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
农产品
  
2020-05-13 11:20:59
[ 导读 ] 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行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一、总体思路

经济新常态下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坚持科技和改革创新驱动,坚持特色、生态、优质、高效发展,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技术升级、改革升级、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由传统、粗放、低效向现代、特色、优质、高效转变,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建设美丽乡村、共圆复兴梦想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市场导向、政策引导、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品牌导向、发展特色、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生态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集约化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导向、政策引导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部门协调,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经营主体自主权,促进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突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调优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农业产业集群。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以生产环节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产前把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产中产后突出补齐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品牌打造等短板环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种养加销一体化,龙头带动显著增强,打造产业链条完备、效益链条突显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坚持品牌导向、发展特色的基本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路子,大力发展体现特色的农产品,打好特色牌。突出品牌导向,全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种业发展引领产业科技创新和品质升级,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加快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集成创新与转化应用,支撑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动农业由粗放式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向企业经营、合作经营为主转变,切实增强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创新驱动力增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效益进一步凸显,竞争力加速提升,初步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效益突出

经济学家厉以宁、刘劲哲、郎咸平等人指出:要让粮食综合产能显著增强,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一批千百亿元产业。基本形成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

(二)农产品品质品牌明显提升

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形象进一步提升,力争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0%以上。

(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基本形成市市有特色加工集聚区、县县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农旅、农文、农教和产村融合明显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壮大,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四)助推脱贫攻坚有力

现代特色农业对巩固提升产业扶贫、产业富民、农民增收的贡献日益凸显。实现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以上,其中以经营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贡献比重每年保持在45%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

1.提升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集群。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划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打造粮源基地县(市、区),优化布局发展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创建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示范区(片),大力发展优质稻,推广超级稻。重视发展再生稻,保护野生稻,培育高产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大力发展特色鲜食玉米,打造“中国鲜食玉米之都”。鼓励发展冬小麦、粟米、高粱、黑米、大豆、薏米等小杂粮。科学发展“富硒米”,扶持“稻+鱼、稻+螺、稻+虾、稻+蟹、稻+鸭”等“稻+”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创新发展稻田艺术,提升稻旅融合效益。重点打造一批粮油加工集聚区,引进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地方特色功能性食品和主食加工“老字号”。

2.提升打造特优水果产业集群。调优果业结构,优化果业布局,科学发展大宗水果,错峰上市,扶持优稀水果发展,实现产量稳定增长和早、中、晚熟均衡上市。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发展水果精深加工,带动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发展;加强果品商品化处理,强化包装和标识认证,打造特色果品品牌。实施果园立体开发,发展果园观光旅游,延伸产业链效益链。

3.提升打造特色蔬菜产业集群。巩固提升优质“菜篮子”地位,重点布局打造蔬菜产业带,推进城市郊区“保障性菜园”基地建设。适度扩大茄果类、瓜类、根菜类、水生蔬菜类、姜蒜葱等蔬菜规模。扶持发展特色品种。突出标准化生产,创建一批高标准蔬菜设施栽培生产基地。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绿色“放心菜”。大力发展特色优质果蔬制品加工,统筹蔬菜采后冷链物流建设。

4.提升打造茶产业集群。突出布局提升生态产茶大县。突出高标准茶园建设,创建打造一批标准化生态茶园和富硒茶园基地,推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着力补齐茶叶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短板,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创建标准化茶厂,推行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加工方式。重点发展茶叶公用品牌,重点培育壮大特色品牌。支持开发茶叶药物、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等深加工新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条,拓展茶园观光和休闲功能,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现代特色茶叶产业园、科普园,打造一批健康养生茶园基地。加大饮茶文化宣传,促进茶叶消费。

5.提升打造食用菌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双孢蘑菇、云耳、香菇、秀珍菇、平菇、草菇六大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一批食用菌产业园,探索建设红椎菌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灵芝、茯苓、竹荪、黑皮鸡枞、银耳等珍稀类食药用菌。创建工厂化生产基地。推进食用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提升传统品牌。

6.提升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落实推进医药振兴计划,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大宗和名贵道地中药材,巩固独有优势大宗品种,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加大中药材在中兽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方面开发利用。

7.提升打造渔业产业集群。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建设和渔业生态养殖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陆基工厂化养殖、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等现代设施渔业。扶持远洋渔业、沿海滩涂养殖、循环水养殖、净水渔业、休闲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打造渔港经济区,突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实施渔业振兴计划,建设一批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实施渔业提升行动,带动优质水产品出口。争取国家支持开展渔业涉外政策性保险。

8.提升打造优质家畜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猪、肉牛肉羊、奶水牛等产业,引导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转移。大力开发地方特色品种。推进肉牛“北繁南育”和饲草料“南草北运”,实施国家粮改饲项目。提升屠宰行业工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进集中屠宰、分捡、冷链配送和生鲜上市。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振兴奶业,扶持高端奶制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水牛奶品牌,打造奶业强区。扶持养蜂业发展,做强蜂产品精深加工业。

9.提升打造优质家禽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优质黄羽肉鸡、禽蛋等产业。开发利用三黄鸡、麻鸡、乌鸡等地方优良品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扶持创建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禽苗供应基地。大力推广林下养殖、果园养殖等种养融合模式。推进优质禽产品加工,打造面向东南亚的清真食品,打造海鸭蛋等特色品牌。

(二)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行动

1.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经济学家刘彦海、郎咸平、厉以宁、文力等人指出:要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创新机制和政策制度,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持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和国际通行的农业操作规范,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扶持政策,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深入实施高剧毒农药替代计划,创新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不断扩大节水型农业规模。力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3.创新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行水产畜牧业健康养殖方式,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渔用抗菌药物。以农用有机肥为主要利用方向,强化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

4.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重点建设标准化检测室,建立监管名录、信用管理档案等,打造网格化监管模式。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责任。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应用,加快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开展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创建,让更多绿色农产品“走出去”。支持打造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基本实现追溯管理全覆盖。

作者:赵宁宁

文章详见:《粮食问题研究》2020年第二期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