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体亟须综合支持
合作社
   兰溪
2019-09-19 10:10:55
[ 导读 ] 农业综合体建设,是整合“三农”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模式和路径,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索。

农业综合体建设,是整合“三农”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模式和路径,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索。当前,农业综合体建设在我省已取得诸多进展,接下来应进一步确立要素集成和资源整合理念,对农村所拥有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特产资源、组织资源、制度资源、乡村文化资源、社会资本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新投资和新项目,是农业综合体建设中的增量资源,要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盘活、整合农村现有资源

以策带动,即以规划、战略、理念和政策,带动资源整合。

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是推动农业综合体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也是整合乡村资源的重要抓手。好的发展规划,往往包括乡村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新机制、新政策和新制度,能够引导资源通过整合流向高价值领域,实现优化配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农业综合体建设规划制定伊始,需要围绕本地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进行调查分析,摸清现有产业布局并进行综合评价与深度挖掘,找准乡村产业定位和各区域功能定位,科学制定乡村产业规划和事业布局规划,从空间和时间上合理有序优化产业布局,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促进资源、产业、区域、城乡间的协调发展。在通过规划整合资源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推动农业综合体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乡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要素、产业、居民、社会和生态融合,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以资带动,即以投资和项目,带动资源整合。

新投资和新项目,是乡村振兴中推动农业综合体建设的增量资源。在以投资和项目等增量资源整合存量资源的过程中,要确立要素集成理念,盘活存量资源,使存量资源焕发生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乡土文化传承、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都需要注入新资金。新资金要在农业综合体建设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示范引导资源流向。外来资本和项目,要更多地流向农技推广与传播、新产品开发等小农户做不好或无能力做的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带领乡村资源重点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升级。在安排外来资金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引导投资者尊重自然规律,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存量资源,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提供具有更强竞争力的生态绿色农产品和服务;二是明确各投资主体的利益,要让所有投资者均有利可图,调动村民参与投资的积极性,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三是要严防工商资本与农民争地争利、搞非农建设等现象发生,特别要警惕他们以建设农业设施为名,擅自改变农耕地的用途,建设或变相建设旅游度假村、乡村私人会所、乡间别墅等非农项目。

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中,要注意“老板不能替代老乡”,重大事项决策权一定要保留在农村自治组织手中

以企带动,即以企业带动资源整合。

围绕新企业、新产品、新服务进行资源整合,能够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参与整合的积极性。在资源整合中,要坚持“农民优先”的原则,引导农民自觉参与资源整合。以企业带动资源整合,最常见的模式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优质农业龙头企业具有资金、管理、品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综合体建设的骨干,也是解决现代农业市场销售、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主体。以企业带动资源整合过程中,要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和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组建现代农业综合体运营管理团队,负责基础建设、设备购置、产品研发设计、产品营销、品牌宣传、市场开拓等经营事项,提升乡村内生能力。通过大企业示范,引领小农户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经营体系。在以企业带动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注意“老板不能替代老乡”,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一定要保留在农村自治组织手中,让农民自己充分表达个人意愿,防止发生“精英俘获型”治理。

以业带动,即以产业、事业、创业,带动资源整合。

没有了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新产业、新业态、新事业、新创业者都可以给乡村振兴带来生机和活力,为农业综合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农业综合体建设的产业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产业特性与乡村价值的相容性,以产业选择实现乡村价值,进而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正是对应于乡村的生产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实现。农业综合体是一个空间系统,自然要素和人文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馈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不同地域的特色、功能和优势各不相同,其生态环境、农业资源、交通通达性、人口民族构成、聚落密度与聚居规模、社会组织与文化观念特征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农业综合体建设的主导产业选择也应具有差异性和多元性。在以产业整合资源整合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乡村的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特色,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将特色资源活化为发展资本,以产业发展和良好经济效益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汇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引进用好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一门新科技可能带动一个新产业,一项新工艺就能激活一个新行当,一条新信息能够拓展一项新业务

以人带动,即以农村能人和新乡贤,带动资源整合。

农业综合体建设中,能够牵头整合资源的能人和新乡贤,既有可能是乡村脱颖而出的社会贤达,也有可能是返乡投资的企业家,还有可能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或农民工。他们在社会见识、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群众威望、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能够在乡村规划、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法治建设、环境整治、文化传播、教育援助、医疗支持等事关乡村发展的众多领域,出谋划策、带头示范、做出实绩,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综合体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在以农村能人和新乡贤带动乡村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明确农业综合体建设中的主体关系,综合考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一是通过发挥能人示范作用,切实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有效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农民的角色意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广大农民对乡村振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农民真本领,使其以巨大热情、切实工作投入到乡村振兴实践中;二是要为返乡投资、留乡创业和返乡就业的农民提供用武之地,积极鼓励青年农民扎根农村,引导具有一定特长的优秀青年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和出台相关政策等方式,让农民看到从事乡村职业的发展前景,为他们搭建实现乡村振兴梦的平台;三是实施“新乡贤培育计划”和“在外乡贤返乡计划”,注重乡村人力资源建设,有针对性地对本乡本土的农民进行技能教育和培训,充分挖掘农村中有胆识、有魄力的能人,充实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进而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以技带动,即以农业科技,带动资源整合。

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综合体建设中的稀缺资源,一门新科技可能带动一个新产业,一项新工艺可能激活一个新行当,一条新信息能够拓展一项新业务,新产业、新行当、新业务都可以带动农村资源整合。以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试验、推广、应用和培训为抓手,带动农村资源整合,其主要路径是:通过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改造育种繁种、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技术水平;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信息的推广应用,发展加工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和品牌知名度。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乡村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就业模式等均不再孤立于乡村内部,无论是乡村旅游、农村养老、农村空闲房屋出租、农用地规模化生产、农产品销售等,其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均应逐渐向城市地区拓展,以激发市场活力,为乡村振兴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以贸带动,即以农产品贸易和农村商业,带动资源整合。

农业综合体建设中,随着产业融合发展和经营方式创新,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带动乡村资源整合。“前店后种”、“前店后厂”、订单农业、定制农业、特供农业、体验农业等,都是以农产品贸易和农村商业带动资源整合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在“以贸促农、以贸助农、以贸富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乡村自然资源多样、文化传承各异、地域性格和乡村特色不一的特点,贸易形式和商业形态需立足实际,重视乡土气息和人文特色,以“农”为特色区别于城市商业项目,同时避免乡村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提炼特色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元素,实现具有个性化的乡村商业发展模式。

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综合体建设的资源整合路径选择中,要以资源整合带动组织重构,注重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保证乡村重大事项决策权保留在当地住民手中。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有利于汇集乡村振兴的多方力量和多种资源在法治维度下共谋共建。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要创新村民自治方式和方法,融合新乡贤等农村精英元素,搭建高效有序的村民自治和互助平台,以更加浓厚的“乡情”凝人心、聚人气、振精神,提高自我服务和管理能力。无论采用哪一种资源整合路径,在资源整合过程中都应该确保农民“发展选项的决定权”“发展进程的控制权”“发展利益的享有权”的三权共有、共享、共进。

(作者系山东大学规划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