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春耕!北纬47°加码黑科技,积极践行“大食物观”
种植
  
2023-05-10 11:45:08
[ 导读 ] 北纬47°加码黑科技,积极践行“大食物观”~

作者:逍遥子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产业●科技●商业)

【题跋】

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这是中国人民对农产品与食品消费需求的升级与跃迁。

自2015年开始,国家提出“大食物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让老百姓吃得更好、更健康。至此,“大食物观”成为政府、企业行动准则。

为了践行“大食物观”,黑龙江政府发布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指出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除了政府之外,东北的农业企业积极依托黑土地资源,发挥科技与资源关键要素作用,助力中国人“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

比如,黑龙江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北纬47°”)从春耕环节开始切入,以守护黑土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践行大食物观、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码科技支撑,带动鲜食玉米产业升级,赋能美好生活。

守望:发力春耕,用黑科技守护黑土地

春耕,中国农业生产开局第一仗!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东北地区已经全面进入机械化、数字化以及种田新技术、耕种新设备的现代化农业耕种模式,“黑科技”已经成为东北助力春耕和保护黑土地的“新样式”。

众所周知,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其土壤富含有机质,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但这样的土地资源却稀少而珍贵,需要重视与保护。

谈到黑土地,我们就不得不谈到中国的北纬47度。

资料显示,北纬47度,是世界公认的农产品黄金种植带、黑土地核心地带。在北美,北纬47度横穿世界著名的优质小麦主产区。在日本,旅游胜地和农业重地——北海道也位于北纬47度。中国境内的北纬47度,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坐拥仅占全球0.1%的万年黑土地,这里流淌着无污染的嫩江水,土地自然休眠,天然沉淀更多营养,孕育出我国黄金玉米带和优质乳源带。

所以,保护北纬47度黑土地,就是守住中国的大粮仓。

近些年,作为“国内高端绿色健康食材品牌”北纬47°借助黑科技从种植、选择、流程、经营上打造出了一套春耕生产新样式,兼顾黑土地开发与保护。

从春耕环节开始植入“黑科技”。选种上,北纬47°使用百分百非转基因种子;种植上,北纬47°借助先进农业模式及农业科学技术;流程上,北纬47°采用数字化监管系统,使用大数据和卫星监测,在种植期对作物进行科学分析;经营上,北纬47°从高产品种转换为高质品种,用高成本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同时,北纬47°具体在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不仅通过科学施肥、秸秆还田等农机、农艺结合措施,进行保护性耕作,同时建设规模化有机肥与生物天然气循环利用项目,以畜牧粪污和玉米秸秆等为原料制取生物质天然气和有机肥,其中有机肥还田,有效提升黑土地地力。

除此之外,北纬47°凭借一年一季的生产模式,严格的投入品(种肥药等)管理,可以保证生产出的玉米、南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健康优质。

业内流传,中国春耕看东北,东北春耕看北纬47°。历经2年的发展,北纬47°已经实现了黑科技助力春耕的目标,除了为中国式春耕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践行大食物观做出了应有之义。

探索:黑科技赋能,践行大食物观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

纵览行业发展来看,践行大食物观给农业企业创新带来3个方面的蜕变:

1、需求嬗变:从关注数量到关注品质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十字路口,农产品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消费升级的嬗变。同时,这一转变也给农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助力农业企业努力探索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新思路。

2、发展升级:从关注自身到关注社会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更是社会可续性发展的关键。不科学的田间管理、大肥大水的耕种方式、无序的发展方式导致农业品质下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

在大食物观的需求下,农业企业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升级,从仅关注自身发展转变成聚焦社会发展,关注公众、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诉求。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正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3、管理创新:从粗放到精细化

消费升级时代,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农业的发展需求。当下,中国农业迎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或工具应用的新时代。

从粗放到精细化的转变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思维与路径的跃迁。在科技助力下,中国农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正在发生巨变。

随着智慧农业的推进,“黑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离开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愉悦地转身接受了科技带来的新能量,也成为农业企业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方式。

近些年,黑科技也成为北纬47°践行“大食物观”、守护黑土地的重要方式。在春耕环节,「北纬47°」“藏粮于技”,发力黑科技,借助数字化提升产业发展。

以数字农业基地为例。

自北纬47°成立以来,就着手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产业发展。按照有机农业种植的需求,以实用、高效的原则,建设北纬47°有机数字农业基地。

比如,数字农业基地,聚焦数字农业+差异监测监管及预防体系,探索利用遥感监测、物联网传感器、实验室检测等多手段融合方式,建设“空、天、地、人、机、外(生长的外部环境)”六位一体的农业智能感知系统,依托数据监测、采集、分析体系,建设分析模块及数字化种植模型,开展信息技术在种植中土壤、植株变化监测的应用试验,减少人工参与环节。

除了提升效率之外,在水肥一体化上,北纬47°也积极引入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进行养分供给。无需人为控制,系统自动感测何时需要灌溉,以及施肥。让北纬47°的农作物实现高产、优产。

如今,北纬47°正在利用黑科技助力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也践行“大食物观”科学内涵,助推乡村振兴。

梦想:锚定科技兴农,助力鲜食玉米产业链升级

“虽然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但目前还不是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要发力科技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力科技支撑农业。

从企业发展来看,科技强农、科技兴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以北纬47°为例。

自成立之初,北纬47°团队就怀有一颗初心——“赋能美好生活”,把黑科技基因植入土地、种子、种植到加工包装每一个环节,不断地实现从黑土地到黑科技赋能鲜食玉米产业链发展,为中国人提供更高品质、更安全可靠、更新鲜美味的农产品。

农业行业观察透视发现,在科技要素的投入上,北纬47°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地赋能鲜食玉米产业链,并且实现了3大创新举措:

1、模式创新

北纬47°借助科技与农业、产业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产业共富的乡村振兴模式。

比如,北纬47°品牌采取“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企业”的庭院种植和“合作社+基地+大户+工厂”的规模种植,发展订单化、定制化、本土化种植模式,以多种种植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长期带动农民稳步增收。

同时,北纬47°品牌发挥先锋企业引领作用,将“有机产业集群”先进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通过产业集群赋能上下游伙伴协同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上下游种植、养殖、运输和包装产业发展,打造一条乡村振兴的“共富产业链”模式。

2、品牌创新

好产品,必有好品牌。

近些年,北纬47°围绕绿色、有机、健康、品质等品牌诉求,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出良田、良种、良法、良人的品牌形象。同时,北纬47°积极通过产业创新、技术输出、模式推广以及推动从种植、生产加工到产品质量等全方位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制定,逐步打造“中国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地标名片,致力于成为中国高端健康食品第一品牌。

另外,在品牌创新上,北纬47°大刀阔斧地跨界进军多元文化、网络直播等领域,锻造出了高品质健康食品新国货标杆品牌形象。

3、标准创新

业界流程一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除了做高端玉米和锻造品牌之外,北纬47°坚守“科学与标准定义农产品品质”的发展理念,不断地加码标准创新。比如,在采摘上,北纬47°的玉米食材全程人工采摘,1小时内运达仓库;在工序上,北纬47°鲜食玉米历经56道工序、16重精选,并率先提出3小时鲜(即从采摘到快速锁鲜不超过3小时)制定义新鲜,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鲜食美味。

总之,模式创新、品牌创新、标准创新都源自科技创新。诚然,以科技赋能农业也是北纬47°践行“农业强国”和“大食物观”的初衷与梦想。

【小结】

农业强,则国强。技兴农没有终点,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升级、跃迁。北纬47°从春耕开始,用科技升级农业,用科技赋能美好生活、践行“大食物观”。

一切都刚刚正好~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