构建利益共同体,带领大家一起共享、共赢。

4)关于商业化:商业化的关键是价值创新。生物育种由企业主导,需要有回报、有效益,参与者才会越来越多;另外,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开发产品,力推产品落地与应用。近些年,康普森积极探索生物育种的商业化。比如,在新疆推动草饲畜一体化,推动行业与产业转型升级,凭借生物育种技术助力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03、吴昕博士圆桌分享

1关于问题生物育种行业处处都存在问题,但是问题也是同样是机会。我国生物育种育产业进度与国外存在大约15,约1.5个代差。近两年我国农业政策向好特别是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商业化育种,这会给市场与行业带来一个非常积极信号。因为我国商业育种公司,尤其是中小创业型科技育种公司很难获得政策和资金税收方面的实际支持。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需要理清楚每一方责权利,做好和配合好育种顶层设计,特别是商业化育种的制度设计和实施,否则很难突破现状。

2关于挑战: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商业育种是一个积极信号。所以,育种企业要把握政策信号,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主动拥抱最前沿的技术和市场,才能争取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小创新型育种企业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的将聚焦在育种本身做业务,围绕种业市场做发展。

3关于融合:生物育种公司生态融合势在必行。种业行业存在上下游各级各类企业的生态位,特别是在智能育种时代,已经出现了跨行业融合,例如IT和育种的融合,并且出现技术细分市场,例如大量生物性状公司的出现,因此需要大家跨行业融合、相互互补,强化合作,互惠互利,构建一个产业大生态。另外,企业还要在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上要形成制度和技术层面的互惠互利保障,最终才能实现共生共赢的局面。

4关于商业化:生物育种的商业化是一个系统,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生物育种公司,要秉承生物第一性原理,应该围绕最终育种目标发力,借助平台型的服务不断地给自身赋能。对于生物育种服务类型的公司,核心是真正给育种客户带价值,不仅仅是当下的价值,还有未来的价值,商业模式需要从只赚客户的钱转变为帮助客户赚钱,这样的商业化才能持久,才能实现共赢。

04、吕亚清圆桌分享

1)关于问题:生物育种赛道是一个投入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面临收益难题,如何解决企业愿不愿意不断地投入是个关键问题。另外,参与团队一定要看到回报,并且考虑“如何活下去”,如何保障参与者的相互利益。与此同时,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个难题,如何确保从业者获得利益,如何保障育种产品及公司资产也十分重要。其实,破解以上问题的突破口就是产学研一体化。唯有行业相互配合、融合,才有利于推动中国种业3.0、4.0时代的到来;另外,还要积极支持原创性突破,才能积极助推生物育种生态链的发展。

2)关于挑战:生物育种公司的挑战无处不在,尤其是来自市场的挑战非常突出。企业想要做好生物育种,就必须要加快推动产品落地,还需要积极培育团队研发能力以及推广能力。面对挑战,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落地产品,同时做好标准化、储备种质资源,迅速战略市场。

3)关于融合面向市场的融合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间的生态合作、品牌、渠道、终端合作非常关键,并不断地加强顶层设计,做大产业链。另外,面对知识版权的困局,企业间需要根据贡献不同,分配不同的利益;同时,还需要积极寻找外界资源,约定知识版权界限,用技术来监测知识版权的应用。

4)关于商业化:生物育种的商业化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各级参与者需要顺应市场需求,打破意识形态;引领一个需求,这是行业生存逻辑。近些年,中农美蔬积极顺应消费升级新业态,把消费者看得很重,适应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快速抢占市场,还积极探索农业品牌的赋能,助力消费市场升级与重构。

05、陈晨圆桌分享

1)从行业发展分析生物育种领域基本上被巨头公司垄断,初创公司必须具备极大的技术及商业化竞争优势才能够生存。鉴于我国的农业特征复杂和环境跨度大、区域化差异明显,我国的生物育种广谱推广难题加大,急需要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开创性、系统性科技投入驱动我国育种跨越式发展。

2)在国内外育种对比上,我国与国外发展种业创新的流程差异较大。国外育种由农药化肥开始,定向改造种子。从整体方案破解,而不是简单寻求单一环节最优化,达到农药、植保和种子全链路体系解决方案。我国则是从科研院所作为技术及种质资源源头,育种流程从制种及繁育开始,导致我国育种标准、流程不统一、分散性较大和市场适配性较弱等问题

3)在行业创新上,由于我国育种面临同质化竞争的难题,需要挖掘更多的精细化场景应用,并积极推动研发、制种、繁育一体化。同时,育种商业化需要大量影响力资金助力,尤其是国家政策性资金或国家债券的扶持。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起点上,实现颠覆式创新、大跨度的差异化才能有突破、有市场、有后发优势。目前我国也正大力加强基础性平台建设,强化科学育种底盘技术创新,开展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投入,既要产学研也要育繁推,形成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4)在企业布局上:企业需要加强商业生态闭环,育种目标以农业生产的实际推广和市场应用为核心,并且在终端环节构建保护链条、形成自有品牌,与上下游合力降低行业社会成本。在育种赛道中,动物育种较植物育种难度更甚,急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种业核心群体需要构建,更需要企业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力量,国企与央企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做优做强初创企业,各类主体完成这项艰巨的时代使命。

小结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人才、产业化、组织创新、政策等方面都需要突破,尤其是专业化的人才成为生物育种突破的关键要素。

前些天,教育部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农业行业观察相信,未来行业内将会诞生更多的生物育种的人才,推动育种产业的飞速发展

另外,随着企业纷纷布局,生物育种将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尽管还有很多问题待解,但是环境和生态健康有序,生物育种产业化、商业化的步伐必将将会加快,未来可期!

(10.13生物育种专场沙龙活动回顾)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