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之战!阜丰、司尔特、金正大、芭田股份撕逼开启
农资
   陈立耀
2017-02-24 09:22:35
[ 导读 ] 新型肥料将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看看这些企业是如何“开战”的?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农资圈。其中,有两件事件尤为关注:第一件事件,农药新标准出炉;第二件事件,肥料出口下跌。

貌似,这2件事情对农资行业来说都不是特别看好。

更有人说:不在黑暗中灭亡,就在黑暗中永生。机会中蕴藏困难、困难里饱含生机。

“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曾公开表示。

这意味着,如果不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未来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并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同时,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健康发展。

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过四成。另据环保部调查,目前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耕地质量堪忧,主要是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与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处理也有关系。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介绍,缓控释肥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省时、省工的新型肥料,历经十年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因此,新型肥料将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新型肥料之痛

其实,早在2014年新型肥料就被各大企业和媒体热炒,但因缺乏认知、管理而导致“虚火不旺”、“叫好不叫卖”等等现实问题。纵览很多新型肥料推广的案例,这2年间各类新型肥料发展较快,随之也出现了不少共性问题。

1、成本和销售价格问题。

“实际上,化肥是一种生产资料,是要创造价值的。我们可以提它的环保和生态作用,但对农民而言,他们只考虑投入产出比和成本。现在尿素价格每吨已跌到1400元左右,使得农民用肥成本很低。缓控释肥再节肥、再环保,农民觉得多用一点尿素什么效果都出来了。因此,肥料必须算投入产出比,否则不好销售。因此,新型肥料的价位一定要与投入产出比对应,不然推广难度会很大。”沈兵说。

2、标准比较混乱。

据了解,目前新型肥料的标准跟不上产品研发推广速度,且标准与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名称不清。从缓控释肥看,有缓释肥料国标、控释肥料行标,还有稳定肥料行标、无机包裹肥料行标、硫包衣尿素行标、脲醛缓释肥料行标以及缓控释尿素的行标。看起来挺多,但有些标准是“打架”的。比如,缓释肥料国标与控释肥料行标两个标准之间就有冲突;水溶性肥料的化工标准(行标)和农业部标准(国标)也相互冲突,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多、概念多、名称多,农民无从选择。

3、工艺技术落后。

比如:水溶肥,大部分企业是简单混配,产品潮解、板结、染色不均、杂质高,影响水溶肥料的销售。另外,一些企业不是根据养分的配伍情况选择原料,而是根据价格选择,导致有效养分浓度低。

4、假冒、模仿频频。

配方存在相互盲目模仿现象。大部分企业是根据进口肥的配方进行模仿,极少考虑当地作物养分需求。此外,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零售环节,高端产品达2万元/吨,低端也在5000元/吨,单养分价格远高于复合肥。是伪劣产品频现。由于新型肥料价格高,假冒伪劣产品竞相登场。

统计表明,据数据统计,获得农业部登记的水溶性肥料占肥料登记总数的97.9%,总数多且类型丰富,但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偏多、质量参差不齐,与进口产品质量差距大,也没有形成全国性品牌。

5、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

以全国尿素为例,2015年产能9000万吨(不包括进出口和工业用),全国耕地面积18亿亩,按平均复种指数200%计算,每亩可供尿素25公斤。还有碳铵、硫铵等其他氮肥,还要加上磷钾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各种水溶肥料,每年还要进口钾肥。种种因素造成尿素价格持续走低,土壤酸化、板结等现象严重。


新型肥料:标准高于一切

6项新型肥料标准发布将于2017年4月正式实施!

化肥零增长和减量增效离不开新型肥料的创制和推广。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农业部列出了四个技术路径:

一是精,即推进精准施肥、减少盲目施肥;

二是调,即调整化肥使用结构;

三是改,即是改进施肥方式;

四是替,即利用有机养分资源部分替代化肥、提升耕地基础地力。

农业部提出,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不仅要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还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配合农业化肥使用结构的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在《推进化肥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中强调,化肥行业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农化服务,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的发展需要标准来规范

此次批准发布的含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复合肥、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类肥料、水溶性磷酸一铵等6项标准,2017年4月1日起实施。

同时,2016年11月份,新型肥料国际标准制定中国崭露头角。中国在缓控释肥、水溶肥、硝基肥等新型肥料国际标准制定取得了丰硕成果,ISO/TC134国际标准已经通过及正在审议的共有44项,中国主导了13项,占比将近1/3。我国化肥行业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从化肥“中国制造”向化肥标准“中国制定”的转变。


新型肥料“三国杀”开启

2016年《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报告(2015年)》发布,报告称在传统肥料产能过剩的倒逼下,新型肥料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引擎,传统的化肥企业纷纷主打创新牌,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肥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些新型肥料大咖们是如何布局?

1、阜丰集团:技术打天下

享有“全球知名味精生产商”、“全球知名黄原胶生产商”、“国内知名土壤调理剂生产商”三重声誉的阜丰集团,之所以能够在以微生物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上,表现亮眼,原因之一就是阜丰一直坚持技术创新。

据介绍,阜丰集团连续多年在肥产品的研发投入上超过上亿元,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和陕西宝鸡市等地均设有现代化厂房和设备。同时,阜丰集团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也是阜丰新型肥料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阜丰集团都致力于通过自己的科研进步,来助推化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自己的‘四两’撬动行业的‘千斤’。” 阜丰肥业的负责人表示,“在研发创新上,阜丰主要从3个层面进行创新升级。”

一是菌种创新。挖掘、筛选、拓展新的功能菌种,选育具有作物亲和性、生产性能优良的菌株。如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地衣芽孢杆菌等众多菌种。

二是质量创新。优化生物肥料产品的组合和活性保持技术,使不同功能菌株互补、菌株与载体功能叠加的组合产品,实现应用效果的稳定。

三是技术创新。据介绍,阜丰集团目前已与齐鲁大学、济南航晨生物科技公司签约进行新型产品研发。

2、司尔特:切入土壤改良方案

早在2003年,司尔特便开始参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研究,而2011年4月,司尔特便与中国农业大学强强联合组建了全国首家“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多年来充分发挥全国首家“中国农大-司尔特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功能优势,不断完善大数据库,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

并且,司尔特一直不懈追求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耕地质量。

仅2014年一年,司尔特便先后获得“一种腐植酸型钙镁硫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土壤改良型棉花专用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土壤改良型水稻专用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土壤改良型油菜专用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共四项与土壤改良相关的专利。

目前司尔特已成功构建六大产品体系,包括配方肥、高塔肥、水溶肥、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六大产品体系正是依托司尔特先进的科研能力,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形成的。

3、芭田股份:用革命性产品制胜市场

芭田股份公司报告显示:新型肥料及检测业务是芭田股份未来重要业务模块,2017年销量增长有望达到50%,目前公司复合肥销量全国份额接近2%,广东地区达到20%以上,未来公司计划从产品质量升级和产品营销两方面改善销售业绩。

为了呼应供给侧改革,芭田股份研发新型矿物复合肥、营养液产品,从以前追求提高农产品产量为导向转为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更多地向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营养方面研发新型复合肥产品,公司推出的生物包膜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有机复混肥就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营养功能为导向开发的新型肥料。一款革命性产品——生物有机包膜肥。

该产品具备成本低、肥料利用率高、环保低税等突出优势,一举解决了诸多市场“痛点”。

芭田的三大革命性创新将引领肥料全面升级,进入生物膜时代。生物膜具有抗病、缓释的作用,令人省心省力;有机碳则促生、抗拟,实现早收、不怕天气影响;多元素则令农作物好口感、好卖相,让农户卖得多、多卖钱。

4、金正大:生物营养解决方案

经过19年的发展,金正大集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复合肥料生产基地,开发出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全系产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独立提供作物生长全程营养解决方案的企业。

2016年6月,金正大和巴斯夫签约,宣布将合作推出面向中国农户的新型肥料产品,该产品采用了巴斯夫力谋仕创新技术。通过双方强强合作,在中国化肥市场融合最新的创新产品与尖端专业知识,联合开发作物营养管理方案及种植业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农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017年2月20日,“金正大—巴斯夫合作产品力谋仕聚能长增效复合肥投产仪式”在山东临沭金正大集团总部举行。

金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翟际栋在投产仪式上表示,实践证明力谋仕解决了农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脲基肥的氮素流失,产品对  于减少化肥用量,优化作物营养,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型肥料之突破点: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产业链

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国各类新型肥料企业共有7200多家,较2015年增加了约600家企业,已经占肥料生产企业总数的30%-40%。目前有80%的传统化肥企业在向新型肥料转型,预计新型肥料产业的总资产规模在800-1000亿元。未来,新型肥料企业将还需要做好以下几大布局:

1、为农民精准技术服务

新型肥料的发展,必然增加市场竞争,由于各产品功能不同,每个企业所研究的重点也不一样,为赢得市场认可,厂家纷纷将提升农化服务水平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内容之一,不仅为农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企业间产品也可优势互补,致力于作物解决方案,促进整体产业的进步。例如,推出测土配方施肥、套餐费等,使化肥使用量减少,达到“减肥”增效的效果。

2、制定整体解决方案

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辛景树介绍,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35.2%,农用化肥总量也趋于平稳,肥料品种更加多元化,施肥方式更加科学。但目前还是存在化肥施用、施肥结构不合理、不均衡,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因此,未来不仅仅是单纯卖产品,而是还要在=为种植户提供一系列精准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3、加强产业链整合

倡导在新型肥料领域,建立一个由致力于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积极从事新型肥料产业技术进步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服务、注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科研机构与关注新型肥料行业发展的机构和个人构成的新型肥料产业发展联盟,加强新型肥料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并专注土壤、种子、肥料等种植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专家认为表示,实现“减肥增产”、“节本增收”的农业发展目标,企业需要积极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向重效益转变,在做好技术集成、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努力扩宽产业链,通过原料利用、生产制造、产品运用、流通和增产模式上绿色体系的建设来构建我国绿色肥料体系。

最后,随着国家对农业与环保的重视,新型肥料未来竞争将会逐渐趋向开放与融合,不管在研发、生产端,还有可能在营销端的融合。

竞争不是为分胜负,而是为了更好的合作与未来!或许,这才是新型肥料经营者需要思考的方向。

更多农业重磅新闻、产业报道、干货案例,500万三农领域的行业人都在订阅公众号:nyguancha


 收藏 0  赞 0

相关文章