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我国生物育种成果,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种植
  
2023-06-03 13:20:15
[ 导读 ] 我国生物育种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端牢“中国饭碗”,生物育种技术将发挥哪些作用?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问题已影响到粮食安全。同时,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瞬息万变,对我国现代农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粮食危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突破国外对种源的垄断,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等问题迫在眉睫。

202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对生物育种技术的关切。

我国生物育种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端牢“中国饭碗”,生物育种技术将发挥哪些作用?

01

我国生物育种现状

在全球,我国是除了美国之外最大的种业市场,占比超过20%。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介绍到“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国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数目显著增加,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品种对单产贡献率提高到45%,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发挥重要作用。种业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巨大支撑力量是种业科技创新,尤其是依赖先进生物技术的生物育种得到飞速发展。

但育种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较低,目前还处于跟跑阶段,比如部分农作物、少数蔬菜及水果、部分禽畜种源等仍严重依赖进口。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一旦海外国家对我国进行进口限制,种质资源无法引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及粮食安全将受到严重影响。

据普华永道观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进一步加强对生物资源的精准挖掘鉴定、保护利用,提高生物育种技术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国育种的效率效果及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在育种的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来源:普华永道整理分析

据《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2020年我国有种子企业6118家,资产总额2425.21亿元,资产总额1亿元以上的432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7家,实现种子销售收入777.10亿元,利润69.57亿元。过去几年,以先正达、隆平高科等为代表的中国种子企业,在国际种业市场上崭露头角,影响力与日俱增,先正达和隆平高科于2022年跻身全球种业前十强,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双轮驱动,已初具中国种业航母雏形。

02

我国种业的政策发展趋势

国家已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将生物育种纳入国家的战略规划,明确种业地位,强调科研创新,重视产业化推广;同时,从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提供大力扶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发展,旨在解决农业“芯片”技术、种源“卡脖子”问题,各地方政府也紧跟中央精神,出台利好政策,育种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从国家颁布的政策及我国育种产业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我国育种业发展的如下趋势特点:

趋势特点

1

从政府主导的封闭式育种向市场化发展;

2

从依靠良种场育种为主向鼓励种业龙头企业带头发展;

3

从政府单项扶持向引入资本发展;

4

从基本粮食作物育种向多元化动植物育种发展。

2021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生物育种列入八大前沿领域之一,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23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同月,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扩大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范围,依法加强监管。“

从历年来的政策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已愈加明确,推进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广原则更为具体和可操作。

03

我国生物育种行业的前景分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培育优良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物育种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为此,应尽快启动实施农业生物育种创新行动,重点解决好生物种业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源头创新,支撑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

据IDTech Ex Research预测,2031年植物生物技术育种整体有望达443亿美元。生物育种领域基础研究的不断突破、先进生物育种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现代种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下,国家对于生物育种的支持基调更加明确。从关注研发创新到推进产业化,对知识产权保护也在不断完善,更加促进了企业创新研发的意愿。而今年1月份农业农村部颁布的基因编辑安全指南,更是完善了产业化政策基础,也标志基因编辑产业化重大进展。

对此,京谷农业智库(JGAG)认为,随着国家对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政策逐渐放开,生物育种产业化将迎来重大利好。国际生物育种产业市场已经向少数大企业集中,规模化、集团化和全球化成为生物育种发展大趋势。我们要抓住机遇,建立贯穿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品创制、示范推广等全产业链成套创新体系,快速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实现生物种业跨越式发展。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转基因作物包含大量的技术专利费,价格往往比常规作物的种子高。据美国农业局2001年至2010的数据可知,十年内转基因玉米和传统玉米的价格差距浮动不大,总体保持在2倍左右。由此也可推出,近年来转基因玉米种子价格大概为非转基因玉米种子2倍。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局,京谷农业智库(JGAG)整理

农民如果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他们的种子成本就会翻倍,种子成本压力大。除此之外,由于农民的种植习惯和思维转变较慢,很多人还愿意自留种。所以为了缓解成本压力,种植户选择购买转基因种子的意愿也较低。这也是接下来生物育种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