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超90%处于亏损,前景为何依然被看好?
生鲜
   于晓
2017-04-11 11:39:11
[ 导读 ] 目前,生鲜电商很多处于亏损中,但前景却依然被看好,这是为什么?

生鲜电商一直以来被誉为触手可及的蓝海,尼尔森报告显示,生鲜类产品在2016年是消费者网购增长最快的品类。然而就是这个一直被誉为电商“最后一块蓝海”的生鲜电商,却让众多企业折戟在亏损的大潮中。

生鲜电商超90%处于亏损,前景为何依然被看好?

超九成处在亏损状态

看似红火却不赚钱,大部分生鲜电商都在“烧钱”。曾风光无限的生鲜电商平台中盈利者寥寥,有的平台重金投入却持续亏损,有的则处于“半瘫痪”状态或早已销声匿迹。

2016年以来,美味七七、果实帮等平台先后停业,爱鲜蜂、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也相继被曝出裁员、关店、业务调整等消息。来自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生鲜属高频消费,刚性需求,引来大批创业者纷纷前赴后继,但高难度运营实在是让人头疼。物流、库存和损耗这一连串的问题是创业者逃不开的三大难题。

三大难题:物流、库存、损耗

被国际物流行业称为该领域的“珠峰”的冷链物流,就足以让从业者叫苦不迭。然而它在生鲜电商行业中,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谁赢了冷链物流,谁就赢了互联网生鲜江湖。保质期短,易腐烂是生鲜的最大特性,所以要保证食品干净新鲜,对配送时间、配送餐盒以及配送车都有极高的要求。《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冷藏商品的干线运输与仓储成本是常温商品的4~5倍,而宅配成本是1.3~1.5倍。据业内人士测算,仓储成本加配送成本至少占到客单价的三到四成。

生鲜产品都会面临高货损率问题。禽蛋类、果蔬类和肉类生鲜商品的货损率从3%~10%不等,非生鲜类产品的货损率远低于这个比例,有些仅千分之几的货损率。举个例子,如果是进货价2元/斤的蔬菜,在新鲜时可以卖2.5元/斤,一旦不新鲜甚至出现部分烂叶则可能只能卖2.1元/斤了,再滞销则连成本价2元/斤也卖不到,进入亏损状态。

损耗问题还与库存密切相关,不论是果蔬还是海鲜、肉类,这些商品的保鲜期都非常有限,这就要求商家具有强大的销售能力去快速周转货品,然而这很难控制。如果库存过多,就会压制在仓库,生鲜的口感和味道就不能保证。库存量过少,就会出现缺货少货的问题。而且,在保存、库存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损耗,这些都需要商家承担。

此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者,习惯于进店消费,并未养成网购生鲜的习惯。

前景为何依然被看好?

生鲜电商超90%处于亏损,但是这块“蓝海”却吸引了众多“巨头”。一方面是互联网巨头,像阿里巴巴、京东、1号店、亚马逊等;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商超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等,都在积极布局。生鲜电商超90%处于亏损,前景为何依然被看好?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规划报告》分析称,生鲜市场的交易规模有望在本年度达到1500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50%。迅猛发展势头之下,投资者对相关企业亦是热情高涨。今年1月,电商领域创业公司融资共发生40起,融资金额120多亿元。
生鲜电商超90%处于亏损,前景为何依然被看好?

可见资本对生鲜电商的热情依旧。但是,保质期短、冷链物流成本高等难题,使得生鲜产品的“触网”之路并不顺畅。据速途调查数据显示,43.45%的消费者担心网购的生鲜品质量不好、不新鲜;27.33%的消费者担心送货速度慢。生鲜产品属于高频刚需的消费品,用户对其价格较为敏感,提高产销效率的同时,降低中间成本,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大量的倒闭潮并不代表需求降低,生鲜行业处在整合竞争的阶段。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日前发布《2016中国生鲜消费趋势报告》预测,2020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达6000亿元,渗透率也将增至15%~25%。业内人士表示,生鲜电商的发展,实际上是农产品规范化、系统化、互联网化的一个长期过程。2018年或将是生鲜电商产业链开始成熟的起点。(来源:香港财华社)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