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研究】腾讯阿里入局:前置仓迎来下半场,生鲜电商已成巨头的游戏
生鲜
  
2020-08-24 18:07:18
[ 导读 ] 生鲜赛道在今年再次被推向风口。

2020年7月到8月,疫情尾声期的投资者们依旧谨慎,但生鲜电商赛道上已经一茬接一茬的密集融资。

这一轮融资数额都不小。每日优鲜融资4.95亿美元,创线上生鲜超市有史以来最高额融资记录。兴盛优选融资8亿美元,是社区团购公司最高额。谊品生鲜融资25亿元人民币,同城生活先融资2亿美元,又与邻邻壹合并再融资数千万美元。十荟团今年已经融资三轮。

“6月份之前,资本还会观望一下,接下来这个行业融资消息会越来越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庄帅向记者预测。

这与2019年生鲜电商倒闭潮是截然相反的局面。当时不到一周时间内,呆萝卜、吉及鲜、我厨、易果生鲜都因融资失败,传出关仓、裁员、倒闭、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的消息,外界对于生鲜电商商业模式质疑声云集,资本遇冷。

如同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电商一般,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生鲜电商“枯木逢春”了。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称,其各项数据在疫情期间飞速增长,不仅是用户,还有客单价,购买频率。直接影响是,每日优鲜连续6个月的经营性利润率为正,困扰生鲜电商行业多年的盈利难题,即将解决。

最为难得的是,疫情改变了人们买菜的生活习惯。以前点外卖的年轻人,逛线下市场的中老年人,现在,都习惯线上买菜了。

生鲜电商2015年诞生,新贵无数,倒闭者更数不清。直到2020年,生鲜电商第一次真正做到了全民普及,成为活下来的创业公司变大变强的好机会,成为投资机构在寒冬中看到的好标的,也成为大平台借助自有能力收割的好市场。

启信宝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7月,生鲜电商行业共有4个融资案例,披露出的融资总额最高为4000万美元。今年7月,共有8个融资案例,最高为8亿美元。生鲜电商,又一次变热闹了。

前置仓下半场

4月27日,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发出内部信,认为线上生鲜超市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从上半场的拼模式,到下半场的拼内功”。

每日优鲜是2015年就诞生的生鲜电商公司,主打前置仓式线上生鲜超市。在这个行业,算是元老级公司。

7月23日,每日优鲜获得4.95亿美元融资,是该模式有史以来融资金额最高的一家。一位接近每日优鲜的人士告诉记者,这次融资非常顺利。

生鲜电商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前置仓、仓店一体、社区团购。每日优鲜是前置仓的最大玩家,在全国有1000多个前置仓。这个赛道上,除每日优鲜外,还有老对手叮咚买菜,以及最近开始发力的美团买菜。

每日优鲜获得高额融资,与疫情间的良好表现有关。5年供应链积累下,每日优鲜在疫情期间保证了商品供给,也因此获得认可。王珺透露,2月到3月份,每日优鲜平均客单价从疫情前的85~90元提到了120元,峰值甚至达到150元。在用户增量上,过去的60后、70后开始在线上买菜了;过去叫外卖的用户开始做饭。其中,快手美食占比快速攀升,一个麻辣香锅面在疫情爆发后销量涨了90多倍。

到了8月份,疫情仍在反复,北京、大连、新疆等地不断传出疫情消息,仍有大量用户不愿在外就餐,对生鲜电商的影响是,保证了线上买菜的留存率。

“疫情将生鲜电商行业的渗透率提升到了2年后。”徐正这样判断。

机会降临时,抓住机会的公司能获得突破式发展。但抓住机会的首要前提是,保证自己活下来。

生鲜电商并不好做。即使是线下生鲜商超龙头,永辉超市推出的永辉买菜,也于去年已经关闭。除2019年下半年倒闭潮外,2017年至2018年,每年都有数十家公司倒闭。

与标品电商如阿里巴巴、京东的模式相比,生鲜电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高损耗、低毛利带来的盈利难问题,卡住无数创业公司的脖子,让其在规模化发展路上或悄无声息,或在万众瞩目中倒下。

每日优鲜此次能够获得融资,一个重要指标是,连续6个月的经营性利润率为正。这意味着,在此之前,即使身为行业内最大玩家,也不能持续盈利。

能做到盈利,是每日优鲜5年积累的成果。前置仓模式在2018年爆发,早在2015年,每日优鲜就已经开始做了。这是一个大规模、长价值链却低毛利率的生意,徐正形容说,“撅着屁股捡钢镚”。“如果想要构建一个500人以上的产业团队,至少要3-5年才有产能。”现在,每日优鲜技术团超过500人。技术团队的作用是,让易损品做到高周转又不缺货。他们通过数据模型把生鲜商品算法化,每日优鲜1000多个前置仓,每一个仓里,每一个单品每天的补货计划,都是智能系统完成,最终,让生鲜零售这个本地化的生意,实现了全国性快速复制的可能性。

每日优鲜投资人中金资本总裁肖枫解释投资逻辑时说,看好其基于数字化连锁和重仓供应链的核心能力,这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壁垒。

徐正算过一笔账:疫情前客单价能做到80-90元,每单履约成本控制在15元以内,市场费用控制在3元以内,整体能够基本打平以及足够的正现金流。疫情来临后,整体水准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疫情过程中的供给侧挑战,会让多年构建了商品供应链和分布式连锁管理能力的玩家吃到红利,”他判断,行业格局正在从百亿级别短跑的小组赛,到千亿级别长跑的淘汰赛。市场的份额一定会更向头部集中,“只会存在一批龙头玩家,长期寡头竞争。”

当下的生鲜团购赛道就如炎炎夏日的天气一般火热。自6月以来,该赛道几乎每周都有新一轮融资消息曝出。

当前,又有两家生鲜团购企业融资落地——同程生活完成C+轮数千万美元融资,本轮由襄禾资本、贝塔斯曼、元禾控股投资。就在融资落地之时,该公司也宣布了其与社区团购另一玩家邻邻壹合并的消息。这也是继2019年夏天你我您与十荟团合并后,再次出现赛道头部玩家“联姻”。

社区团购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烧钱修罗场后,已完成一轮残酷的行业洗牌,赛道幸存机构则进入了模式调整、“输血”续命、突破盈利的新赛点。与此同时,今年突发的疫情则激发了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刚需,促使各年龄层消费者形成网购买菜习惯。这即大幅提高了生鲜行业的渗透率。有数据显示,未来3~5年国内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如此,资本再次开始跑步入场,布局万亿级赛道。就在同程生活宣布融资的几日后,谊品生鲜宣完成25亿人民币C融资,本轮由腾讯和今日资本领投,钟鼎资本跟投。

回流的资本热情让一度沉寂的赛道再次被点燃,但“回血”之后,社区团购所面临的老问题依旧未变,如何降低成本、突破盈利、跑通商业模式,仍是亟待其回答的难题。

巨头的不确定性

2020年,无论是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还是鲜生优选是会团为代表的社区团购模式,都将面临美团带来的不确定性。

今年7月,美团正式进军社区团购市场,成立“优选事业部”,已在济南上线。该部门此前属于美团买菜,如今成立单独的事业部,可见重视程度。美团此前主打线下店的美团小象事业部也更名为“买菜事业部”,聚焦前置仓模式。

今年疫情期间,美团买菜业务量大增。以北京为例,美团买菜日销售量最高达到疫期前的2-3倍。美团配送总经理魏巍此前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美团餐饮订单和生鲜的订单占比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生鲜订单占比的提升,也带来了客单价的直接提升。

美团方面告诉记者,美团买菜的供应链体系由买菜事业部搭建,目前已建立起全国统采+区域统采+本地采购的采购体系与网络。

1634亿美元市值的美团的到来,对于生鲜电商创业公司,或将是一个巨大挑战。“与阿里的盒马,京东的到家不一样,美团会是一个可怕的对手。”庄帅分析说,与创业公司相比,美团的公司管理水平经过考验,大数据算法系统更完善,还有外卖自带的配送团队。更重要的是,美团有动力且非常需要做这件事。

今年疫情,美团最大的两项业务外卖、酒旅遭遇断崖式下滑,公司业绩从盈利转为亏损,生鲜业务快速增长的当下,“它需要发尽全力去做生鲜品类。”

生鲜电商是美团创始人王兴非常看重的业务。他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提到,买菜业务会是美团非常关键的业务板块。他说,随着消费者在线上买菜的需求与日俱增,未来这项板块会为美团带来更多机遇和想象,因此将会在这个领域持续投资。

时至今日,生鲜电商其实已经成了巨头的游戏。每日优鲜和几家头部社区团购公司背后,也有巨头的身影,分别有腾讯、阿里投资入场。

每日优鲜的背后是腾讯。同时,腾讯阵营下还有谊品生鲜、兴盛优选、食享会等主要玩家。今年要“纵情向前”的十荟团,背后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投资十荟团之外,还利用阿里的能力为十荟团打通供应链。

出行服务公司滴滴,也入局生鲜电商。今年6月,滴滴在成都上线了一项叫“橙心优选”的新业务,该业务也是社区团购模式,通过上线低于市场价的限时秒杀产品,吸引团长入驻。“生鲜电商是一个集合生鲜供应链、流量获取、物流和履约,精细化运营及损耗控制的生意,即使是巨头切入,也很难讲能够一招制敌。”刘亚荣说。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线上消费占生鲜总消费的比例有望增长到15%。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市场达到5.3万亿规模,是一个让人“眼热”且仍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市场。先烈们已经尝试过了死亡的各种方式,仍有后来者源源不断进入。

来源:经济观察报

生鲜赛道竞速开始,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购局出现。但不可否认,仅这个赛道就会产生1-2家巨无霸公司。

@零售商业评论

生鲜赛道在今年再次被推向风口。

目前看来,这条赛道上,互联网和零售巨头基本都已经上车。市场竞争方面,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苏宁菜场、美团买菜、京东买菜、多点DMALL、百果园等都在加码。行业还不断加入新进的大佬,这次是国美和滴滴。

1、生鲜赛道,巨头拥挤

6月30日,国美首家社区生鲜超市——美+生鲜生活超市在北京通州开业,这家美+生鲜生活超市,门店面积在500-800㎡,主打生鲜商品,商品多为散售形态,同时还配以一部分快消。据我们了解,美+生鲜是以到店、到家、到网,以及社群为主导,打造家生活的场景,是一个社群型的店。也就是多种销售路径交织。

国美零售CFO方巍表示,美+生鲜生活超市定义为社群店,打磨成功后会发布开店计划,未来主打造500到800平方米的社群店。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美在生鲜领域的此次试水想必是在于通过切入高频社群业务,寻找新的流量切口,国美未来就有可能将低频的家电品类通过社区生鲜店的布局拉到中频消费品行列中来。

而在我们看来,现在国美需要一个更大的商业布局,来对抗苏宁的“1小时生活圈”。作为电器垂直类目跨界进入生鲜领域,其实前期并不会产生过多交集,只有在用户数据量丰富之后,能形成用户的跨品类消费。

除了国美,还有另一个巨头玩家就是滴滴。

近日,“出行老大”滴滴也杀入了生鲜战场。据最新消息,滴滴正在成都试水一项名为“橙心优选”的社区电商项目,主打低于市场价的秒杀产品。用户当日下单,次日可到店自提。

而滴滴的入局,其实更多可能是多元模式发展的探索,毕竟在零售领域,滴滴更加不具优势。

但也可以看出,国美滴滴的加入,让原本竞争激烈的赛道,显得更加拥挤。而就模式和打法来看,却各不相同。但目前从模式本身来看,盒马、每日优鲜等较早的玩家,算是模式基本跑通。而其他大多数玩家的状态,仍处于打磨阶段。所以,即使是巨头入局,也在面临淘汰赛。

2、模式仍在打磨阶段?

目前来看,MIMI店、前置仓、社区店/社区团购模式的追逐比较厉害。那么,我们来做个比较。

以盒马为代表的MINI店。

盒马mini是盒马去年推出的小店业态,与盒马鲜生商品结构不同,但延续盒马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既可到店消费,也设置周边1.5公里免费送货服务。此前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表示:“盒马mini才是生鲜电商的“终极模式”,同时官宣了盒马鲜生标准店和mini今年开店“双100。

侯毅称盒马Mini物流配送成本更低、线上订单超过50%、投资成本只是大店的十分之一等。盒马Mini加速圈地后,可以完全取代前置仓。

就在今天(7月2日),盒马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盒马布告栏”发文称,在上海开了7家店后,盒马mini终于出沪了,开进北京。目前看,MINI店的前期算是打磨完,就看扩张速度。侯毅表示:今年盒马MINI上海北京全覆盖掉,把整个郊区覆盖掉。

再看前置仓。我们以每日优鲜为例。

每日优鲜CEO徐正表示每日优鲜2月份的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约为月平均收入的300%。

从市场来看,每日优鲜的市场份额、营收增长、用户规模以及盈利能力均保持行业内领先,APP+小程序月活近 2500 万。而最近有消息透露,每日优鲜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超过30亿美元。

而每日优鲜的做法是:在城市设立分拣中心,结合订单密度向社区渗透,设立前置仓,形成半径三公里的圆形覆盖网。城市分选中心会提前将生鲜商品分配到前置仓,再配送至社区的用户手中。

4年多的时间里,每日优鲜已经在20多个城市铺设了1500+前置仓,每个仓覆盖周边3km,配送时效“2小时极速交付”和会员一小时达。

而且已经推出了它的2.0版前置仓。相比于平均面积在100-150平米的1.0版仓,从2019年开始规模化复制的2.0版前置仓在仓储面积上有较大提升,可达到300-400平米。日订单峰值可达2000单。更多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也让其运营效率再次提升,年坪效可达到10-12万/平米,为传统线下门店的5-6倍。

对于MINI店和前置仓的模式来说,暂时还不能完全下定论,谁能最终取胜,按市场容量来看,不同形态都有足够成长空间。

3、线上买菜会成常态?10%是很高目标

未来生鲜电商市场蛋糕将会持续增长。有数据显示,2025年有望达到1.27万亿元。但线上买菜会成为常态化吗?

目前来看,跟地域和年龄段有非常大的关系。目前,生鲜电商用户主要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主,2019年占比达到45%;其次是高消费人群,占比约为29%。但我们不能总站在一线城市和高维的角度来看线上买菜这回事?而且不能单纯从某个渠道品牌的数据,来判断消费者行为。目前线上买菜整体的占比也就2%左右。就行业发展来看,「零售商业评论」认为,此次疫情对于“线上买菜”的发展起到加速作用。但线上要能做到10%的比例,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在仔细分析各企业运作背后的资源和优势来看,虽然有很大不同。但我们认为也有几个关键:

主抓线上流量。这次疫情释放一个积极讯号,就是60、70年代的消费者线上买菜量激增。一旦消费习惯形成,他们线上比价的乐趣会比线下还要带劲。

社区才是核心。大店模式的复制成本高,而无论MINI店、前置仓、社区团购等,本质都是以社区为核心,其扩张速度会更快。而密度效应将是竞赛的关键,即使盒马MINI要在今年开100家店,我们都认为速度仍是慢的。

供应链的终极战。只有真正取得供应链上的优势,才是长期竞争力。消费者最终看的仍是性价比。而对于生鲜的高损耗率,就得在供应链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尽力扣”。

生鲜电商为什么说这是巨头的游戏,模式从0-1,再从1-100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烧。不是有天然资源或者说是大资本在背后支撑,很难坚持到最后上岸。至于盈利,目前4000多家入局者中,95%处于亏损,但这时候不是追求盈利的阶段,只有规模化优势凸显(供应链优势、运营成本降低等),才有大盈利的机会点。竞速开始,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购局出现。但不可否认,仅这个赛道就会产生1-2家巨无霸公司。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