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9见证生鲜电商10年跌宕史:易果、本来生活、盒马
生鲜
  
2019-05-29 13:51:25
[ 导读 ] 未来的生鲜电商领域,还是巨头们的天下。

今天的电商领域,仍然是风起云涌,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

当人们还在讨论无人零售、社区团购、盒马鲜生这些“新宠”时,殊不知,已经十岁的垂直生鲜电商们却纷纷偃旗息鼓、退出江湖,令人不胜唏嘘。

1、开端:为水果零售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张晔在创立易果生鲜之前,已经是易贸控股集团董事长。

易贸成立于 1999 年,主要为化工、能源、浆纸等行业提供信息资讯、商务服务和交易服务。

也是这一年,日后雄霸一方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诞生。彼时,张晔和他的小伙伴金光磊,深信未来一定是互联网的天下。

在利用互联网让传统交易变得更简单之后,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让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生鲜领域。

茅庐,张晔和金光磊共同的朋友,做进口水果报关服务。

当时的进口水果还是稀有物种,张晔和金光磊突发奇想,能不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国内的消费者吃到物美价廉的进口水果呢?

不久之后,易果生鲜就诞生了。但是,易果的发展速度相当慢,只能算是一个小众领域,阿里、京东的3C、服装、家电等品类的电商才是主流。

2009 年,易果艰难地把地盘拓展到了北京。此时,生鲜电商业受到众多创业者的青睐,IT男王伟和他的同学创办了天天果园,主打有机农产品的沱沱工社也开始进军北京市场。

不过, 2009 年依然是生鲜电商的起步阶段,据估算,当年水果电商的市场不超过 5000 万。

不久后,生鲜电商爆发了一个小高峰。

2011 年,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喻华峰做了市场调查,他发现B2C领域竞争太激烈,于是决定避开,转向B端供货,但是,后来发现生鲜资源太少,而且良莠不齐,无法保证质量,最终,未来生活选择了进军C端。

在未来生活诞生的第一年,媒体人出身的喻华峰,用自己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一个商机——褚时健花费十年所种的褚橙。

与商机并存的还有风险,褚橙远在云南,要想运送到北京,几箱肯定是不划算的,作为生鲜市场的菜鸟,未来生活的本钱并不太充裕。

在衡量一番利弊之后,喻华峰一咬牙,买了 20 吨,也就是 4000 箱褚橙。

没想到,“进京赶考”的褚橙不负所望,大获成功,名不见经传的本来生活顿时也名声大噪。到 2013 年,本来生活的褚橙已经销售了 2000 吨。

尝到甜头的未来生活快马加鞭,把目光投向了国内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挑选优质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而且,还与国外的食品供应商合作,到 2015 年的时候,本来生活已经涵盖水果、蔬菜、粮油、酒水等 10 个品类,合作的企业也达到了上千家。


未来生活的成功,为生鲜电商行业树立了一个新旗帜,尤其是主打进口水果的易果、天天果园,后者醍醐灌顶,想不到生鲜电商还能有这种操作!

为了打造标准化的生鲜产品,天天果园在云南买地建厂,砸下重金引进加工设备,仿照褚橙,打造自营品牌“橙先生”。

在天天果园的工厂里,每一位“橙先生”都要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烘干,拍 48 张照片,技术人员分析他们的大小、颜色,再用光谱测糖仪测试甜度,为的就是让每一位“橙先生”大小一样,颜色一样,口感一样。

与此同时,满怀激情的沱沱工社CEO杜非,不辞辛苦,亲自跑到山东的山沟沟里,寻找优质农产品。

生鲜电商的创业者们,满怀希望与激情,期盼着能在新领域扬名立万、建立自己的生鲜帝国。

2、巅峰时刻:生鲜电商的美好时代

经过前期的探索之后,生鲜电商进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期。

众多生鲜电商平台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比如爱鲜蜂、社区001、多点Dmall等,这些创业公司诞生之日起就拿到了大笔的融资,比如拥有豪华创始团队的多点Dmall,天使轮就融资 1 亿美金。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创业项目更是数不胜数。

据资料显示, 2015 年新成立的生鲜电商就有 260 余家,其中还有不少巨头的身影,比如京东到家、顺丰优选等。

众多创业者高呼:生鲜电商的风口来了!

虽然这些生鲜平台都是为用户提供生鲜产品即时配送服务,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爱鲜蜂的模式,是通过整合社区便利店,为它们供应生鲜商品,同时让店主就近提供配送服务。

对于小店主来说,这笔买卖只赚不亏,首先可以拿到平台补贴的配送费,然后还可以通过销售生鲜商品获得利润。

通过这种模式,爱鲜蜂迅速发展,上线 6 个月,就与北京 2000 家社区便利店达成了合作,用户超过 40 万。


这样的成绩单,也让爱鲜蜂在资本市场左右逢源, 2014 年获得 1000 万人民币天使轮、 2000 万美元A轮融资, 2015 年又获得两笔融资,一度估值 3 亿人民币。

多点Dmall则是与传统商超合作,依靠后者做周边三公里的生鲜配送服务。

野蛮生长的生鲜O2O,让众多老牌生鲜电商跃跃欲试。

2015 年,天天果园完成 7000 万美元c轮融资后,正式启动“天天到家”O2O服务。

具体来说,首先推出天天到家平台,以果汁、水果为主,进行两小时配送服务,业务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五个城市,到 2015 年底,天天果园的O2O门店以及达到 100 家。

在商业模式上,天天果园坚持重模式,除了自己把控后端供应链之外,还自建仓库、组建物流等,对各个环节实施全程把控。

2015 年兴起的生鲜O2O,绝大多数是通过轻模式实现快速扩张,也就是自己做平台,供应商提供商品,物流公司做配送,平台主要做营销,把客户拉过去就行了。

在王伟(天天果园创始人)看来,上游生鲜标准化程度不足、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生鲜电商如果不介入这些环节,就没有办法保证商品品质。

天天果园的重模式运营思路一度取得了胜利。 2016 年,大批做轻模式的生鲜O2O倒闭,其中也包括天天果园的O2O业务,但是它自建工厂和仓储物流的B2C主业却逆流而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在当年 8 月获得 1 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后来,大家对生鲜电商的“轻”与“重”,看得已经很清楚了。轻模式操作简单,门槛低,但是商品品质没有保障,用户购物体验差,很多是一锤子买卖。

重模式的用户体验好,但是自建仓储、物流设施的成本高,很多平台根本扛不住。

在一片萧条之中,保持着清醒头脑的易果鹤立鸡群,它没有一股脑地往O2O业务上冲,而是投资了另一家生鲜O2O平台——果酷网,并且向它开放供应链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来入局O2O。

此时的易果,已经获得了阿里投资,正在花大力气打造冷链物流公司——安鲜达,这套基础设施日后成为易果最值钱的部分。

2014 到 2015 年是生鲜电商发展最快的阶段,众多的资本投入,让创业者们觉得风口已经到了,但是接下里的一幕却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

3、落幕:垂直生鲜电商们的集体溃败

潮水退去,原来很多人都在裸泳。

2016 年 4 月,美味七七倒闭,紧接着是更多类似的噩耗,生鲜电商领域一片凄凉景象。

社区001、青年菜君、许鲜等生鲜O2O一一倒闭,爱鲜蜂被中商惠民收入麾下,多点则转型成为商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众多创业者含泪退场。

冰冷的数字更是显示了生鲜市场的惨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 4000 多家入局者,7%巨亏, 88%亏损,4%持平,只有可怜的1%盈利。

生鲜电商的模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到底能否继续下去呢?

从这些失败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原因:

1.不符合中国人的买菜习惯。中国人买菜讲究一次性搞定,涉及的材料包括油盐酱醋、葱姜蒜,以及生鲜食材等,生鲜电商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2.配送模式成本高昂。生鲜商品从产地到用户手里需要多次搬运,不仅损耗大,而且运送成本高。

3.电商平台与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弱。生鲜电商一般采用预售模式集中采购,这种模式导致生鲜供应链模型依旧是订单化、批次化,议价能力远逊于传统商超的稳定订单。

虽然生鲜电商不好做,但是阿里和京东等巨头依然入场,积极推动生鲜上游标准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设施等,同时创办线下门店:盒马鲜生、7FRESH。

垂直类生鲜电商已经成为过去,社区团购、社交电商等成为新的解决方案。

但是无论是何种模式,都展现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大趋势,而且生鲜上游标准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阿里的盒马接管猫超生鲜,7FRESH与京东生鲜正式合并,无一不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平台供应链与线下门店打通后,不仅补齐了新商品的供应链短板,而且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为用户提供门店周边 3 公里即时配送服务,京东商城和天猫,将实现利用生鲜品类提高打开频次、提升流量的目的。

这是垂直生鲜电商不具备的优势。平台流量有限,限制了议价能力,而且商业模式导致成本高,商品价格高,竞争力下降,垂直电商只能做小而精的电商平台,想要做大就很困难了。

因此,绝大多数垂直生鲜电商平台都很难做,除非能够另辟蹊径,转型成功,未来的生鲜电商领域,还是巨头们的天下。

电商之家(ID:iechome),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来源:站长之家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