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与火海!国联水产,“预制菜之路”不好走
农产品
  
2022-07-09 22:14:10
[ 导读 ] 国联水产真实业务、财务状况究竟如何?预制菜能否如国联水产所愿,将成为支撑其公司业绩的“第二曲线”?

作者:煜彦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产业●科技●商业)

随着中国餐饮消费形式的转变、食材供应多元化,国人烹饪和饮食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宅经济”、“懒人经济”渐兴。加上不断反复的新冠疫情,迫使消费者和商家都在积极寻求堂食、外卖和自主烹饪之间的平衡。消费者对堂食和外卖的安全性存在疑虑,又苦于烹饪技术或时间有限,无法顿顿精心烹调;而传统餐饮企业面临业绩与合规的两难选择,开放堂食外卖可能造成疫情传播风险,关店歇业则会颗粒无收,无法承担租金、员工、折旧成本,因此预制菜成为B、C两端最好的选择。

资本市场也窥见餐饮业未来风口,一时之间,“预制菜概念”在A股市场掀起一阵风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联水产也多次公开表态称:“预制菜将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点,未来将以预制菜为主要抓手,加快水产食品业务转型升级。”

那么,国联水产真实业务、财务状况究竟如何?预制菜能否如国联水产所愿,将成为支撑其公司业绩的“第二曲线”?

 连年亏损,预制菜成色几何?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国联水产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0.88亿元相比,同比下降2.39%;实现净利润606.7万元,与去年同期的423.4万相比,同比上升43.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6.4万,与去年同期的449.5万元相比,同比上升110.55%,营收稍降,利润均同比大幅上升,但单季度数据受季度性因素及偶然业务影响较大,从从年报数据的变动趋势来看,国联水产的近况就像季报体现的那样乐观。

2015年至2018年,国联水产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处于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但时至2019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联水产的经营状况也开始走“下坡路”。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国联水产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28亿、44.94亿、44.74亿,变动率分别为-2.14%、-2.90%、-0.45%;净利润为-4.72亿元、-2.83亿元、-0.17亿元,同比变动率分别为-304.55%、39.97%、94.0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64亿元、-2.69亿元、-0.14亿元,同比变动率分别为-300.52%、42.04%、94.85%,陷入营收下滑、持续亏损态势。

虽然近期报告中,国联水产反复提及疫情对其业务的严重冲击,但业内不少专家指出:“疫情虽然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国联水产将盈利亏损都归咎到疫情这一外因,是不客观的因为同业上市公司好当家、中水渔业、佳沃食品等近些年来均保持15%以上的平均增长率,也不乏有公司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段内保持增收又增利。

对此,国联水产积极布局预制菜行业,希望以此形成公司业绩“第二曲线”,但据资料显示,国联水产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预制菜营收6亿元、7.3亿元、8.41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2.96%、16.24%以及18.8%。在其他业务收缩的前提下,预制菜业务对营收拉升作用尚不明显,暂未达到成为业绩增长“主力”的期望,还需进一步发展。

频遭问询,存货问题引关注

2022年5月,国联水产在一个月内接连收到问询函、监管函,除公司经营数据表现不佳外,信息披露不规范性问题也遭到监管层质疑。

在年报问询函中,国联水产的存货账面价值和存货周转情况深交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据国联水产披露,2019年至2021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2.52亿元、25.29亿元27.46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3.38%、66.25%75.16%,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6.23%、49.65%、53.63%,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219天、223天、250天与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均处劣势。

值得注意的是,存货问题不仅是占用资金、周转缓慢这么简单。监管函显示,2017年以来,国联水产多次变更存货减值准备计提会计估计,2017年和2019年因存货减值准备会计估计的变更,分别导致当年存货减值准备增加1701.33万元和9420.03万元且对变更事项未及时披露,也未在相关年度报告中予以说明。还曾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2018年发生的冷藏费用195.46万元计入2019年2019年发生的冰鲜虾加工费用178.65万元计入2020年。

更重要的是,这已不是国联水产第一次收到监管函,2018年8月23日,公司就曾因担保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违规,收到深交所监管函;2020年4月和9月,因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不准确,修正公告不及时,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出具警示函3份及深交所通报批评1份、监管函2份;2021年7月26日,因关联交易未经审议和及时披露等原因,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对国联水产以及公司董事长李忠等7人出具警示函。

在资金占用的问题上,国联水产还与控股股东国通投资之间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据悉国联水产曾在2020年3月至11月之间,通过拆出资金的方式非经营性占用国联水产大量资金,在2015年至2020年间,一直在与国通投资发生日常关联采购却迟迟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被监管部门通报,直至2021年2月3日才予以披露。

再结合本次警告函中前五大供应商信息披露不准确、部分制造费用跨期等问题可以看出,国联水产的内控问题已十分严重且对公司形象和声誉造成不小的影响。国联水产在5月29日发布的问询函回复中也提到:“将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水平,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业务,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入局者众,国联竞争力待考

那么,面对经营数据不理想、内控管理遭质疑的现状,在预制菜方面广泛布局究竟能否令国联水产重回巅峰呢?

首先从市场前景来看,预制菜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据《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830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预制菜行业在未来6-7年内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级餐饮市场”。

从行业现状来看,预制菜的市场规范和品牌建立似乎还处于起步阶段,安信证券分析师认为:“我们长期看好预制菜行业发展前景,但我们认为行业整体生产门槛并不高,急需解决生产规模、异地复制、物流运输等问题,尚无行业领跑者出现。”在预制菜供应体系内,暂时还是优劣混杂,存在低成本、高回扣的不规范现象,市场监管还需加强,各公司供应链体系尚未成熟,经过高额的资本投入和长期的体系搭建。

从竞争格局来看,预制菜赛道入局者众,既有京东生鲜、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新零售巨头加;又有海底捞、西贝、眉州东坡、广州酒家、云海肴等知名餐饮希望以此抵消外卖、堂食业务缩减带来的影响;还有正大食品、新希望、龙大美食、圣农、千味央厨等其他原料供应商对市场份额的争抢。在食品餐饮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都想在预制菜这块大蛋糕上分些“甜头”,且有各的优势。在业内格局未明的情况下,国联水产想从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建立更明确的品牌差异和无法替代的竞争优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业务“护城河”。

总体来看,尽管预制菜市场未来可期,但就公司本身而言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国联水产能否通过预制菜纾困,尚需时间验证,但内控和盈利问题已摆在眼前。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