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盐碱地综合利用:“草-牧-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种植
  
2024-04-12 14:39:10
[ 导读 ] 盐碱地综合利用:“草-牧-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推进我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更好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省自然资源厅对各市上报的实践案例进行总结梳理,组织编写了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草-牧-园”滨海盐碱地治理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案例》入选《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典型案例》(第二批),为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提供样板与示范。

基本情况

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处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区域,土地总面积18.7万亩,受河海陆三相交汇的特殊地理条件以及淡水资源不足等要素的制约,区域内盐碱程度重,土壤盐分由3‰至2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其中中重度盐碱地占比超过50%。同时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毗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业开发还需要考虑其生态保护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改良前盐碱地植被生长状况

为改良盐碱地,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社会资本思田汇农业科技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聚焦于盐碱地农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盐碱地耐盐牧草种植-健康畜禽养殖-生物有机肥生产-盐碱地改良和肥力提升-高产高效种植”为链条,系统集成了智能装备作业指挥系统,构建盐碱地“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治理模式,促进盐碱地由传统“高耗低效”开发向“高效、高质、高值”绿色生态利用转换。

主要做法

(一)选草适盐,着力提升盐碱地产出能力。依据滨海盐碱地季节性水盐运移的分异规律,准确匹配适盐牧草及其轮作制度,筛选确定了甜高粱、田菁、小黑麦等多种盐碱地适生植物。以牧草根区低盐生境构建为目标,结合带状旋耕-早期覆膜作业技术与快速脱盐-土壤结构改良-作物营养-植物抗性为一体的盐碱地有机复合材料,创新形成以水盐运移调控、土壤结构改良、局域水循环淋盐、植物抗性调控等多层区域、多要素的调控技术,实现土壤含盐量由种植前11‰下降为2.6‰,土壤有机质提高25%左右,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50%以上。

▲盐碱地牧草种植选育

(二)延长链条,着力发展农业产业。以盐碱地高附加值农业为着力点,发展盐碱地设施农业和草饲动物养殖业。一是发展高盐设施种植,通过营造作物健康根系生境,调控土壤盐分离子实现对作物果实品质口感等关键指标的调控,显著提高番茄果实蛋白质、番茄红素以及苹果酸含量。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业使用量达到50%以上,综合提高设施蔬菜的健康与营养品质,同时减少面源污染。

▲“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精致农业栽培:设施种植床(上),普罗旺斯番茄(下)

二是发展优质肉羊饲养,通过甜高粱、田菁、小黑麦等耐盐牧草筛选与间套作组合等栽培技术研发,集成“小黑麦-甜高粱”轮作技术体系,结合芦苇、野生大豆、盐地碱蓬等本土优势植物饲草化利用,开发肉羊等畜禽养殖的日粮均衡营养配方。三是开展优质肉羊品种选育选配。通过收集北方牧区绵羊群体(蒙古羊、呼伦贝尔羊、杜蒙羊、澳白羊)的血样与相关谱系资源,开展优质肉羊品种选育选配,提高地方品种肉羊的整体生产性能,促进肉羊养殖良种化,实现肉羊养殖提质增效。

(三)循环利用,着力把资源变废为宝。以畜禽养殖废弃物(粪便尿)、农田秸秆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效好氧厌氧兼用微生物发酵菌种,配套自动化发酵装置,促进堆肥发酵充分、能耗降低,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100%。集成畜禽粪便发酵的优质微生物菌种和发酵技术,研发高效生物有机肥的物料标准化配方。复配生产对土壤改良、作物健康生长、抗病抗重茬、农产品质量安全功能明显,在设施种植中代替化肥改善土壤质量,化肥投入减少25%,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50%以上,提高植物抗逆性,进一步提高了作物产量与品质。此外,通过生物有机肥还田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配合牧草种植快速改善盐碱地基础地力。

▲“草-牧-园”滨海盐碱地肉羊生态养殖模式

(四)科技引领,联商带农共同富裕。实行“农户供地-研究院所支撑-公司运营-合作社管理”的科技经营模式,推进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一是以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生产系统管理与优化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定制盐碱地改良方案、种植方案以及种植布局。结合环境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的系列传感器,推广应用农业气象、虫情等农业灾害的预警制度,并采用大田作业的智能化装备和作业指挥系统、无人机农业“查打”一体化技术系统,构建数字智慧农业新模式。

▲现代农业生产作业现场

二是以“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治理模式为核心,与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合作,建成盐碱地设施种植示范样板100亩,吸引50余户种植户参与,番茄亩均产量2万斤/年,年均收益超过4万元,已超过当地传统淡水养殖的亩均收益;并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6000亩“草-牧-园”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样板,亩均纯收益达到1485元,相较当地传统水稻种植增加900元。

▲中科院盐碱地农业示范园-高效种植设施蔬果种植


工作成效

一是构建了盐碱地改良提升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模式。针对环渤海地区的盐碱地土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通过“草-牧-园”农业模式,构建以经济效益、水资源消耗与土壤质量为目标的循环农业系统,搭建了以大田耐盐牧草种植、草饲动物养殖、盐碱地、葡萄、西瓜、南瓜等瓜果种植以及盐碱地设施蔬菜瓜果种植的“三元”结构。

▲“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精致农业关键栽培技术

通过土壤盐碱消减与培肥技术,耐盐牧草健康调控技术,改变了传统盐碱地治理模式,降低了改良材料与工程治理措施的投入,土壤含盐量由种植前11‰下降为2.6‰。土壤有机质提高25%左右,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50%以上。配合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技术,建立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农业无机氮减排21%,化肥投入减少25%,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100%。建设的6000亩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平台,集成构建盐碱地快速治理及高效、生态开发利用模式和技术体系,形成了“草-牧-园”盐碱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我国滨海盐碱地等中低产田生态开发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是提高了滨海盐碱地生态开发的综合效益。建设了3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和6栋低温拱棚,单位水分利用经济效率超过50元/m3,显著提高番茄果实蛋白质、番茄红素以及苹果酸含量,亩均产值达8-10万元。盐碱地种草和养殖循环,每年可生产微生物添加加工青贮饲料近300吨,饲养200只羊,综合实现农场亩均纯收益达到1485元。

▲盐碱地种草养殖循环农场

安装粪便处理发酵装置,建立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循环农场千元产值环境影响指数约为0.021,显著低于传统养殖模式(0.03-0.06)与种植模式(0.57-0.60)。

▲“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及生态效益分析

三是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基于“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平台,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生产系统管理和优化数字化平台及其支撑数据库,研发了一批可产业化的面向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的系列传感器与大田作业的智能化装备和作业指挥系统;制定了农业生产时空格局优化及现代农业系统全要素效率提升的方案和技术途径,为盐碱地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示范样板。

▲大田作业指挥系统开发关键传感器

目前,“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已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6000亩示范样板,组织农户、经营户参观学习累计超过2000余人次。

▲“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在示范区的带动下,2021年垦利区永安镇建成首批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建成冬暖式日光温室20栋,吸引50余户种植户参与;2022年,与“国家盐碱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胜伟集团进行合作,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草-牧-园” 盐碱地高端肉牛养殖基地,助力打造盐碱地“草-牧-园”产业园;与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1万亩盐碱地“林-草-畜-园”产业模式。

评价启示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营市考察,提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东营市“草-牧-园” 滨海盐碱地治理提升案例探索出了在盐碱地上进行绿色开发、高效利用的新路子。以“盐碱地耐盐牧草种植-健康畜禽养殖-生物有机肥生产-盐碱地改良和肥力提升-高产高效种植”为链条,构建起生态循环农业系统;以基础地力提升为抓手,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生态种养,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提升了盐碱地农业开发科技水平和示范服务能力。“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开发模式,实现了对盐碱地生态功能的挖掘,通过生态优先、品质优先、循环利用优先等路径,大幅度提高盐碱地资源利用水平和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对全国5亿亩盐碱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探索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