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2021-03-22 18:33:58
[ 导读 ] 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意义重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出更具体的政策指引,比往年一号文件的战略性更强,内容更加丰富。文件开头以“总体要求”的独立部分,提出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这是今年一号文件与往年的一个重大差别,要深入理解。

1、首先,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将现代化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方向。很长一段时间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1961年首次提出,要有步骤地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此后,通过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等多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十八大之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三农”工作的理论创新。一方面,拓展农业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提出“三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将其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点。另一方面,关注农村发展和农民福祉。十九大首次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随后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目标。2018年进一步阐明,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2、第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不断丰富。

2017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进度表时要求“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央农村工作重要讲话时提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更加全面地揭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3、第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计划。

2021年启动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全国规划即将发布,各省各地市也应该尽快着手制定。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也就是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具体体现是,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要有显著提升,即“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要有良好开端,即“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明显提高”。这里特别提出“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进程存在地区差异,应该分类推进,但也有要防治盲目冒进,必须是“有条件的地区”才能加快进程。

4、第四,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意义。

客观评价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才能掌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现状,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域差异,更好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合理构建指标体系是进行科学评价的关键。目前,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评价研究较为充分,农村现代化的研究文献相对薄弱,需要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评价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是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从国际实践来看,不同国家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开始的,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通过城乡融合、环境友好的道路实现农村现代化。但是,不是每个国家都实现了成功转型,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农业农村协调发展,实现全面现代化,跨入了发达国家行列;巴西等拉美国家,在盲目追求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同时忽视农村发展,很多小农户被挤出农业农村,成为城市的边缘人群,结果是阻碍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当前,我们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      王 莉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