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案例】乡村振兴的“中南村模式”
乡村振兴
  
2022-06-23 21:51:00
[ 导读 ] 乡村振兴的“中南村模式”是如何做的?

江苏南通被称作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绕不开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实业家,那就是张謇。

这位出生于南通常乐镇的清末状元,站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瞬间,毅然选择了“实业救国”,他创工厂、开农垦、办交通、修水利、兴教育,创建了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27家工厂企业,兴办了以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为代表的370个学校,为中国的民族纺织业、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兴起,以及教育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作为常乐镇的一个行政村,中南村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张謇精神”。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南村的发展与巨变,也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时代意义。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对于农村发展,中共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从那时起,中南村人便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这一时期,中南村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庄环境,主要通过三大途径来调整村产业结构:创办工程队、进城务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这三大途径,中南村初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中南村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仅仅是个开始。

村企共建

“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2020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南通博物苑时表示。

在中南村发展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民营企业助力的身影。其中,中南集团极具代表性。

1988年,中南村村民陈锦石带领28个人到山东东营创业。从砌墙抹灰开始,由建筑施工队到成立劳务公司,再到建筑承包公司,最终成立了如今的上市企业中南集团。

为回报家乡,1998 年中南集团将总部从青岛迁回中南村,也正式开辟了一条“村企共建”引领村庄跨越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所谓“村企共建”,有两大形式。

一是以企带村:将企业和村的党组织资源进行合并,依托中南集团,发挥企业综合带动优势,促进中南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村企联建:以村党委为龙头,整合村域企业和村民小组,建立事务相互融合、资源统筹调配等工作机制,促进中南村企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2001年,陈锦石接任中南村的党委书记,志在将该村打造成为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标杆示范村。“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一定要改变中南村的落后面貌。”

这个党委书记,陈锦石一干就是20年。在这期间,中南村与中南集团统筹各方资源,激发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力乡村治理的强大动能。

中南村的老支书回忆,20年前的中南村经济薄弱,农田高低不平,粮食产量不高,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清贫,“回到村里的陈锦石自掏腰包帮助村民修桥铺路,平整土地,开沟挖渠,硬是把贫瘠的土地改造成了良田。”

中南村模式

不过,人多地少的矛盾在中南村仍十分突出。这样的条件决定了中南村不能像其他乡村一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而是要在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的同时,发展多元产业。

因此,中南集团将企业管理理念也注入到中南村的建设实践中。

在村民同意的前提下,村民以土地入股,由中南集团统一整治,进行现代化、高效化农业运作,所得利润给村民分红,改变了该村农业小而散的状态。2018 年,中南村率先完成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1000 多名村民成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中南村成为南通“股改第一村”。

高效农业方面,中南村在中南集团的支持下进行了土地整合,投资1100 万元,全面进行大棚改建,将原有的单体小钢管棚改建成高效连体大棚,改造后的连体大棚部分赠给村民,通过高效蔬果种植增加百姓收入。截至2020年,中南村已建成大棚160亩,其中80亩由新农村建设公司运营;10亩出租新引进农业科技公司;70亩无偿交付村民种植。

多元产业的发展方面,中南村先后引进环宇建机、百卡弗食品等6家企业,年创工业应税销售15亿元,每年净增村集体经济收入60多万元,实现了村企“双盈利”。

近年来,中南村又以创建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目标,持续提高村域范围内景观质量,推进“一村一韵”农文旅产业发展。2020 年,共接旅游人次50万人次,休闲观光农业营业收入达 2500万元。

村企合作,让中南村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2001年,中南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4700多元,到2020年已超过5.3万元。

经济上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村党委也十分关注村庄的人居环境。

从2004 年开始,村党委决定把农民的“家”建好安好,在村党委书记陈锦石提议下,经过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对百姓聚居区进行改造。至2020年,中南村共建设农民别墅391套,86%的村民住进了别墅。

此外,聚居区的道路、绿化、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也都由中南集团出资建设。目前,中南村已建成8公里的砼化道路,安装了280盏路灯,新建主干道花园式围墙1200米,新增绿化3000平方米,村里的绿化面积达40%。

继往开来

中南村党委的工作也获得了党组织的认可。

2021年6月,在中共中央庆祝建党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中南村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尽管在过去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相对于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更高要求,海门区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如何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是海门区和中南集团面临的新考题。

他们将眼光投向了能够反映地区历史文化、精神风貌的文旅项目。

2021年11月15日,江苏省重点项目、中南商用打造的张謇故里小镇·柳西半街正式开街。

海门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周国强表示:“张謇故里小镇,不是简单的‘怀旧’,更重要的是‘启新’,要将海门人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精神禀赋一代代传下去。”

“张謇故里小镇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又一次实践。”陈锦石说,我们做张謇故里小镇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做一番事业,对整个县域的规划起到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在参观了小镇以后,对项目传递的文化内涵都提出了赞扬,这才是最让人欣喜的。

张謇故里小镇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以“张謇”文化为内核,厚植乡村底蕴,外接政府、受众、产业三大端口,内联中南集团产业板块资源协同发展。旨在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双战略,打造集文化、旅游、教育、农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多产业共荣型文旅项目。

张謇故里小镇·柳西半街作为张謇“村落主义”理想践行的首发之作,街区所有瓦片、望转、青砖均为原常乐老街留存或原样复刻,在建筑上传承江海记忆。通过主题展示、手作体验、匠人演绎等方式,在传承中创新,展现“半街文脉”。

海门区常乐镇党委书记顾闯表示:“相信在中南集团的建设运营下,小镇核心区一定会建成展示常乐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成果的示范窗口,成为‘张謇故里、福地常乐’的一张靓丽名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