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卖难”现象,你怎么看待?
农产品
  
2017-03-23 17:47:47
[ 导读 ] 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农户该怎么办?

“近几年,山东蔬菜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山东蔬菜失去现有的市场竞争力。”2月26日,在2017年“山东农联”站长大会上,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说。


京城“大菜园”

蔬菜种植历史由来已久

据了解,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2016年全年交易量1550万吨,交易额722亿元。

“山东是距离京津沪较近的农业、蔬菜大省,其蔬菜的供应已经纳入全国各个中心城市的蔬菜供应链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山东蔬菜对北京地区的供应尤为突出,是京城绝对离不开的‘大菜园子’。”刘通说。

众所周知,作为蔬菜大省,山东蔬菜种植优势由来已久,也正因如此,山东蔬菜在北京市场上具有比其他省份的蔬菜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刘通认为,相较于河北地区,山东蔬菜运送到北京的距离超过河北,但是,山东蔬菜具有规模化的效应,蔬菜进京采用大型车辆运输,运输成本常常低于河北。“如寿光蔬菜进京,500公里,运费常常是0.06-0.075元/斤,而河北张家口距离北京100-200公里,是小型车辆运输,单程空驶,运费常常在0.08-0.12元/斤。”刘通说,“同时,山东蔬菜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包装技术、种植条件、设施条件、运输条件、经纪人队伍、农技人员队伍均优于河北。不仅如此,山东蔬菜规模化种植状况比河北强,这也为山东蔬菜走向全国创造了条件。”

市场占有率下降

山东蔬菜进京难

据统计,随着全国其他城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山东蔬菜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有所下降。“2016年,山东蔬菜在新发地市场的占有量仅为18.2%!”刘通介绍。

另据统计,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菜价排名中,北京蔬菜排位靠后,而上海、广州等地的菜价较高。

“鉴于市场价格的影响,山东蔬菜流向高价格区域的规模在扩大,流向低价格区域的规模在萎缩。”刘通说,而随着2014年2月后,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行,河北地区提高为首都服务的意识,蔬菜进京的规模明显扩大。同时,西南地区冬春季蔬菜进京的规模逐步挤压了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蔬菜进京空间;而辽宁、内蒙古等地逐年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蔬菜大棚逐渐增加,许多寿光人被当地聘请为专家,指导当地大棚蔬菜生产,悄然与山东蔬菜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农业生产难避“大小年”

面对“卖难”需理性

刘通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自主权交还给生产者,销售的过程交给市场,生产者与市场存在着脱节现象,这种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难以消除的;同时,农产品在生产过程在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天气的变化会影响农产品的播种、生长、产量、上市期、上市量等,很可能导致供应链出现断茬或者重叠的现象。“这些因素造成了农业生产‘大小年’的现象难以避免。”刘通说。

那么,面对这些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农户遇到“卖难”问题,究竟该如何应对?刘通介绍,农产品价格是生产出来的,调控价格就要从调控生产入手,卖难是供大于求的结果,解决卖难的对策在于解决农业生产的大小年现象。

据新发地市场的统计显示,今年1、2月份,蔬菜的价格是近5年同期的最低价。“针对当前情况,南方产区蔬菜中的菜花类、豆角类、椒类、莴笋、大白菜、团生菜、白萝卜等;北方大棚蔬菜中的椒类、茄果类、叶类菜都可能会出现‘卖难’现象,这里面许多品种的蔬菜是去年一度短缺而今年转为过剩的,也有的蔬菜是前期短缺而近期过剩的,如目前短缺的大蒜,后期有可能过剩;今年近期短缺的紫甘蓝后期也有可能过剩。”

因此,刘通提醒农户,在新发地市场上,供应短缺和供应过剩的品种会同时出现,而同一品种供应短缺和供应过剩也会交替出现。面对现状,农户还是需要理性面对。(来源:吾谷网)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