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发展有机农业需要转变思维 如何发展好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百家号    陈立耀
2017-02-14 10:26:42
[ 导读 ] 如何发展好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在中国发展缓慢,市场观念炒的热,有机农业生意不仅仅只是“看起来很美。”一方面,社会资本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纷纷将资本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 另一方面是业内企业面临销售、物流、认证等难题。

2017年如何发展有机农业?

一.提高对有机农业的认识

一提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必定要提生物多样性,提种养结合,提生态循环。但是实际上这个观念害死了很多人。因为农场管理上,一个品种就是一个专业,养猪是一个专业、种水稻是一个专业,种水果是多个专业,种菜也是多个专业。一个农场是没有办法这么多个专业搞好的,技术上有难度,管理上也有难度。

二.充裕的资金链

很多人认为做农业花不了太多钱。实际上做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所以很多人对于投入的预期是有严重的误差的。曾经有三个年轻人,投资搞一个100亩的农场,以为30万就足够了,但是仅仅半年30万就烧光了。做农业需要多少的准备金?最少一亩一年需要1万元的投入,要有预期最少三年不盈利,因此最少得300万。所以要准备充足的资金,如果你有30万,最多搞10亩就够了,不要一口气搞100亩,最后资金链断裂,必死无疑。

三.发展市场

很多人认为目前食品安全这么严重,身边这么多朋友有需求,种出来一定大家抢着要。实际并不是这样,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也不少见,信心十足的搞生态种植、有机种植,结果种出来了,却卖不出去,“教授卖大米”事件,就是生态大米愁销路的一个案例。与欧美相比,中国的有机农业仍然处于“襁褓期”。种植、管理、收获、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销路,销路成了最大的问题,前进之路卡在了最后1公里。最早进入的正谷董事长张向东曾总结“有机农业的商业化运作,销售渠道是其中最有价值的环节”。

四.当地人一起入股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是村民对本村人和外人的道德标准不一致。这句话看上去轻描淡写,但是对于不是在本乡本土做农场的人来说,这是致命的。因为村民偷你的、甚至抢你的,都会成为正常的事情,没有任何道德压力。很多农场就是被偷死的。碰到比较聪明一点的做法,就是找一个当地人一起入股,做合作人,这样有这些问题,都会由这个本地合伙人处理。

五.用新思维管理农场

能够活下的农场,大多都是经营者自己对农业有兴趣,自己专研有机农业技术,自己做管理。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为例,市集的摊主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而且以自己家劳动力为主的农场效益最高。做有机农业,初期通常是没有办法做绩效考核的,这就是为什么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有效率。一旦没有办法做考核,农民必定就会出现磨洋工的现象。“一对干自己家活的夫妇,几乎可以顶十个农业工人”。所以就会出现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情况。

加入农业中小企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核心商圈(农侠会),行业解读、案例干货、行业报告、实战课程请订阅农业行业观察 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