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套?叮咚买菜股价上涨45.96%,却遭遇质量危机、市值缩水、连续亏损...
生鲜
  
2022-05-10 20:12:30
[ 导读 ] 上市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叮咚买菜究竟经历了什么?

作者:煜彦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产业●科技●商业)

2022年伊始,本以为进入平稳的国内疫情再次反复,不少地区拉响了警报,紧急调整为“抗战”状态。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减少外出、自主隔离成为了多数居民的最佳选择,低迷了近一年的生鲜电商也为疫情期间保住人民的“菜篮子”做出重要贡献。

最近,叮咚买菜股价上涨45.96%,但早已深度破发的叮咚买菜即使经历的本次大幅增长,股价也仅为6.86美元/股,与发行价23.5美元/股相比跌幅超过70%。然而,截至2022年14日收盘,公司市值已缩水近8成,上市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叮咚买菜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陷入信任危机,失去的口碑如何挽回?

2022年3月17日晚,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官方通报称,已就叮咚买菜北京三元站点“以死鱼充作活鱼”、“翻包换签”、“敷衍消毒”等问题进行行政约谈并立案调查。

叮咚买菜也在微博上发布致歉说明及整改汇报,并表示:“欢迎消费者、媒体和监管部门前往我司前置仓检查,并随时提出改进意见。”但受该新闻的影响,叮咚买菜当晚美股盘前跌幅依然达到22.4%。

农业行业观察透视发现,这已经不是叮咚买菜今年第一次被曝出质量问题。

2021年5月,叮咚买菜被曝豇豆存在农药超标;2022年1月,因销售的鳊鱼“恩诺沙星”含量不合格,上海监管部门对叮咚买菜关联公司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出38.88万元罚单;2022年2月,又因皮皮虾、鲟鱼等产品镉超标、氧佛沙星不符合农业部公告第2292号要求等问题,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罚没20.05万元。

根据电诉宝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数据显示,叮咚买菜2021年因商品质量、霸王条款、订单问题、售后服务、网络欺诈、虚假促销、退款问题、送餐超时等原因遭到投诉,其中占比最高的便是商品质量和霸王条款,再结合往期处罚信息可见平台质量问题已非常严峻。

从微博留言、知乎、小红书等平台的网友留言来看,虽然部分消费者表示仍愿意相信叮咚买菜,但因此对叮咚彻底失望的网友也不在少数,电商生鲜诞生的初衷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红利,让消费者能更深入和全面的享受便捷生活,其中“鲜”便是制胜法宝,而叮咚买菜在一次次的负面新闻中,行业地位不断动摇,长此以往可能会失去公司持续发展的根基。 

02

“生”“鲜”问题何解?两难选择and多重风险

叮咚买菜的质量问题从何而起?究其根本原因,是其内部管理制度和供应链问题导致。

相较于传统生鲜零售模式,电商生鲜为保证时效性,放弃了远离市区、按需发货的中心仓库模式,大规模布局前置仓,以三公里为辐射范围,接到订单后半小时内即可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前置仓既满足了“随购随用”的便捷要求,又能保质保鲜,完全契合快节奏的一二线城市消费需求。

但这种“快”是有代价的,广泛分布的前置仓意味着企业需要同时承担多份租金、人员、运营资产相关的成本和资金支出;生鲜分散备货,损耗率也极难控制,保障货源充足损耗率必然会上升,控制了耗损率,频繁缺货又会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单单配送的履约方式也增加了运输成本,可以说从运营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成本和口碑的两难选择。

据东北证券研报数据统计,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约为10-13元/单,单位履约成本超出传统中心仓电商7-8元/单、超出社区团购9-11元/单、平台型电商5-7元/单。

叮咚买菜为了控制成本、保证质量,也对各前置仓采取严格的审查和考核制度,但由于执行力不足,出现督导巡查“卖人情”、不合格前置仓未上报等情况,而个别前置仓负责人为躲避考核,提高门店业绩和个人收入,在库存不足的情况下对过期果蔬、变质商品、濒死水产进行“灵活处理”,不合规售卖,导致公司口碑不断下滑。

为解决这些问题,叮咚买菜承诺将对前置仓网点采取更高效的监管方式,并进一步加码自营基地,实现“基地直采+前置仓+末端配送”的业务模式”,生鲜食材产地直采、全程冷链运输、支持溯源查询,末端配送骑手也均为叮咚自营,实现货、仓、人的严格把控确保食材安全新鲜、从源头控制成本,但自营基地的建立无论是从耗时还是前期成本投入对企业来说都是比较大的压力。

03

收支差异悬殊 近三年亏损超110亿

从财报数据上看,自营基地模式尚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叮咚买菜早已发出盈利能力预警。

从营收情况来看,叮咚买菜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01.21亿元,同比增长77.43%,可见叮咚买菜仍处于业务扩张期,业绩涨势优秀;营业成本为160.76亿元,同比增长76.56%,涨幅稍低于营业收入;实现毛利率为20.1%。同比增长2%,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稍有提升。

和不少生鲜电商平台一样,叮咚买菜也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泥潭,公司2021年全年亏损高达64.29亿元,同比下降102.36%,上市以来亏损超110亿元。

从季报情况来看,虽然至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亏损情况大幅收窄,净利润同比增长12.04%,环比增长45.5%,但单季度亏损仍高达10.96亿元,短期之内想要扭亏为盈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具体来看,导致叮咚买菜持续亏损的根源除了高昂的主营业务成本,还有占比过高的履约成本。2021年,叮咚买菜履约成本高达72.7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6.14%,而履约成本主要是由于提供产品交付、仓储管理、质量控制、配送人工等要素构成,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履约成本也会相应上涨;销售费用也是阻碍盈利的主要部分,2021年营销费用总额为15.1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53%,在高竞争行业背景下,获客成本不断提升,销售费用大幅调控缩减也势必会影响营收的增长。因此,叮咚买菜的扭亏为盈还需从长计议。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叮咚买菜2021年第四季度收益电话会议中,叮咚买菜创始人、CEO梁昌霖在会上高调宣布:“第四季度是我们自成立以来最好的一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并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化。

去年12月,整体非GAAP净亏损幅度收窄至不到13%,上海地区实现完全盈利。”并称公司处在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力争截至第四季度末Q2末实现长三角地区完全盈利,Q4在全国接近盈利。

但本次“历史最佳”,似乎只是刨除总部运营成本的片面性、区域化的成果,离开了上海的大市场,推行至其他一线城市乃至全国,这种成果的可复制性依然存疑。

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无论这片蓝海厮杀多么惨烈,终要回归商业本质,资本的冷漠很难再持续支撑这场“烧钱”游戏,克服高成本、低毛利、获客难等行业问题成为各大厂商竞相攻克的痛点。

未来生鲜电商或许还将经历一轮洗牌,叮咚买菜能否在新一轮的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似乎还需要打个问号。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